视觉中国。
文本 |全程投资融资。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2024年《工作报告》的发布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明确了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政策方向。 5%的经济目标和3%的赤字率目标总体符合市场预期。
长期以来,《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为国内投资者的政策风向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报告重点往往成为未来政策的关键力量,形成政策主线。 如何理解2024年经济目标,工作报告有哪些亮点? 本文将做到这一点。
经济数据方面,2024年经济目标总体趋势稳定,但财政政策和投资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在经济目标方面,2024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与2023年目标一致,也符合当地两会预期的经济目标。 与2023年相比,2024年经济目标的低基数效应较弱,因此一般与去年相比经济增长目标较为积极,但不多,突出了稳增长的目标。
在CPI目标方面,2024年的预期通胀目标为3%,与2023年相比是一个相对积极的目标。 2023年,中国通胀整体处于低位,CPI同比为02%,核心CPI为07%,均低于2022年数据表现,截至2024年1月,全国CPI为**0连续两个月为3%**,或进入中度恢复区。 如果我们想在2024年实现通胀目标,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宏观政策和财政政策支持来控制。
赤字率方面,2024年财政赤字率计划安排在3%,预算赤字等级为406万亿元,较2023年初增加1800亿元; 新增地方专项债券额度为3个9万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1000亿元,赤字率目标增幅小于去年。
但另一方面,工作报告是专门提出的“计划连续几年发行未计入赤字率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2023年底新增发行1万亿国债,其中5000亿已结转至2024年。 因此,在财政可用资金方面,2024年将较2023年大幅增加,相应的广义赤字率将高于2023年。
根据工作报告,发行的专项债券将用于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虽然赤字率没有被占用,但期间的“真金”可能会对其他国家指出的基础设施、防灾防控等重大工程领域形成有效支撑。 预计将在两届会议之后举行。
二、三季度,财政政策的温和力量将支撑全年经济增长,相应行业也将在业绩或估值层面迎来机遇。
从超长期国债专项政策入手,通过未来几年未纳入赤字率的特项国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是国内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这意味着财政部门将在未来几年实现反周期力量有望在改善物价、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包括与2008年计划相一致的“四万亿元”计划。
2023年下半年以来,各类政策文件中逐渐出现了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新品质生产力的主要政策路线,2024年,新品质生产力也成为热点词汇。 在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两会上,报告再次重申了2024年的第一项重大重点任务,即“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型优质生产力”。
新质量生产力于2023年9月首次提出,从定义上讲,新质量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具有新的增长路径,符合更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 从本质上讲,新的质量生产力与过去的“科技兴国”和“生产力转化”没有太大区别,但它所指的行业更具体、更重要。
报告再次聚焦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关注它新能源汽车、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物、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等,等等量子技术、生命科学代表未来产业。
同时,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政策趋向于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品质生产力的内在统一和新活力,这更典型地体现了从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车企转型、火电产业向新能源电力产业转型两者不是替代,而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该报告首次提出了“.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这种观点旨在减少对新兴产业的无效投资。 预计未来上述行业总投资将继续增加,但投资可能会更加谨慎,即与整个行业的雨露相比,龙头企业的权重可能会增加。
此外,为应对2023年以来的AI浪潮,**工作报告还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行动,指出后续数据元素将进一步推进,其他数据元素相关系统也将尽快落地。 从算力需求延伸到上游,与算力需求相匹配的计算设施、电力系统等新兴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为确保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支撑,科教兴国、强化人才保障的内容也成为满足生产力新素质的关键内容。 “促进学前教育普惠性”、“引导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推进高层次人才高地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等政策可能对教育培训行业产生一定影响。
消费自然是推动经济复苏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报告》中,扩大内需有两种方式,即鼓励消费品以旧换新”。跟“推动生产设备和服务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
一方面,短期推动强消费数据的核心把握在于以旧换新,结合以往相关政策,随着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陆续推出工程机械、汽车、家电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有望在2024年迎来新的替代需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耐用消费品的加速更新换代可能会对一些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其影响需要观察。
生产设备和服务设备的升级换代,更可能与消费和投资有关。 结合上面提到的与新品质生产力相关的内容,可能很久没有引起市场关注了特种设备、通用设备和仪器仪表相关中游企业将迎来需求增加。
同时,在扩大内需投资方面,报告强调要带动民间投资,“发挥投资放大效应”。 报告中提到的主要支持领域包括:科技创新、新基建、节能减排减碳同时提出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环节补短板,推进防汛排水救灾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类生产设备和服务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项目。
至于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报告主要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全国统一市场、新一轮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等,2023年下半年开始政策中都有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024年,所有这些方向都可能迎来进一步的政策指导。
最后,我们来谈谈资本市场。 本报告提出,“加强资本市场内部稳定”已成为当前资本市场改革的方向。 前两会提到的资本市场是在2022年,当时提出实行一级发行登记制度,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结合工作报告开头指出的“社会期望弱”现象,可以看出,当前政策可能更注重对“支持”的描述。 无论是引导长期资金进入市场,还是加大流动性支撑,都需要等待进一步新的政策表态来推动。
整体来看,2024年**工作报告的大方向依然是“稳增长+风险”,只是在政策激励、主线引导或提振市场方面,其实是与2023年相差不大的一年。 虽然政策端已经露出一定的热情,但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好转仍需等待数据回暖,周期带来的内生修复将由生产率新质量主导。 随着预期的企稳和市场信心的进一步恢复,相信市场终将度过悲观周期,重回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