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
文本 |太平洋科技。在科技行业,跨界创新是一种普遍现象。 不同领域之间有相互学习、学习、合作的机会,也有竞争、挑战、颠覆的可能。 近年来,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这两个领域的交叉越来越引人注目。
尤其在中国市场,在手机厂商中,小米宣布进军电动汽车制造领域,华为找到了另一种方式与Celis合作共建世界,深耕智能汽车事业,大获成功。 车企中,吉利一步到位收购手机厂商魅族,打造更好的车机交互系统,而蔚来则选择打造自己的手机,成功发布首款蔚来手机。
厂商频繁的跨界行动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手机厂商选择造车,车企也开始涉足手机行业? 这里面蕴含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和社会发展趋势?
小米是一家以手机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但产品丰富多样,涵盖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领域,形成了巨大的智能生态。 小米的愿景是“让每个人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小米不断拓展产品线,从耳机和手表到空调和洗衣机,再到牙刷和吹风机,不断开拓新市场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甚至一度被昵称为“小米杂货店”。
2021年3月,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发布会上高喊“为小米汽车而战”,正式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 雷军表示,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他愿意赌上自己一生积累的所有成就和声誉,亲自带领团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饱和和下滑阶段,小米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利润空间,而智能电动汽车无疑是绝佳的选择,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小米可以利用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用户基础,打造出与手机无缝连接的智能汽车,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其次,小米的汽车制造是智能生态的一种提升和升级。 小米已经建立了覆盖家庭、办公等多个场景的智能生态,但只缺少智能汽车的环节。 小米的汽车制造可以说是完成智能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它也可以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服务。
最后,小米的汽车制造是一种责任,是对社会责任的贡献。 新能源汽车融合了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变革性技术,可以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提升交通系统和城市运行的智能化水平,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化的战略举措发展。小米的汽车制造可以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社会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也可以为推动中国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自主研发,不与第三方车企合作。 小米认为,智能电动汽车是一个需要从零开始打造的新领域,而不是简单地在传统汽车上安装智能系统,希望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力。 从最关键的动力电池、电控系统到自动驾驶技术、激光雷达等,小米围绕汽车制造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布局。
二是以用户为中心,不追求利润。 小米表示,造车是一项长期投资,不会考虑短期回报和利润。 小米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一款高性价比、高品质、高体验的智能电动汽车,而不是为了赚钱而造车。
三是在互联网上思考,不拘泥于传统。 小米认为,智能电动汽车是互联网产品,而不是传统的工业产品。 小米将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开放、共享、协同的汽车制造平台,与所有合作伙伴共同创新进步,实现智能电动汽车的快速迭代升级。 同时,小米将把手机运营的理念代入电动汽车,与用户保持持续的互动和反馈,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出行生态圈,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和场景应用。
蔚来汽车是一家以汽车为中心的智慧出行公司,其产品主要有智能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智能换电站等,并形成了完整的智能出行生态系统。 在蔚来“让出行更美好”的愿景驱动下,蔚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探索新技术和商业模式。 2023年9月,蔚来汽车正式发布首款智能手机——蔚来手机,进军智能手机领域。 这是蔚来历史上最大的跨界创新,也是蔚来迄今为止最具争议的产品发布。
蔚来手机是智慧出行生态的补充和延伸。 蔚来构建了覆盖车辆、充电、换电、维护、社区等多个环节的智慧出行生态圈,但也缺少一个核心环节——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终端产品,可以与汽车等智能设备互联互通,形成更完整、更强大的智能网络核心枢纽。
蔚来汽车的手机也是基于用户的视角。 蔚来始终坚持“客户至上”的理念,关注用户的需求和体验,致力于用科技提升出行品质。 通过自制手机,蔚来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无缝、安全、高效的智能出行体验。
首先,它以汽车为中心,不与其他手机厂商竞争。 蔚来表示,这款手机不是为了进入智能手机市场而制造的,而是为了服务于蔚来汽车的用户。 蔚来手机只面向蔚来车主和潜在客户,不会在其他渠道销售,也不会参与**大战和配置大战。 蔚来手机是与蔚来无缝对接的智能终端,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出行体验。
二是以创新为导向,不拘泥于传统。 蔚来认为,智能手机是一个创新领域,需要不断探索和突破,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和追随。 蔚来的手机采用了一些独特的设计和功能,如车控按钮、天窗、NIO Link等,体现了蔚来的创新精神和用户导向。 蔚来手机还集成了蔚来APP、蔚来Power等蔚来智慧出行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和场景应用。
虽然去年仍受到外部限制,但华为依托新款P60系列的出色表现,销量大幅增长,重回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前五,在汽车业务方面,根据华为去年发布的财报,其投资已超过200亿,但华为继续强调不会亲自造车, 而是通过赋能和与车企合作,让车企造出好车。
华为汽车业务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零部件模式,华为对向车企出售零部件收取费用; 二是以汽车BU为主导的HI(Huawei Inside)深度合作模式,车辆后部会有“HI”logo; 三是终端事业群主导的“智能汽车”模式,华为主导产品定义的研发设计,车辆在手机渠道销售。
华为今年2月最成功的车企数据显示,今年2月最新车销量数据显示,文捷再次声称“新势力2月销量第一,第二次夺得月销量冠军”。 根据官方数据,2 月份交付了 21,142 辆汽车,其中 18,479 辆交付给新款 M7。
华为主要提供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的解决方案,而赛利斯则负责车辆的研发和制造。 对于华为来说,不自己造车,而是与各个汽车品牌合作,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作为高投入的大型制造业,大量的现金流对于不筹集资金的华为来说是有风险的,而智能汽车模式可以更好地利用华为在智能物联网方面的优势。
早在2022年7月,正在从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的吉利,就迫切需要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车载系统,甚至汽车生态系统。
有网友调侃,“魅族造车,吉祥”。事实上,吉利看重魅族,是因为魅族在手机行业积累的用户习惯和需求数据,以及Flyme系统出色的交互体验。
未来,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两大产业的赛道将不再单调,两者将不再各行其是,而是面向普通用户的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的融合关系。 在此次收购的新闻发布会上,星记时报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
去年3月,在“魅族领克无限生态大会”上,魅族集团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手机魅族20系列Flyme10,以及第一代Flyme Auto车载人机交互软件,将首先搭载在领克08机型上。
上个月,顺应AI的大趋势,魅族宣布将“All in AI”,停止传统智能手机的新项目,全力投入新一代AI。 此外,魅族还公布了其AI战略计划的细节,包括打造AI设备产品、重构FlyMe系统、构建AI生态系统等。
早在几年前,吉利就开始研究和应用AI大模型,比如Galaxy L7在车机上可以使用AI大模型生成壁纸、创作成语故事等,以及Galaxy E8搭载的“AI语音”、“AI时间引擎”等应用。 未来,魅族在AI方面的投资将如何应用于吉利汽车的产品? 我们拭目以待。
总之,小米的造车、华为与希爱力的合作、吉利收购魅族、蔚来手机制造,都是完全不同的跨界创新战略,体现了不同科技公司不同的愿景和目标。 小米的汽车制造是为了补充自己的人、车和家庭智能生态,提升其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蔚来制造手机是为了改善其智能出行生态系统,提高其用户体验和用户粘性。 吉利收购魅族有助于改善车机交互系统的发展; 华为不制造汽车,而是开发智能汽车模型。 这些都是基于对智能市场的洞察和判断,都是为了应对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我们希望厂商的跨界创新战略能够让行业进入良性竞争,让汽车和手机行业相互借鉴优势,推动行业整体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