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会议的采访
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路径。
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大局中,谋划教育对外开放,主动布局,应对变化,开拓新局面,不断提高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增强优势学科的辐射和影响力,加强与世界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实验室的交流
202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第五次教育强国建设集体学习。 **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完善教育开放战略和战略,统筹“引进”和“走出去”两大文章,有效运用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在统筹“引进”和“走出去”两大条款的过程中,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教育强国建设? 什么样的教育对外开放,才是适应现阶段国家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外语外语大学校长董洪川,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薛二勇作为中国教育报刊“两会专访”嘉宾, 并就如何通过高水平开放助力建设教育强国提出了建议。
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教育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记者:如何理解教育开放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定位和重要作用?
薛二勇:教育强国的“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本身素质强,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二是教育发挥强大支撑作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认同感,不仅国内民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很高,而且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教育对外开放可以吸收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熟模式,加强教育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的教育需求; 通过“走出去”,我们可以向世界推广中文教育,提高中文教育的国际认可度。
董洪川: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路径。 通过加强对外全方位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吸收世界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促进自我审视,加倍努力,为助推教育强国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记者:如何有效利用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和创新元素,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薛二勇:教育对外开放,对培养人才有很大帮助。 一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提升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能力; 二是推动留学,培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国际化人才; 三是促进来华留学,吸引世界各国学生来华留学,促进高校国际化; 四是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师生国际理解能力,拓宽国际视野。
董洪川:结合四川外贸大学的实践经验,教育开放在人才培养的三个层次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引进外教等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二是开展中外办学合作,进一步促进中外教育互学; 三是促进学生“走出去”,特别是针对非通用语种的人才,帮助他们深刻体验其他国家的文化,可以更好地促进语言学习。
记者:我们该如何处理科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与科技开放合作的关系? 高校如何通过培育优势学科,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薛二勇:科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科技开放合作是相辅相成的,既没有冲突,也没有矛盾。 在实现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过程中,一是要特别注重原创性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对科技创新产生牵引作用,带动全社会创新; 二是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尽快将前沿科技知识沉淀到教育体系中,做好全社会科普工作,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 三是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通过国际交流促进知识更新,推动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四是要突破国际科技壁垒,寻找突破口,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对于高校来说,首先要促进高校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多措并举,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二是要增强优势学科的辐射和影响力,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实验室的交流。 同时,在交叉学科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开放合作,抢占制高点。 此外,还要关注硕士、博士生、博士后等青年科研人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他们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潜能,聚集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
连接世界,提升中文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记者:如何进一步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建设,提升留学质量和效率?
董洪川:“留学中国”品牌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来华留学质量和效率,一是要提高招生门槛,进一步规范校外招生条件和程序; 二是要更好地结合各高校的学科和专业,支持各高校依托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在我国开设优质、有特色的学习课程,避免低水平、同质化; 三是要不断增强中国国情教育的吸引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努力扩大了解中国、亲华的国际友人圈; 四是要做好留学生来华校友工作,利用校友资源,通过口口相传传播“留学”品牌。
薛二勇: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建设,一是要推动高校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展来华留学招生,同时进一步学习和优化国际课程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和教学模式, 让在华留学生有所收获,提升对中国教育的认可度;二是要系统梳理来华留学生招生标准、招生流程管理、成果评价标准等相关政策,结合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进行优化理清; 三是在生活、旅游、教育、交流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为在华留学生创造便利条件。
记者: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口,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董洪川:参与全球治理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感和担当感,全球教育治理涉及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三个方面。 其次,我们要善于团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推动国际教育体系向更加公平、包容的方向发展和演进。 三是要积极引入中国特色、面向世界的教育评价体系,为完善全球教育治理做出中国独一无二的贡献。
薛二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自觉有机地培养国际组织人才,丰富国际组织,鼓励他们在重要的国际场合发声,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二是要主动在重大国际会议或重大报告上确定教育议程,传播中国教育经验,讲好中国教育故事。 第三,在进一步加强科技交流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人文交流,培养和塑造一批善于国际交流的优秀人才,传播我国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第四,要进一步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表达力,特别是教育领域的国际化表达,通过学术研究和国际出版,讲述中国教育的故事。
主动应对变化,开创新时代教育开放新局面
记者:推进高层次教育开放,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吸收,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创新。 我们怎样才能“不拘一格,以自我为中心”?
董洪川:一方面要坚定“四个自信”,充分认识对外开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和价值,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的态度推进对外开放。 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当今世界教育理念和制度的多样性,保持学习吸收的心态,以自身为主体,向他人学习。
薛二勇:首先,要深入挖掘和验证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促进其不断深入发展。 二是要善于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吸收其他国家的有效经验模式。 不同地区和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理念、方法、知识和技术,促进自身发展,进而把我国教育的整体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真正走上一条不只扎根于中国土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之路。 但也是“不拘一格和自我导向”。
记者:“引进”和“走出去”两大文章的统筹还面临哪些困难? 应该如何被黑客入侵? 如何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教育格局,更好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董洪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对外开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 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引进”和“走出去”方面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比如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引进”和“走出去”资金问题的平衡,不妨在支持纯学术流方面更进一步, 加强不同地区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规划。在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教育格局问题上,要给予符合条件的高校更多的对外教育交流自主权,使高校更好地结合自身特点,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薛二勇:近年来,我国在对外开放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走出去”和“引进”的过程中,仍有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强对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文明、生态关系的研究。 二是要加强师生的国际化理解和认知教育,帮助他们在“走出去”时更快地融入,同时为师生在中国学习和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在深化教育开放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调整优化相关政策,为教育交流互鉴创造便利条件。 第四,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大局中,要谋划教育对外开放,主动布局,应对变化,开拓新局面,不断提高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中国教育报, 2024-03-07, 页码
作者:《神舟书生》记者杨云、贾文英、慧娟、吴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