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评论
2024年**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扩大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行动,加快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和城乡融合。 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是基础教育。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入了延伸、增量和内涵建设双重任务叠加的时期。 《扩大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行动计划》部署实施以来,各地坚持从教育发展实际出发,一方面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三节一品类”供给侧改革,另一方面推动教育四大要素整体创新发展。 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哪些任务和行动有助于推动全学期发展,系统地扩大和提高质量,是今年全国两会教育的热点之一。 教师资源分配、减负、学业能力测试......所有这些都很重要。 聚焦影响全局的战略支点,解决影响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是巩固基础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基础定位的首要前提。
加快消除“只求分数”、“只求升学”的思维方式和路径依赖,扭转教育功利主义趋势。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全面深化各项教育评价改革措施,完善道德培养实施机制,持续完善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教学研究、管理文化、家校协调等工作。 然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不均衡、教育功利主义相互强化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基础教育领域,“只考分数”、“升学先学”等观念是长期积累的产物,是必须大力解决的顽固病。 政策理论研究要乘势而上,全面完善突出中国特色、反映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实事求是地推进建设,防止执行力弱、评价力强、改变不了的困境。 教育部门要自上而下加强内外部协调,有序推进配套领域的制度化推进,深化评价队伍建设、评价结果分析应用等,因地制宜构建教育评价专业支撑体系。
科学认识“五育”重要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定位,落实人才培养多元化。 “五育”同步训练模式的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立德树人规范有关。 育人同时坚持“五育”,这一理念已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心中。 如何从“打补丁”、无序拼接的初级版向深度适配、兼容的高端版迈进,仍然是对广大教育从业者的一大考验。 要坚持主旨意识,确保德育第一,自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脚踏实地、有主题的方法,构建伟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要明确思路,紧紧围绕教学质量生命线,深入落实素质教育,做好科教“加”工作,加快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常态化监测机制。 要区分小学和中学的关系,“五育”同步发展不等于平均力量,要认识到上课时间、空间、场地等条件的有限性,根据学校条件、教师、学生,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追求教育方法的优化。
丰富数字赋能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制度意义,确保以人为本。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数字时代已经到来,教育系统抓住机遇,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打造全球最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起点,数字赋能教育应以促进人们身心发展为基本原则。 要在“数量”积累的基础上,按照分级、分类、学科细化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总体、结构和适宜性,扩大优质教学实例资源库。 要在“点”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体教育数据基础设施,提升基础教育数字化赋能机制水平,聚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资源,加强学龄人口变化,促进城乡学校结构调整合理性; 提高教育治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据估计,中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已达到世界第一。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路径。 教育部与国家多个部委合作,开展了扩大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行动,旨在建立和完善高质量、均衡的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最终确保基础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体现战略思维、超越教育规划和教育改革的制度设计模式。 因此,聚焦战略支点应成为组织实施扩大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行动的重中之重。
作者为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4-03-07,第2版
作者:刘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