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
文本 |Digital Force Field, 作者 |佘宗明。1996年,“墨镜之王”王家卫萌生了拍一部关于一代武术宗师叶问传奇人生的电影的想法。 但影片从项目成立(2001年)到开始制作(2009年)到初步完成拍摄(2011年)花了十几年时间。
2013年1月,《一代宗师》正式上映。 上映后,不少影迷戏称《一代宗师》为“失踪的一代”。 没有别的原因,我已经等太太太久了。
现在看来,比起《一代宗师》更适合称号的,是苹果的造车项目(即泰坦计划)。
虽然《一代宗师》“失踪”已久,但久违问世,苹果泰坦计划启动10年,却重蹈泰坦尼克号的覆辙——撞上冰山。
这两天,苹果内部宣布终止泰坦计划一事,成为科技圈的热门话题。 据了解,造车团队的部分员工将被调到苹果的人工智能(AI)部门,投入生成式AI研发。
在学习特斯拉和华为之间,苹果选择学习OpenAI,这很尴尬。 估计雷军在叹息的人群中是不可或缺的。 苹果退出造车赛道后,小米成了“孤勇者”:说要在一起到底,却偷偷在脚底抹油?
从短期止损的角度来看,或许正如段永平对OPPO终止泽酷自研芯片业务所评论的那样,“尽快纠正错误,无论价格多大,都是最低价格。
从战略聚焦的角度来看,此举或许为重心转向AI铺平道路——李翔表示,在战略层面,如果新业务能够聚焦一个,就永远不会做两个(汽车和AI),“恒大、乐视等战略闹剧不会发生在苹果身上”。
但如果用十多年前的苹果看今天的苹果,很难不为苹果的定位变化而叹息。
近十年来,凭借iPhone拉开移动互联网大幕的苹果,是全球科技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造车曾经是苹果最雄心勃勃的项目,承载着苹果对“重建iPhone”的厚望。 要知道,苹果从一开始就不想再做特斯拉和特斯拉的PK,而是想通过“重新定义汽车”来获得在汽车领域的地位优势。 此时,苹果并没有放弃“领导者痴迷”。
但现在,市值一直被押注“AI+云计算”的Microsoft压压的苹果,在节奏上似乎有些混乱:过去几年,在元宇宙如火如荼的时候,苹果以AR为切口,指向元宇宙技术树,最终推出了Vision Pro头显, 却发现,时代的浪潮席卷了元宇宙的渡口,直接来到了AI的港口。
苹果随后成为追随者——朝着 OpenAI 引领的方向追赶。
从领导者到追逐者,可以说苹果正在“杀死”昔日的苹果。
苹果不是小米。
小米造了一辆车,直到2021年3月才入局,目标就是特斯拉,长得像“米斯杰”。 雷军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
目前,雷军已经没有小米车做不了的烦恼,他担心的是多少合适,“怕车卖不好,怕卖得太好(产能紧张——等车等——用户骂)”只是定价问题的衍生物。
苹果造车,却一大早就起床了,却没赶上晚装——苹果早在2014年就启动了泰坦项目,早于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魏晓丽。
问题是:为什么魏小丽的车早就量产了,连小米Su7都开始了进入市场的倒计时,苹果车却难以交付? 难道是苹果的技能不如别人?
当然不是。 直接原因是:苹果制造了这辆车,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道路。
苹果造车,并不打算走特斯拉曾经走过的路,而是锚定了几乎“一步到天”,直接专注于高水平的自动驾驶技术。
2014年泰坦计划启动时,苹果的四位元老对打造什么样的汽车存在分歧:扎德斯基主张制造电动汽车来与特斯拉竞争,而其他人则认为苹果应该制造一款更难、更有想象力的全自动驾驶汽车。
苹果最终放弃了渐进路线,选择了激进的方法。
据专业报道,苹果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方向是直接采用L5的最高级别,即全自动驾驶,无需有人握着方向盘,踩下刹车油门。
2022年7月,苹果苹果车设计图被泄露:取消方向盘+面对面座椅+可升降大屏+甲壳虫式曲面车顶......
2022年7月,苹果汽车设计图曝光。
可以看出,在造车上,苹果想要打造一个“汽车版的iPhone”,用颠覆性的创新炸毁观众。
这与苹果对智能汽车的预测密切相关。
苹果前工业设计主管乔纳森·艾维(Jonathan Ivey)表示,自动驾驶对汽车的影响将与多点触控手势(用手指点击、滚动和缩放)对iPhone的影响相同,苹果汽车的未来将不得不像iPhone在智能手机行业引发的变化一样。
有意思的是,因为“特斯拉自动驾驶杀人”论据而辞职的华为自动驾驶前灵魂苏静也说过类似的话:在传统车企眼中,汽车的基础是汽车,然后电脑嵌入其中,“我们的观点不同,基础是电脑,汽车是电脑控制的外围设备。 一台大电脑出了问题,挂断了车。 ”
如果说特斯拉的造车路线是对传统造车模式的升级,那么苹果的重点就是利用持续升级,实现对特斯拉的降维打击。
但苹果的激进路线有两面性:一方面,一旦成功,确实可以碾压那些在自动驾驶方面还在努力从L2爬到L3的车企,获得领先优势; 另一方面,技术复杂性决定了其实施的难度将呈指数级增长。 换句话说,苹果正在锚定一个超级困难的目标。
基于实际情况,无论是苹果的激光雷达路线还是特斯拉的视觉感知路线,短期内都不可能实现全自动驾驶。 马斯克多年来一直在喊FSD(全自动驾驶系统),屡次“弹票”,直到去年8月,小规模试验的消息才传出。
汽车行业专家崔桂林表示,与电气化行业技术架构领先设计基本明确、市场已达到起飞拐点的情况不同,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领先设计尚未落定(如整体方案是单车自动驾驶AD, 或者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VICAD),而实用的大规模联网时代还远未到来(不管叫多少人,人一离开方向盘就是违法的),车内行业还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正因为如此,苹果制造汽车,往往处于“一代人失踪”的状态。
自称“不造车”的华为,长期靠“曲线造车”在汽车市场摘果; 自 2014 年以来一直在制造汽车的苹果仍在“制造”而不是“汽车”,距离在汽车赛道上复制 iPhone 体验还有 108,000 英里。
不能说苹果没有造车,什么也没得到。 在过去的10年里,苹果申请了上千项专利,无论是电机、悬架系统、车辆导航,还是自动驾驶、车载硬件、语音识别等,都能体现出苹果的技术能力。
但这很难与其投资相提并论:据报道,仅在 2020 年,苹果就宣布将在一年内花费 190 亿美元用于汽车研发。 据专业人士估计,截至2022年,苹果在汽车领域的投资约为300亿美元。
摆出一副书生的姿态,却久久不能交卷,所以苹果泰坦计划头上总有浓密的乌云:“苹果这几年造车:变化、混乱、难产”“苹果已经n年没见过车了: 几次难产,库克感冒,人事风波,车梦什么时候才能成真? ”…
值得注意的是,与乔布斯对汽车项目的雄心壮志不同,库克与泰坦项目更为疏远,很少访问加州硅谷附近的汽车制造项目办公室,更不用说为它制定明确的战略计划了。 随之而来的是苹果在制造汽车方面的动摇:泰坦项目多次面临难产和停滞。
不难理解,库克在iPhone支撑苹果业绩基本面的情况下没有造车,造车也没看到烧钱的终结和盈利的拐点。
但现实一再表明,没有一家公司能在第一名不把汽车制造当成“第一工程”的前提下,把车造好。
今年 1 月,全球知名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 (Mark Gurman) 爆料称,苹果的 Titan 计划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原计划推出具有 L4(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电动汽车,现在已转向更实用的 L2+ 自动驾驶技术,发布时间已从 2026 年推迟到 2028 年或更晚。
将自动驾驶级别从L4降级到L2+,说明苹果已经放下了“最后的倔强”,向现实低头。
考虑到能够达到“L2+”级别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已经滚入红海,几年后才能亮相的苹果车能摘出什么果实?
此外,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告别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率从2022年的93辆有所提升2023年为4%至379%;根据瑞银**的数据,美国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率将从2023年的47%放缓至今年的11%。
ChatGPT和Sora的出现引爆了生成式AI,此时,苹果放弃汽车项目是合理的。
在《让子弹飞起来》中,张麻子对黄世朗说:你对我很重要,没有你,你对我很重要。
Apple Car 对许多汽车公司来说并不重要,但对于没有 Apple Car 的汽车公司来说却很重要——谁能低估苹果的品牌号召力?
在苹果终止其汽车制造项目后,潜在的竞争对手应该松了一口气。
在X平台上,电动汽车分析师Sawyer Merrrett评论说:“苹果花了10年时间试图用162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制造电动汽车,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即使定价为10万美元,这也太难了,利润太小了。 最初,苹果希望它成为一辆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但他们没有车队,没有真实世界的数据,也没有经验来实现它。 美国只有两家主要汽车制造商没有破产:特斯拉和福特。 ”
马斯克回应:车企的自然状态就是死亡。 贾跃亭听说高河汽车是“行业耻辱”,心中一惊。
李翔、何小鹏、雷军等人都对苹果终止汽车制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理想汽车CEO李翔在一篇文章中表示,苹果放弃造车,选择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决定,是一个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机也恰到好处。 人工智能将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顶尖入口,成为苹果的必战之战,“汽车电气化是上半场,人工智能是后半部分。 ”
苹果的撤退对汽车行业有着不同的影响,但对于苹果本身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库克时代的苹果在战略摇摆中已经失去了领先优势。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每当新iPhone发布时,许多评论家都会感叹苹果正在走下坡路。 究其原因,苹果在细节上只有小的创新和牙膏般的改进,却没有大的突破。
推刘海屏,被人吐槽丑; 推动岛,有人质疑“都是荣耀手机剩下的”......网友P图讽刺iPhone后置摄像头劝阻有浓密恐惧症的人,不时在网络上疯传。
只不过,苹果总能利用市值飙升,打“苹果变得平庸”的论点,以达到自尊。
不过,这与其说是库克时代的苹果比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更胜一筹,不如说是苹果依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王者——作为范式革命的发起者,苹果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享受到了最大的红利。
现在,周期发生了变化。 苹果很难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市值增长势头来掩盖AI时代的逐渐平庸。
近两年,在AI的浪潮下,苹果似乎有点迟到,与Microsoft和谷歌相比相形见绌。
库克不想成为乔布斯,他原本想把“软硬件一体化”的优势从iPhone转移到新能源电动汽车和AR眼镜上,但前者无疑遭遇了挫折,而后者似乎一直冷淡。
从外面看,时代已经将“通往下一个时代的门票”锁定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上,ChatGPT凭借Sora而不是Vision Pro成为了新的“iPhone时刻”的创造者。
也正因为如此,从2024年初开始,苹果的市值就停滞不前,成为全球市值第一1 公司是Microsoft,背后是英伟达。
毕竟,称霸移动互联网的苹果只是上个时代的老王,而卡在AI大模型和AI算力上的Microsoft和英伟达,已经达到了AI时代的新王者。
在某种程度上,对AI迟钝的苹果本身,已经扼杀了自己对未来的想象。 泰坦项目的流产只不过是苹果失去领导能力的里程碑事件。
现在,大象正在转身。
在不久的将来,苹果很可能会被Microsoft甩得更远,被英伟达赶上。
今年年初,王家卫执导的年代剧《花儿》火爆。 归根结底,它之所以能爆炸,是因为人们会“从现在看过去”:到处都是机会的时代已经结束。
苹果也有过鲜花,但时代正在转向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