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类学家和艺术学者很少谈论人类文化和艺术现象,这些现象不会追溯到遥远的史前艺术。 这种“遥远”不仅指时间的年代,更指文明的陌生。 现代印第安人、布须曼人和波利尼西亚人给今天的研究人员带来了与考古发现相同的古代回声,这让人们产生了深深的困惑和好奇,不由自主地想要深入研究史前艺术和文化的奥秘。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过去由于信息匮乏,今天由于方法的过时——这个谜团一直笼罩在迷雾中。
易仲天先生最近出版的《艺术人类学》一书在国内外众多同类作品中独树一帜。 它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是,作者首次表明史前艺术的奥秘,不仅仅包裹在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史前人类转瞬即逝的思绪中,也不仅仅是被无声的石斧、陶罐、洞窟壁画所包围,更是沉睡在我们自己的心中,是我们自己的奥秘, 一般意义上的“艺术”的奥秘,即“人”的奥秘,史前艺术的陌生性,无非是我们自己潜在和被遗忘的本质力量的陌生性。
这样一来,该书在引用现代人类学家发现和整理的大量考古学和民族志资料时,就有一个完全不同于实证研究的前提,即对艺术本质和人本质的哲学思考。 作者提出,本书的任务是“实现对艺术本质的人类学复辟”,以避免“被迷人而神奇的世界所迷惑,在我们的作品中只留下一种狂野而奇怪的氛围”。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项比实证田野调查更艰巨的任务,而且往往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任务。 当今审美、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大趋势是转向实证材料的呈现和收集,“形而上学研究”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过时的、“迂腐的”。 这股实证之风在20世纪从西方吹来,与中国传统文献研究不谋而合。
但是,“一个民族一时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拒绝哲学的结果只能是盲目追随更差的哲学。 其实,问题不在于某种哲学思想是否应该在实证研究中落实,而在于什么样的哲学才能真正始终如一地指导我们的实证研究。 许多关于文化人类学的著作,例如:博阿斯的《原始艺术》、卡西尔的《论人》、弗雷泽的《金枝》。事实上,他们已经应用了相当高层次的哲学理论框架,但我们仍然觉得,这些理论框架与我们个人的存在经验无关,而只是用来把握那个遥远时代的某些事实的工具。
本书从我们自己的存在经验出发,进入具体材料与先验思辨之间的广阔空间,这使得本书中对史前艺术的描述被排除在外文笔生动,体验真实此外,还增加了一种哲学的深刻性。当我们感到新鲜和好奇,然后感到疲倦甚至窒息时,我们被近年来出版的大量关于原始艺术和原始文化的书籍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实证材料所累,甚至窒息,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们一个完整、具体而又空灵的结构,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反思的空间。
在这里,你绝不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不是研究“原始思维”或“野思乱想”的专家; 你会在史前人类的艺术活动和生存活动中发现自己心灵的“原始”结构; 有了这种内在结构,你会恍然大悟,原来那些乍一看似不懂、迷茫莫测的“野蛮”现象,其实是那么的亲密和动人,你会觉得自己仿佛成了那些单纯、天真、聪明却又朴实无华的“自然人”中的一员,仿佛刚刚走出动物王国的黑暗王国,踏入了人类的光明时代。
第一版目录。 作者指出,人类心灵的这种共同结构,这种总是向人类展示无限可能性的光的来源,就是人”。自我肯定“结构。 人类和动物的心理本质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动物不会在物体上证明自己人必须在一个物体上证明自己,所以他必须占有这个物体,改变这个物体,并把他的意志印在上面,使它成为“他自己的”物体。这种活动不仅仅是人的“游戏”或“巫术”活动,而是人的生存,人作为人的生存,注定了“为了生存而不断探索,不断改变现实,不断改造环境”。 失去这种结构的“人”不再是人,而是一个物体或动物。
但是,在“非我”的客体中肯定自我,绝不是人的自然本性,而是人的自由意志活动,是与自然本性相悖的“原罪”。 所谓原罪,就是亵渎自然,破坏自然和谐,甚至挑战人的自然状态。 纹身和鼻子穿孔是痛苦的,原始的舞蹈将人们推向能量耗尽和饥饿的边缘,祭坛上的祭品压抑了对死亡的本能恐惧。 为什么会这样? 正如亚当和夏娃对伊甸园的背叛是第一个将他们从动物转化出来的人一样,自然物体的转变,包括他们自然的身体和本能本性的转变,恰恰是为了表明他们是完全不同于自然物体的存在,人类的自由精神必须努力摆脱自然的沉重外壳。
图腾和神话,巫术和仪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建筑、雕刻、舞蹈、绘画和**,都是人与人之间为了确认自己是人类而反抗自然的“阴谋”。 在原始人的意识中与自然的表面上的和谐,在亵渎自然之后向自然请求宽恕的和解姿态,只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欺欺人”或尚未实现的“理性狡猾”的表现; 但从本质上讲,原罪必然会带来人与自然的**与对立,堕落的痛苦,道德的堕落,死亡,血泪,暴力与欺诈——同时也会带来人的觉醒和自由意识的觉醒。
正如原始人对自然界的天真小把戏已经包含了通向文明社会苦难之路的种子一样,在史前人类偷窃禁果的那一刻(尽管是数百万年的“时刻”),现代人对研究心灵奥秘的极大兴趣难道不是回归自我知识的强烈愿望的表现吗?
声明:文章及**均来自网络,除特别注明外,均非原创,仅供学习交流之用。 版权归作者及相关出版人所有。 如果您的权益受到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