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调查学习是我们党的内务本领。 扎实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对人民负责、坚定站在人民立场上的正确含义。
医疗保险事关人生,涉及每个人。 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救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但青浦区以往的医疗救助工作存在信息系统陈旧、办理手续繁琐等问题,不仅增加了群众办理救助的难度,也影响了医疗救助工作的效率。
如何提高医疗救助的智能化、精准化、便捷化水平,减轻群众医疗救助负担,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我们来看看青浦区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忠的研究笔记。
2022年,上海将全面开展医疗救助相关专项治理行动。 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了青浦区医疗救助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沟通交流、专题会议等方式,不断优化区内医疗救助工作,试图找到解决“不用享受”问题的新途径。
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医疗援助信息系统。
经过研究,我意识到,我越陷越深,我听得越多,问题越详细,情况就越真实和准确。
本文** 上海调查
自医疗救助专项行动启动以来,我先后走访白河、朱家角、徐泾、华新、金泽、夏阳等乡镇,走进社区、农村、一线服务窗口,与群众、办事人员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情况。
通过调研,我了解到新成立的区医保局接手医疗救助职能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建立医疗救助信息系统,而只使用了原民政部门的“绿皮书系统”,但系统已经停止维护和更新,系统陈旧,错误率高, 市民和办事人员投诉不多。
住在夏阳街的朱雪芳说,为了获得医疗救助,她不得不拿着发票跑到窗口,写申请书,看完病后把材料送去。 “在预防因病脱贫、因病返贫等方面,医疗救助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办理申请和接受医疗救助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以我们村为例,近年来,随着老改力度的加大,辖区内有13户家庭被救助对象为家庭分离, 很多居民都搬走了,每次申请医疗救助都要跑很长的路,医疗费用发票都寄过来了,有的居民为了方便,发票累积到一定数量再来,几百张发票需要人工清点,真的很费力。望县村救援干部徐翠燕说。
华新镇社区接待服务中心窗口服务人员于洪庆反映,由于人手紧缺,工作量大,所以现在镇中心要求所有村都要协助收集群众的医疗救助申报发票,一般每季度汇总一次,逐一汇总,再积攒一次,因为系统不好用, 很多工作都是手工操作,更不说工作量增加,也容易出错。
为促进医疗救助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维护困难群众切身利益,区医保局、民政部门完成医疗救助职能交接后,专人负责医疗救助工作,各街镇要求安排专人负责对接联系, 并根据每月的系统报告逐一核实确认。
医保中心干部倪丽萍表示,2019年10月以来,她一直与各街道、城镇的专项管理人员保持联系,各街道、各镇的样本数量不少于该街道、城镇上月完成交易数量的10%, 其中单次救助金额超过5000元的每家救援企业必须进行审核。但每天在电脑前,盯着镇上上传的豆腐块大小的发票,一一核对,很难提高工作效率。
多措并举,建立“不用申请即可享受”的医疗救助。
在全面掌握各方面形势,明确问题瓶颈后,经过集体研究讨论,全力推动医疗救助“免费申请”制度建设,让有需要的人足不出户享受医疗救助政策,有效减轻受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
具体工作实施步骤如下:一是依托数据赋能,构建救援体系。 2023年初,在市医保局、区委、区**的支持下,我局将立项开展医疗救助“免申请享受”制度建设,并通过与市医保局数据库对接,将医保结算数据、 全面减负、居住地大病保险、员工互助等功能将导入地区医疗救助“免申请享受”系统,系统可自动调用医疗救助人员身份信息,自动获取申请人救助的发票数据,为智能处理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是推进工艺优化,实现“无用即享”。 为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让群众无需申请即可享受纾困待遇,我局将繁琐的“申请、审批、分配”流程调整为主动系统认证、后台数据比对、准确核对分配的“无申请、无干扰”服务模式, 真正实现了医疗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通过救助对象的确定,建立救助对象基础数据库、城乡居民重疾数据库、综合减负数据库、职工互助保障数据库等,实现救助对象分类管理与救助规则的有效衔接, 坚持“先保险后协助”的原则,设置系统预警、审核校对等环节,有效避免重复报销、超规定报销。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夯实基层基础。 为切实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使基层干部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医疗救助相关政策和“免用”制度,区医保部门将继续通过业务培训,培养基层医疗救助工作“专家”, 岗位轮换实践、在职教学等形式。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在下一部工作中,我将继续把调研工作常态化,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常扑基层、下沉一线,不仅“入”基层,更“心”到群众,在实践中问群众、问方案,努力使工作更加扎实, 更受欢迎,更符合人民意愿,为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澎湃新闻,欲了解更多原创信息,请**“澎湃新闻”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