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工程师培养联盟建设思路及实施路径

小夏 财经 更新 2024-03-01

摘要:优秀工程师培养联盟是充分发挥新型一流体系优势,实施教、工、学、研深度融合,深化优秀工程师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 本文从组织学视角出发,从共同目标、合作意愿和信息交流三个核心要素出发,分析了建设机制、建设原则和实施路径。 为了实现产学融合培养优秀工程师的共同目标,一流部门要做好政策引导,高校企业要深化双向融合,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要提供社会支持,通过搭建多学科资源共享平台,巩固和强化成员的合作意愿参与、多区域布局、多领域融合,同时建立健全多维度治理机制、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成员间信息交流,确保培训联盟长期稳定运行和功能实现。推动外产教一体化新范式建设

一、引言。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工程教育,加强顶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 新时代背景下优秀工程师的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有力结合点,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整合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和产业组织等多学科,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联合体”组织,实现产业的深度融合。 大学和研究,以及合作教育。“财团”的概念和组织形式在苏联很早就开始了。 20世纪50年代,苏联为了跻身世界科技领先国家之列,将高校与科研生产单位有机结合,探索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提出了产学研“联合体”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工程教育主要借鉴苏联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融合。 1952年,我国实施了第一次全国高校调整,第一部门直接管理工业高校,建立了与经济体系同构的高等教育体系。 国内文献中最早提到教科研生产协会的概念是在1983年,当时“中共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教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

截至目前,以教学、科研、生产合作为基础的联合体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可以概括为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的合作组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相互促进,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同的时代和内部需求决定了产学研合作组织的形成模式和发展方向,近年来,联合体也衍生出新的范式。 2021年5月28日,**秘书长在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创新联合体的概念。 创新联合体注重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引领作用,明确由龙头企业主导,高校院所支持,相互协调。 在2021年人才工作大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培养一大批优秀工程师,调动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将统一教育、科技、人才部署,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教育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了第一批国家优秀工程师学院和国家优秀工程师创新研究院,18个国家优秀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联合发布了《关于培养优秀工程师的北京宣言》,以中国优秀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教育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培养优秀工程师。培养一大批优秀工程师,亟需发挥新型一流制度优势,推动教育、科技、产业系统化、全方位、深度融合,建设优秀工程师培养联合体恰逢其时。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建议建立一个培养优秀工程师的联盟(以下简称“培训联盟”)。 在本质属性上,属于产学研合作组织,但更注重一流体系的引导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新一流体系的优势,团结政、产、学、研多方合力。 在选课对象方面,培养联盟致力于通过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优秀工程师自主培养新范式的构建,为世界工程教育贡献中国解决方案。 在合作方式上,不同于其他松散组织,培育联盟通过实质性联盟,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跨组织的多学科融合,共同打造培养优秀工程师的“生态雨林”。 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组织学视角,从多主体利益共生的共同目标实现机制、多平台资源共享的协同意志驱动机制、多维度系统共建的信息交换与沟通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优秀工程师培养联盟的实现路径。

2.优秀工程师培训联盟的参考思维。

1)理论基础。

组织理论对协会、联盟、财团等合作组织有很好的解释作用。 有学者基于组织理论研究了“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的实践逻辑和治理体系,有学者探索了高校与社会公益组织融合的可能性,打造了服务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共建平台。通过协调企业、企业、社会组织等众多社会主体组成有组织的联合体,以适应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达到共建共治的目的。

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基于三个要素,即共同目标、为共同目标而合作的意愿以及形成信息交换的机制。 共同目标是组织成员根据各自利益被广泛接受或认可的共同追求,而一致目标是实现合作意愿的必要前提。 合作意愿是组织成员在一定的诱因的驱使下为组织做出贡献、努力的愿望,稳定的合作意愿是合作组织建设和运行的内生动力和必然保证。 有效的信息交流可以保证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组织的结构设计、规则制定和业务范围都有重要影响。 一个稳定的组织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成员应该有高度的合作意愿,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使命,各方都同意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

2)经验启示。

世界各国在工程师培养方面进行了多维度、长期的实践探索,培养了一大批工程科普人才,推动了全球工程教育的发展。 基于组织理论,本文选取了加拿大合作教育与产学融合教育协会(CEWIL)、澳大利亚产学合作教育联盟(ACEN)、法国工程师职称委员会(CTI)、中国工程师联盟(CSE)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师培训合作组织(见表1),梳理了上述组织的架构和运作机制通过文献检索、宣传报告收集、实地考察调研等多种形式。研究其对我国栽培联合体建设的参考价值。其中,加拿大合作教育与产学融合教育协会是加拿大工作与学习融合的领先机构,通过与雇主和大学的密切合作,以工程与学习的高质量结合培养未来学生的能力。 澳大利亚产学合作教育联盟作为澳大利亚工作与学习融合的领先组织,倡导教育工作者、社区、行业和各方之间的合作与伙伴关系。 法国工程师职称委员会是欧洲最早的工程师评审认证机构,也是法国工程师专业认证领域最权威的机构。 中国工程师联合会由中国科协发起,聚焦工程师职业后发展阶段,对内提升工程师专业素养,对外提升工程师国际化水平,促进工程师资格互认,参与工程领域全球治理。

通过对这四个合作组织的文献研究发现,这些产学研合作组织在支持工程和科研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相关组织的发展模式、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各不相同,但组织成员有着明确的共同目标和稳定的合作意愿,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独特的信息交流机制,共同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在战略选择上,强调精英导向和追求卓越的同一方向。 正是基于任人唯贤、精益求精的目标,四个合作组织逐步确立了领导地位。 在组织目标方面,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坚持世界观和国际标准的建设。 在成员方面,龙头企业、一流高校、顶尖科研机构等精英成员在推动组织目标实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培养对象上,更注重精英教育,比如法国CTI认证的工学院定位于培养军政、高科技、工商管理等方面的精英人才,只有排名前10%的高中毕业生才有机会考入工科院校。 在建设效能方面,上述产学研合作组织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性。

在组织构成方面,加强多学科、异质资源协同融合。 多学科的互补性决定了异质资源的依赖性。 异质资源是多主体互补、融合、协同运行的物质基础,其他成员没有的异质资源越多,通过共享资源深化合作的意愿就越强,合作关系就越牢固。 例如,CEWIL、ACEN等由众多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异质单位组成,深化产教融合,为学校培养人才,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毕业生。

在机制设计上,强调组织目标与运行机制的融合。 明确的目标和匹配的运行机制是上述产学研合作组织顺利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例如,CTI的目标是“确保工程师教育质量,确保工程师教育与欧洲和国际工程师教育保持一致”,因此组织通过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认证体系,以及CTI认可的法国工程师资格证书和欧洲工程师教育的评估和认证结果,促进工程师学位证书和资格的相互认可认证系统是相互承认的。CSE致力于推动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将中国标准推向国际,将中国工程师推向世界,服务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工程领域的全球治理,逐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工程师组织之一。

3、优秀工程师培养联合体的建设机制。

产教融合培养优秀工程师,必须以服务国家需要为导向,充分发挥新一流体制优势,着力攻克重点问题,构建政府、产学研紧密融合的关系范式,是对我国国情和时代背景的直接有效回应。 本研究在广泛吸收相关学者的有益思想和国内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了优秀工程师培训联盟的内涵:培训联盟由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具有共同愿景、目标或兴趣的多主体组成, 本着我国产教融合培养优秀工程师的目标,在先行指导下,组织系统化、全方位、实质性融合,形成新型的政产学研合作组织,是“教、科技、人才”一体化的重要形式。本文基于组织理论,构建了以共同目标、协作意愿、信息交流为核心,卓越、协同、系统化原则,以及多主体利益共生的共同目标实现机制、多平台资源共享的协作意愿驱动机制、多平台资源共享意愿驱动机制、多平台资源共享 以及多维系统共建的信息交换与沟通机制,实现路径。(见图 1)。

为了实现产学融合培养优秀工程师的共同目标,培养联合体必须深化政、产学研融合,充分体现卓越、协同、系统化的原则。

一是突出精益求精,以优质的教育供给服务国家需求。 对于培养联合体建设,在培养目标上,要围绕国家战略,服务国家需求,依托重大项目和重大项目独立培养优秀工程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工程师培养体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在成员选拔上,要从行业需求出发,广泛聚集多学科优秀特质的实力,重点依托国家优秀工程院和优秀工程师创新研究院相关建设单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在要素配置上,要坚持一流标准,打造一流师资,打造一流课程,搭建一流平台,聚集优势产教资源和创新要素,营造优质教育环境。

二是突出协同效应,实现全要素开放协作的共同共享。 虽然松散的合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但存在产学融合不深、不现实的内在弊端。 培训联盟建设将围绕一体化合作组织架构,聚焦人才培养产业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对接匹配,广泛汇聚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多学科的优质资源,实现资源深度整合、共同共享。 培训联盟将着力建立健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选题、成果共享与师资交流、课程整合、平台整合、政策顺畅的“四个共同点”和“四个通”机制,促进培养联盟内部教学、项目、平台、教师、信息有序、高效开放共享。

三是突出系统性,以全方位的制度创新引领范式变革。 在培养联合体建设中,要从国家层面设计制度,打破制约优秀工程师培养的制度和政策壁垒,推进教育体制、办学机制、培训方式和激励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构建有利于政府一体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工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要从实施层面充分发挥资源配置能力,支持和鼓励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学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联合招生、综合课程体系、双导师(团)、 通过标准化的组织架构、培训流程、工作安排和考核机制设计,实现工程科研交替培训,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培训体系。

四、优秀工程师培养联合体的实现路径。

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和信息的交流是促进福斯特财团的创建和运作的关键。 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培养联盟应以多主体利益共生的共同目标实现机制、多平台资源共享的协同意愿驱动机制、多维度系统共建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为指导。

1)构建实现多主体利益共生共同目标的机制。

共同目标是培养联盟成员合作的前提,利益共生可以促进成员的合作,达到共同的目标。 产教融合培养优秀工程师是世界工程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主要原因是高校和企业在利益和价值追求上存在天然差异。 高校致力于人才培养,但产教脱节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脱钩,制约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企业注重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中国从工业强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企业从低端复制向高端创造转变,人才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这迫切需要企业将培养环节向前推进,与高校“量身定做”人才。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在高企有机联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产学融合培养优秀工程师已成为高校、企业等多学科的共同利益选择和战略目标。

为了通过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培养优秀工程师的共同目标,培训联盟全体成员应共同行动,真正将培训联盟打造成一个政策、利益、发展的共同体。 如图 2 所示,可以考虑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做好政策引导。 各级管理部门虽然不直接参与培训联盟的建设和运营,但在政策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通过制度保障、资金支持和管理服务等方式持续为培训联盟提供支持,有效打破制约产教融合培养优秀工程师的制度性障碍。 同时,培训联合体可以充分发挥专家智库的优势,发布通用的培训标准和建设指南,打造公共政策倡导阵地,为优秀工程师培养的改革政策方向提供可靠支撑。

二是做好双向融合。 企业与高校聚更多共同利益,实质性联盟贯穿招生选拔、教材、导师团队、实践平台、毕业评定等全过程,构建完善企业优秀工程师培养、校企联合答题、产业分级新体系,有效解决工程技术人员培养脱节等突出问题和生产实践。

三是做好社会支持工作。 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拥有丰富的行业优势、科研条件、孵化平台、专家智库等优质资源,对产教融合催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方法具有丰富的推广经验和行业优势。

2)构建多平台资源共享的协作意愿驱动机制。

组织成员意愿的最重要标志是通过整合资源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一方面,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水平直接影响成员之间的协作水平和竞争优势的程度。 另一方面,组织间不同的合作方式也会对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水平产生影响。 对于松散的合作组织,各方投入的资源较少,不可能达成稳定的合作意愿。 一体化的组织架构可以实现更高程度的资源投入和整合共享,促使所有成员跳出传统的权责范围,协同打造资源共享平台,成员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依存、高度合作,从而获得最佳竞争优势。 培育联合体的建设应以一体化实体的运作为导向,推动成员从个体合作向链式生态合作转变,从而形成更稳定的合作意愿。

为巩固和强化成员合作意愿,培训联盟应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构建多学科参与、多区域布局、多领域融合的优秀工程师培训“生态圈”,不断深化“四共”“四通”机制,如图3所示。

一是搭建国家优秀工科院校联合平台。 国家优秀工程师学院是由一所大学和多家企业或一家企业和多所大学组成的新型政府、产学和研究实体组织,通过平台建设,可以实现高校、企业和国家实验室等资源的综合整合和优化利用, 促进产学供需直接对接和长期对接。

二是打造国家优秀工程师创新研究院联合平台。 国家优秀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是立足于建立国家重点区域产业引领、产业牵引、高校扶持、市场优化的实体人才培养和科技产业创新专区,通过平台建设,可创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打通区域城市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三是搭建重点领域优秀工程师培养联合平台。 支持各重点领域细分发展,打造各重点领域分联盟,围绕核心课程、教材、实践平台、行业导师团队建设等,进一步整合各重点领域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于重点领域优秀工程师的培养。 以核心示范课程联合建设为例,联合体可以汇聚各成员单位在重点领域的理论研究、行业前沿、工程案例、高层次师资等优质资源,共同打造一批重点领域的国家级核心示范课程。

3)构建多维度系统共建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

充分的信息交流是促进财团成员之间协商和共同治理的关键部分。 培育联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建立在平等地位、正确态度和积极行动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协同、共治、共生的良好局面。 平等地位体现在管理和运营上,通过建立理事单位轮值机制,保证与会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轮值组织年会交流工作经验,促进成员之间更深入的合作; 正确的态度体现在决策上,通过建立协商共治的决策机制,纠正和避免种植联合体、学校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任意决策和垄断; 积极行动体现在激励的评价中,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除非组织内存在“选择性激励”,否则集体行动不会自动发生,健全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可以激发成员的积极行动和积极参与。 可以说,信息交流沟通机制多维度制度保障的构建,为有效衔接和培育联合体的共同目标和成员的合作意愿搭建了合作的桥梁。

培育联合体可以通过设计和完善多维度治理机制、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成员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保证培育联合体的长期稳定运行和功能实现。

一是建立轮流治理机制。 培训联合体可实行董事会负责制,董事会主席单位采用轮值制,各理事单位可轮流担任理事长单位。 轮流制有利于建立实质性的、平等的成员单位关系,对增强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建立协商决策机制。 决策的实现是建立在全体成员的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求成员的意见达成共识。 培育联盟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可以按照董事会会议制度决定相关重要事项,从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成员之间的权利责任匹配。

三是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培训联合体应建立质量保证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价值导向、创新导向、能力导向、贡献导向,明确优秀工程师培养要求,确保联合体成员之间的培训标准一致。 同时,还要严格接纳和退出培训联盟成员,发挥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的作用,激发成员的内生动力,保证优秀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培训联盟的建设。

五、结论。 产教融合培养优秀工程师,是国际工程教育界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我国工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共同目标、合作意愿、信息交流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联盟的建设思路和实施路径,提出了多学科利益共生、多平台资源共享、多维度系统共建的运行机制,以期为产教融合培养优秀工程师提供思路和启示。 未来,优秀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应进一步发挥新型一流体系优势,实施教育、科技、人才融合部署,加强多学科协同,推进优秀工程师培养体系重构和流程再造,构建政、产、合一的工程教育共同体。 学研,有效提高优秀工程师自主培养质量,不断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文得到了国家优秀工程师研究院和国家优秀工程师创新研究院的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他们正在筹备成立中国优秀工程师培训联盟。 )

作者: 王洋1,2,3, 刘景超2,3,4*, 赵勤平5,6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综合管理室。

2、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基地(产教联合培养优秀工程师研究基地)。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研究中心。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5 中国工程院院士。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文原载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23年第11期。

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似文章

    积极探索优秀工程师的培养路径

    筑现代化梦想,画新图景,履行代表委员会职责 高校作为优秀工程师等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应该是什么?随着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的召开,全国人大代表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正对过去一年的研究实践中提出的建议进行了修订。他认为,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强国,关键在于培养优秀工程师,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要积...

    打造新时代优秀工程师团队

    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 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首届 国家工程师奖 表彰大会意义重大,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将激励我国工程科技人员在解决技术难题和 卡脖子 问题方面继续挺身而出,为推动新型优质生产力的发展...

    《泰晤士报》推动优秀工程师的涌现,让中国更具创造力和竞争力

    日前,党和国家功勋表彰委员会办公室发布 关于全国优秀工程师和全国优秀工程师团队拟表彰对象的公告 拟表彰名全国优秀工程师和个全国优秀工程师团队。说到工程师,很多人会想到车间和建筑工地穿着工作服和安全帽的忙碌身影。优秀的工程师不仅具有吃苦耐劳 坚韧不拔的品格,而且善于在工程实践中解决复杂问题,具有动手能...

    如何为暖通空调工程师考试准备制定解决问题的想法

    在准备暖通空调工程师考试的过程中,制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至关重要。解题的思路,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 准确地答题,还能提高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开发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呢?首先,考生需要充分了解暖通空调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在复习过程中...

    加快培养工程师队伍,让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变。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快速前进,拥有一大批优秀工程师非常重要,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不断升级的必然要求。中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教育体系,工程师总数从年的人增加到了人, 年增加到 , 年的 人人,年均增长率 工程师占整体劳动力的比例也从 上升至 但至少还有多万工程师的缺口,特别是缺乏世界一流的学术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