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刚,上海市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 新华财经 2024年1月25日
可持续发展金融主要是指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支持“碳减排”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相关转型金融也成为绿色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呈现出几大特点:一是规模进一步扩大,继续保持高增长率; 截至2023年6月底,银行业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约27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约3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约1000亿元与“碳减排”和“碳中和”直接挂钩, 而且开发速度比较快。此外,与绿色主题相关的公私募股权和保险产品在过去也发展迅速。
总体来看,当前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比较完善,制度体系比较丰富,各类金融机构都参与其中,市场体系也越来越多元化,这为做好“绿色金融”一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减排的背景下,转型金融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广义的绿色金融是指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严格意义上是与转型金融和“双碳”相关的部分,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区别主要在于狭义的绿色金融侧重于绿色产业和项目, 在实践中,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需要按照相关目录进行操作。这些目录中的绿色产业和项目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 但对国家来说,绿色发展战略并不局限于发展绿色产业,整个经济社会的转型(尤其是“减碳”)也包括高排放产业的低碳发展和转型,推动高排放产业低碳转型,实现减排目标更为重要。
从国家发展角度看,需要平衡低碳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碳达峰”不是“碳收费”,需要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步降低碳强度,这意味着需要为高排放行业有序实现低碳转型提供支持。 支持高排放产业低碳转型不属于狭义的绿色金融,而应属于转型金融的范畴。 从发展逻辑上看,转型金融是前期狭义绿色金融发展的延伸,是新时代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已经非常完善,我认为下一步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扩大原有工具的范围,政策工具要进一步扩大,在监管层面,现有的监管体系已经非常完善,考核激励措施也已出台,应继续推进实施和实施。 此外,制度的完善非常关键,目前,支持激励的制度较多,约束制度较少,“碳减排”就是要实施相关的约束,约束可以帮助融资人真正实现减排目标,因此有必要完善制度,增加约束条款,并在具体实施中, 作为履约条款的一部分,在司法机构中要受到尊重,这需要完善一套制度。其次,还要完善标准,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标准后才有比较参照,标准不仅内部要统一,外部要与世界比较,所谓双向体系开放,在一定程度上要与国际相媲美,才能实现“内部统一”。
1.外部对接“,未来在标准层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时,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相对严格透明,未来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标准统一,如披露范围、披露主体、披露内容等,未来不同类型的产品要具有可比性,如信用披露、债券披露、股权披露等。 二是披露范围,披露是一种责任,一旦披露,机构就会承担相应的责任,会更加重视,尤其是上市公司面临较强的约束,这将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约束。 三是信息披露信息的利用,信息披露的好处是,信息披露后,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数据,中介机构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更多样化的处理,产生更有价值的内容,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形成正循环,充分发挥市场约束的效率。
目前,国内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专业能力的缺乏,特别是在“碳减排”领域,“碳减排”要真正考核信贷流程,需要实际产生减排效果,包括“碳中和债券”或“碳挂钩减排债券”等严格要求, 这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比如精准减排的货币政策工具,就要求是可验证的、可验证的,但如何验证和验证银行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就造就了一个跨界、金融专家需要成为行业专家,而面对多个行业,每个行业或行业的逻辑都不同, 并且需要来自不同行业的业务专家,这是一个大问题。
债券市场也是如此,中介机构责任重大,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自己的能力,这也意味着对专业中介机构的需求巨大。 债券市场投资者众多,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和高质量的中介服务。 如何确保中介机构站在投资者而不是发行人一边,机制的设计至关重要。 在发行人付费模式下,很难避免花钱购买评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评级与实际业绩的巨大差异。 投资者付费模式理论上是好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但探索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中介机构对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从长远来看,投资者付费模式的方向将有助于市场更健康地发展,并有助于引导中介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