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Li Zhu、Liu Wang自北京报道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的《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资本市场反应明显,2月19日,A股龙年开局良好。 **教育指数高**819%,在39只成分股中,有37只**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开元教育、中文**涨幅超过20%,全通教育涨幅达1942%,科德教育涨1652%,*ST斗神、世纪天虹涨超13%。 Onlly Education 以每日限制开放。
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介绍,《征求意见稿》旨在依法推进校外培训管理,既不“收紧”也不“放开”。 对于学术机构来说,仍贯彻“双减”精神,新机构不予批准,督促现有机构依法运作,防止洪水泛滥,制造教育焦虑。 对于非学术性机构,各地可以按规定审批新建机构,加强日常监管,保证培训质量,推动合理定价,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专家指出,《征求意见稿》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校外培训统筹管理的行政法规,表明校外培训管理正逐步走向法治化,对规范和保护校外培训行业的治理和发展具有长期适用性。 中国教育科学院机构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家勇指出,这也明确了校外培训公益的基本原则,满足了多元文化教育的需求,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学校教育作为有益补充的基本定位。 对于市场上的校外培训机构来说,总体上是不错的。 只要有底线,守规矩,守信,校外培训机构就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分类管理
据教育部官网显示,《征求意见稿》共20条,重点关注校外培训治理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适用对象、收费和课时,以及管理部门和管理的具体内容。
与2021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相比,草案明确强调分类管理。 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课外培训,是指在学校教育系统之外,以中小学生、3-6岁学龄前儿童为对象,以提高学业水平、培养兴趣和特长为主要目的,为公众开展的有组织或者有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炳奇指出,这与此前“取消校外培训”的传闻不同,肯定了校外培训在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培养兴趣和特长方面的作用。 他认为,“课外培训只要坚持学校教育作为学校教育补充的定位,满足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选择和合理需求,就可以与学校教育共同为中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中,相关表述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素质教育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直面家长的培训需求”“明确平衡各方权利义务”; 等。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褚朝晖向记者解释:“首先,强调校外培训定位为'有用补充',肯定了校外培训的积极作用;“满足多元文化教育需求”是选择学科培训,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的成长发展需求“平衡各方利益”,就是尽量保持市场供需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褚朝晖还提到,校外培训作为一种市场行为,自然具有市场属性,但《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校外培训需要遵循“公益”的基本原则。
自2021年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各教育企业开始从过于商业化的运营模式转型,结合自身优势,转向各种新赛道,主要涉及素质教育、科技教育、智能硬件研发等。
课外培训也开始聚焦教育本质,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第三方机构入校标准也不断提高,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供了各种丰富合规的资源。 例如,通过To G模式,我们为**和学校提供负担得起的智能教育产品和服务,并帮助平衡基础教育的优质资源。
从行业来看,《征求意见稿》的分类管理更加清晰,未来校外培训将按学科和非学科进行分类; 从原有的“双减”文件更多的是“严批”“严禁”等非学科教育来看,《征求意见稿》的表述更为积极。
教育行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各地实施力度或将逐步放宽校外培训机构对高中学科合规的严格管理和审批。
张家勇指出,《征求意见稿》在一定程度上适度放宽了校外培训的监管,但对校外培训机构在融资、投资、上市、海外教材、人员使用等方面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
此前,教育行业面临着严格的金融监管。 2021年底,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第一号公开发行上市业务规则适用指引》,指出发行人不得为从事学前教育、学历培训等业务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显示出因地制宜的特点,不仅取消了对培训时长和时限的僵化规定,而且将收费的决策权下放给地方政府,由省人民群众率先制定收费管理办法。
满足多样化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对市场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机构转型提供了方向。 在遵守政策法规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是市场机构发展的关键。
中国并购协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表示,未来的监管趋势是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理性的调整,从长远来看,其实是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清除市场不良机构。 促进教育公平。因此,在“缩”的同时,对行业的长期发展进行了合理化和“放宽”,为合规的教育机构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空间。
民生**研究报告认为,《征求意见稿》的核心是规范和保障校外培训行业的长治和发展,这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长期期待起着重要作用。
从2023年夏季来看,新东方、美好未来、学达教育的同比增长率将达到30%至50%,重回快速增长态势。 民生认为,根本原因是“双减”冲击后,行业明显清空,但需求依然存在,头部企业规模、教学科研、资金优势依然存在,错配需求承担。 成本清零+费用优化+网点利用率提升,推动利润超预期回升,部分企业暑期利润率接近“双减”前高点。
记者梳理了教育部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官网和官方政策,发现德育、智力、体美、劳动教育的发展成为2021年秋季学期以来的重点。阿文智罗首席投资官曹喆指出,目前,多元化发展已逐渐成为行业趋势,业务领域不断扩大,非学历培训市场值得关注。
从龙头企业来看,新东方、猿辅导、好未来都有自己的素质教育投资布局。 比如,为青少年提供冰上运动训练的万宇方飞,就获得了新东方的1000万A轮融资; 深圳学尔思等校区也改变了业务范围,增加了体育等科目的培训。
《起草说明》直接指出,在依法推进课外培训管理的同时,要正视家长合理的培训需求,提出鼓励和支持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类课外场所(机构)开展课外培训等措施, 指导非学术性课外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服务。
张家勇表示,满足文化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定位。 对于这样的校外培训机构来说,会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据了解,开展调研考察的上市教育公司包括新东方、好未来、安利教育、科大讯飞等。 相关财报信息显示,新东方游学业务已在全国50多个城市开展,科大讯飞将于2023年设立AI游学项目。
此外,记者还发现,作为专业研究旅游的龙头上市公司,世纪明德和ST仲凯国2023年半年半报显示,两家公司上半年营收均有所增长79%,最大营收增长近20倍。
研究员、旅游从业者袁媛指出,目前,科教更强调现场研究和操作,相应企业的科技场馆和科研场点成为承载这种教学服务的重要场所。 从去年持续到今年春节的“研发”来看,这些场馆提供的服务不仅促进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刺激了旅游和消费的增长。
褚朝晖指出,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公共机构需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校外培训机构作为商业机构,通常需要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与之合作,形成资源互补。
新规提到,相关办学证申请应首先由行业主管部门(科技、文化和旅游、体育等)确定和批准,但具体细节未作说明。
目前,《条例》仍处于咨询期。 这些转型意味着教育机构需要遵循政策指导,同时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创新路径,以适应监管环境的变化和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