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专题
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归根结底,要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
教育是人民最大的民生之本,影响着社会的处境和人民的心灵。 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来说,让成千上万的家庭在教育中获得的成就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有可持续性尤为重要。
2024年,教育民生基础越来越夯实,道路越走越宽。 牢记总书记嘱托,回应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努力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教育战线的“行动答卷”不断书写,更加丰富多彩。
一种获得感——
教育与民生的“尺度”
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促进教育公平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方方面面,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差距。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好教育”的需求。
新时代,面对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教育民生福祉,不仅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还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得感”成为检验教育民生工作的“标尺”。
2024年初,一个喜讯传来,经***批复,从2024年春季学期起,义务教育学校每名学生公用资金基准额度上调,小学年均在校生从650元提高到720元,初中年均在校生从850元提高到940元, 支持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加大经费——国家以最直接的方式,传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坚强学校教育阵地的坚定态度。
今年,“高质量、均衡化”和“拓优提质”成为基础教育最响亮的呼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融合迈上新台阶。
谁能想到,一所山区的中心学校,竟然能有一座总投资100多万元、270平方米的武术修炼馆?
这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苗坝镇中心学校已经成为现实。 今年9月,整个川南地区极为罕见的学校武术训练馆投入使用。 学校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奖牌近百枚,向省队派出优秀队员8名,培养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冠军2名。 新训练馆的使用加强了学校对武术特色的弘扬,是大安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们始终把教育作为人民最大的民生,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致力于办特色学校,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唱响奋斗之歌。 “大安区教育体育局负责人说。
**总书记历来关心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今年5月31日,总书记在视察北京玉英学校时强调:“体育锻炼要从小做起,要多锻炼体育,少'小胖子'、'小眼镜'。 ”
今年,大运会、青协相继举办,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丰硕成果令人振奋。 场外,多位基层中小学书记、校长表示,体育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学校体育也成为推动“五育”同步发展、家校协同、青少年全面成长的重要举措,随着体教融合的不断深入。
今年以来,近视筛查流程标准化,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筛查、诊断、视觉功能分析等“监测”体系日趋完善。 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每周三,济南外海实验学校的小学生都会重点进行视觉训练。 “现在家长、学校和医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保护孩子的眼睛。 外海实验学校的校医王殿翠说。
人们以食物为生。 如何让学生吃得好、吃得好、吃得有营养?今年,福建省晋江市罗山中心小学食堂正式投入使用,芹菜炒肉、大虾、排骨炖土豆、炒白菜等菜品琳琅满目,全校800余名师生解决了午餐难题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今年以来,全市先后做好学校食堂“互联网+光明厨房光明炉”提质增效专项重点工作和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标准化学校食堂,全部19个县区建成了学校食堂“互联网+光明厨房光明炉”的县级监管平台, 让学生吃得更安心,家长更安心。
今年,“双减”迎来了一个关键节点。 自2024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成效有目共睹。
2024年,“双减”续期。 10月15日,《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正式实施。 一个月后,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校外培训行政执法工作现场会议。
依法坚决落实“双减”决策部署,“努力发挥法治在校外培训治理中的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十分明确。 法治将为高质量推进“双减”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使“双减”行稳致远。
近两年来,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一直按规定办理,过去家长最怕的“带钱跑路”已经少了很多。 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也充分满足了家长的需求。 在北京的一位家长陈女士说,“希望未来的'双减'能更好地服务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
每一根枝叶,永远都是关于爱的。 学生健康成长的每一点,都牵挂着教育工作者的心。
进入12月,寒潮频发,多地雨雪混杂。 如果我的孩子上学和放学,我该怎么办?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今年开通的校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的孩子在校车上,不用我骑电动车去接他们,风雨吹不来,下不雨,真是太开心了。 学生家长胡女士喜出望外。 在北京,今年“通勤大巴”试运营将中小学生纳入公共交通保障范围,试点学校学生通勤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今年以来,群众关心的“重点小事”越来越多,各地广泛开展“暖心办实事”。 一个个“小事”汇聚成教育强国建设的“大事”。
促进就业——
教育民生“必须回答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 大专毕业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
**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对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4年6月,**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再次强调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
用人是检验学校培养人才能力的一次考验。 我们能否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它能为各类学生提供“升级版”的“立交桥”吗?面对必答题,教育系统交出了奋进答题卡。
对于2024年的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说,今年的求职之路并不容易。
为抢抓高校毕业生就业冲刺期,5-8月,教育部组织实施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
因为一直在备考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朴琳梅,今年4月才开始找工作。 “每次应聘,都觉得自己心底不知”,她很快得到了学校的帮助,“老师教我修改简历,给我推荐了好几份工作,面试前多次指导我。 最终,朴琳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公司。
随着新一届毕业生进入求职季,不久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落实《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26条措施,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今年以来,职业教育更加“学、瞻、跑”,改革目标更加明确,制度更加完善。 好消息是,经过多年努力,职业教育高考录取人数占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比例已从2024年的20%左右提高到2024年的60%以上。
毕业于山东省章丘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刘宇航是受益者之一。 刘宇航得知自己职业教育高考的成绩后非常高兴:“春季职业技能知识考试,我发挥出色,最终考上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在他的母校,三年来,有600多名学生通过职业教育高考进入本科院校,3000多名学生升入职业院校。 章丘中学职业学校校长卢继明说:“很多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走上了成为技能人才的道路。 ”
今年,构建由龙头企业主导、高校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已成为趋势。 北京积极布局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共性技术平台,持续打通产学研应用链条深圳市光明市引进了一批大型科学仪器平台,面向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放,助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校、企业、国家实验室、国家优秀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协会等33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优秀工程师培养联合体,构建高质量工程师培养认证体系......教研结合、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研究的教育模式正在快速落地。
潜移默化地,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建为就业开辟了一条“新赛道”。 专业对接产业、“订单式”培训、人才对口输出、职业规划培训等创新举措,提升了入驻企业成效和供需匹配度。 今年6月,现代服务业学院餐饮管理专业学生唐金晶“毕业后就业”“无缝衔接”进入校企合作办学云南友邦实业有限公司的第一份工作。
第一年,学生将学习大学中文、英语等基础课程和理论知识,第二年开始进入岗位的实际操作。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我快速适应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学校家庭社团——
教育民生“新起点”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会上,总书记强调,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协作,同心协力,积极投身于教育强国实践中来,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
教育关乎每个孩子的命运,关乎每个家庭的未来。 今年,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为三者协同育人提供了指导。
五指成拳,“学校、家庭、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合力合力,共同指向“教育”二字。
随着课后服务的有序推进,大家都为“双减”的实施感到高兴,但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负责巡视员冯培堂却在监管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中小学课后服务解除家长后顾之忧的初衷,成为一些家长眼中“躺平”的理由。
在绝大多数家庭世代都是农民的丰培塘偏远地区,家长普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经常反映家长不配合他们的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老难”的问题,在冯培唐的建议下,中心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针对农民家长忙于农活、家庭教育意识弱、积极性不高的现状,为家长量身定做了“合格家长”的教学计划, 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可视化的学习内容,提高了家长的积极性。截至目前,两所小学分别有53名和90名家长荣登优秀家长荣誉榜,约占总数的60%,大大提升了家庭环境的培育能力。
学校与家庭的紧密联系,也让山东日照市尝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甜头。
考试马上就要到了,我和孩子有点着急,我对你们的心理“帮助小组”课程很感兴趣,你能想出一个关于考试焦虑的话题的“帮助帮助”吗?专家什么时候会来到我们的社区?近日,山东省日照市教育局“帮帮”家长的负责人接到求助请求。
这种畅通无阻的直接对话,在当地的精神卫生教育工作中并不少见。 近年来,日照市逐步探索形成了以“邦邦”心理品牌为载体的“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全环境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截至目前,日照市已开通心理服务14项,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为师生家长提供全程服务,服务学生家长5800余人次,成功破解高危心理电话22例。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今年4月,教育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4年)》,直接提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把心理健康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民生之路,民心之路。
教育是千家万户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2024年,教育数据和教育亮点将描绘教育发展的新篇章,指向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31日,第1页
作者:高一哲,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