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东站是综合通枢纽。 图片由中南建筑设计院提供。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先后出台了《客运枢纽综合设计规范》和《货运枢纽综合设计规范》。 敬请关注。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简称《双纲纲》)提出“建设一批国家级、区域一流枢纽,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提高转运和重装水平,完善集疏通体系”和“推进集疏通一体化布局”。新型综合客运枢纽多种运输方式,实现空间共享、立体或同级中转,打造全天候一体化中转环境。 推动现有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设施整合、服务功能空间共享”。 《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着力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多层次融合发展”和“加强综合交通枢纽智慧、安全、绿色发展”。
在《纲要》和《发展规划》中,一体化是综合交通枢纽设计的核心内容。 目前,我国现有的各类综合客运枢纽设计标准规范大多局限于建筑本身,缺乏“一体化”的整体设计考虑。 从综合客运枢纽的选址、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融合、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衔接,到综合客运枢纽的一体化换乘建设、安检互认、信息化管理等,都需要一个系统更强、协同要求更高的设计规范来协调“共享空间一体化”的设计。综合客运枢纽。
为适应现代交通需求,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牵头起草了《综合旅客运输枢纽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客运枢纽规范》),将于4月19日正式实施。 2024年。
专注于公共空间和中转空间
实现整体方法
根据双纲和《发展规划》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枢纽建设经验,结合我国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运营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各类综合客运枢纽相关标准的梳理分析,编制了本规范, 并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客运枢纽规范》聚焦枢纽的公共空间和换乘空间,兼顾整体考虑和协调发展,在交通一体化、功能一体化、空间共享、便捷换乘、智能信息化、绿色发展、应急安全等方面提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设计标准。 等。
《客运枢纽规范》是通用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通用原则,是对现有各类客运枢纽设计标准的补充。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综合客运枢纽的换乘区、公共空间及配套服务设施设计。 在编纂过程中,编纂组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时代原则。 作为行业标准,应及时总结和反映新时代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的需求,为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出行要求和枢纽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针对性原则。 本文总结了现有综合客运枢纽系统化程度低、功能衔接性差、换乘体验差、综合服务不完善等共性问题,提出了一体化设计要求。 第三,系统学原理。 作为一项规模大、范围广的交通建筑设计标准,在对各类枢纽进行规划和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强调公共空间与换乘系统一体化设计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强调系统设计
突出团结和协作
编制组在编制《客运枢纽规范》时,要求枢纽总体设计篇章应突出枢纽规划、设计、施工的统一和协同,合理确定枢纽的类型、功能和规模,与城市交通网络有效衔接,为后续发展预留条件。
编制组还根据不同主导运输方式将综合客运枢纽划分为四类,并根据年均日发运量将枢纽划分为四级。 《客运枢纽规范》重点引入了“圈划分”的概念,枢纽区域的发展水平由内到外可分为核心区、扩展区和影响区。 枢纽一体化设计主要以核心区研究调控为主,土地利用发展和区域城市设计布局也以此为基础。
其中,枢纽一体化设计是《客运枢纽规范》的核心内容,分为8项一体化设计:
枢纽和城市综合体功能的整合。 在站城融合发展模式下,综合枢纽应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呈现复合功能,形成土地利用集约、要素高效流动的城市公共中心。
枢纽和城市交通系统的整合。 对于特大城市和大都市圈来说,枢纽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融合和融合将成为关键因素。 国家铁路和城市地铁、城际铁路、城市铁路等轨道交通系统应形成轨道交通网络,在轨道上产生大都市圈或城市群。
集线器的传输系统是一体的。 枢纽换乘系统的集成应包括换乘共享空间、安全检查互认和信息技术的一体化管理。 在设计便捷的换乘通道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如机场、铁路、地铁之间设置无安检换乘通道,铁路客运站设计同站台或国家铁路立体换乘,国家铁路与地铁、公交车、长途列车之间的便捷换乘。 应采用空铁联运,通过快速专线实现空铁之间的便捷中转。
将枢纽融入城市公共空间。 枢纽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融合包括:航站楼与GTC(公共换乘中心)的融合,铁路交通枢纽与“城市客厅”空间的融合。 在枢纽核心区,城市公共空间是实现枢纽与城市融合的关键因素,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功能复合的必要条件,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枢纽与城市生态环境的融合。 枢纽要与城市生态环境融为一体,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生态战略实现绿色发展,使枢纽成为城市绿色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高可达性慢交通系统,让枢纽与城市共享生态景观资源。
将枢纽融入城市地下。 城市地下空间与国家铁路、地铁密切相关,可以一体化开发。 通过整体规划,实现枢纽与城市地下空间的衔接,有序实施划分。
枢纽智能信息系统集成。 枢纽建设信息系统要实现智慧船员服务、智慧能源管理、智慧运维的目标。 枢纽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和投运应与枢纽建设同时进行。
整合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的整合包括安检互认、无障碍系统、身份识别系统、旅客服务中心、商业服务设施、安全应急服务设施等六个方面。 《规范》聚焦枢纽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整合,聚焦旅客中转、流通全流程的各项服务需求,强调服务设施的完整性和系统化。
《客运枢纽规范》还对不同类型枢纽的设计提出了要求,主要包括铁路主导的综合客运枢纽和航空主导的综合客运枢纽。 这两类枢纽的换乘区和公共空间相对复杂,具有典型意义,其他优势枢纽可作为参考。 以城(郊)铁路、城际铁路为主的客运枢纽也可参照实施。
《客运枢纽规范》还在“防火疏散”一章中规定了各类交通枢纽公共空间和换乘区的共同要求、大空间特殊防火的常见难点、常见的消防设计问题等。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成为推动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关系到城市高质量建设。 《规范》将发挥强化、规范和引导作用,有利于提高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为推动新时代综合客运枢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丨中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执行)李春芳。
编辑丨刘宇航,廖倩.
审计丨张帆.
制片人丨孙英利。
投稿邮箱:xww@zgjtbcom业务部:010-6426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