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大厂弃电车没有阴谋论,但事实更残酷!

小夏 科学 更新 2024-03-08

上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陷入“极度拉动”的局面。

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的“第一次战争”接连拉开帷幕,比亚迪开启的“电还油”成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旋律”。

另一方面,十余年“造车”、耗资数十亿美元的苹果终止了造车计划,几乎在同一时间,梅赛德斯-奔驰宣布放弃全电动汽车计划,继续增加内燃机。

在梅赛德斯-奔驰正式宣布之前,欧盟已经推迟了在2035年完全淘汰燃油车的计划; 宝马和丰田表示,电动汽车只是一个过渡,氢能是未来; 福特推迟了12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产能扩张; 通用汽车放弃了到 2024 年年中生产 400,000 辆电动汽车的最初目标,依此类推。

似乎一夜之间,欧美各大厂商集体退出新能源阵营,只剩下中国车企一人守住。

这甚至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阴谋论”,大致意思是:欧美车企成立局,带领中国车企全部涉足新能源,后者沉浸其中后,欧美车企集体撤退,将中国车企困在新能源困境中,相互争斗,内耗, 他们继续依靠自己原有的优势,把握全球汽车市场的命脉。

在阴谋论者看来,欧美车企有这个“前因”,他们之前也曾以类似的方式“接触”过日本企业,以至于他们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资金押注氢能赛道,截至目前,日本在氢能领域拥有相当成熟和完整的产业链, 并拥有多项专利,但欧美车企却不跟风,导致氢能汽车在全球市场受众狭窄,基本等同于将氢能汽车困在日本市场,日企无“噱头”却无处可去。

那么,中国车企是否在追随日本车企的脚步,陷入其中呢?

以我的拙见,这种“阴谋论”作为饭后谈话是可以接受的,但当涉及到摆在桌面上的结论时,它缺乏理性的支持。

首先,在***领域,尤其是燃油车赛道,早期的中国车企无法与日系车企相提并论,前者技术薄弱,还被西方视为“破铜”,后者能够与欧美头部厂商抗衡,丰田仍是全球最大的车企,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排名第六,本田排名第七,长期被中国击败的铃木直到去年才被比亚迪超越,但仍排名全球第十。

如今,当智能用电浪潮高于一波时,日本车企以内燃机技术和燃油车为依然能够名列前茅,这足以看出他们深厚的根基和基础板块的大小,更不用说早年的内燃机时代了, 日本车企给欧美厂商带来的威胁和压力有多大。因此,欧美车企想方设法困住日系车企扩张步伐是有道理的。

然而,直到最近几年,中国车企才依靠智能电动技术变道超车,不断打破欧美和日本厂商制定的规则,进行强势反击,一直在努力在裂缝中生存。 这没有任何意义!

更何况,欧美各大厂商,甚至最优秀的厂商,都在努力走基于电池的新能源赛道。

举几个例子,在技术投入方面,梅赛德斯-奔驰围绕“电动化转型”,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对中国、德国、匈牙利的工厂进行升级改造,大众汽车投资9000亿元建设电动汽车,1000亿元建设电池工厂等等; 在促进消费方面,法国补贴新能源汽车最高5000欧元,德国补贴价格4万欧元以下的电动汽车6750欧元,瑞典降低充电桩税50%,多个欧盟成员国制定了各种政策支持电动汽车等; 在配套设施方面,欧盟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万个充电桩,等等。

因此,如果欧美车企摆出困住中国车企的局面,那么代价必然太大,完全是“先害己不利”。

更何况,欧美各大厂商并没有“撤退”,比如奔驰,虽然已经放弃了2030年的电力全转换,但依然重视有轨电车,将计划改为油电减半; 福特还表示,尽管电动化转型步伐有所放缓,但不会削减对电动汽车等方面的投资。

那么,欧美各大厂商“中场休息”的原因是什么呢?

很简单,新能源玩不了,燃油车赚大钱。

先说第一点,欧美传统厂商在智能电动技术上还没有出现可以与国产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产品。

大众 ID该系列是欧美传统厂商在中国市场畅销的新能源车型,但车机一直表现一般,甚至偏离,大众也因为智能车机而不断推迟奥迪Q6、保时捷纯电动Macan等重要车型的投放计划。

百年豪华品牌梅赛德斯-奔驰,在新能源赛道上“一落千秋”,是老面孔失之,其有轨电车因为“杂乱无章”,曾引起车主的嘲笑,也因为频繁的自燃自割未来,哪怕是“大跳水”,全年销量也十分黯淡。

纵观苹果打造汽车的失败尝试,在官方宣布终止造车之前,其智能驾驶技术目标,因为难度和投入太大,从最早的L5级到L4级,再到L2+级,搭载这项技术的车型要到2028年才能上市, 而现阶段,拥有L3级智能驾驶技术的国产车企不在少数,如果苹果不终止汽车制造,到2028年市场也会让它放弃这种执念。

以上三个例子,都是欧美大型厂商电动化转型不力的缩影。

那么如果不能在中国市场卖不出去,那么欧美市场呢? 销售难度也很大,受限于技术和成本,欧美车企根本做不到“油电同价”,更别说“电价比油低”,再加上电价高企、基础设施薄弱等,导致电动汽车在欧美市场的销量达不到预期。

比起有轨电车的匮乏和有轨电车优势的缺乏,欧美传统厂商更担心全球新能源产业链集群在中国生根发芽,中国车企在产业链上获得全球成本优势,打造规模巨大的全球龙头企业, 丰富的盈利能力和先进的技术。这意味着欧美车企将完全成为中国车企的追随者,无法超越前者。

因此,他们选择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其短,用“魔法”来打败“魔法”。

这里的“长”,指的是品牌影响力,内燃机时代多年来积累的核心三大技术和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它们所依赖的利润增长。

丰田预计2023财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4%至2189亿元; Stellantis集团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至143778亿美元; 现代汽车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3%7%,最高 661起亚汽车2023年营业利润为35亿元,同比增长60%5%,达到616亿元。

以上财报数据显示两点:第一,那些你认为在中国难以生存或挣扎求生的车企,其实生活得很好,盈利能力比国内很多龙头车企都要好; 其次,他们仍然拥有广阔的燃油车全球市场,所以他们不担心生存问题,充其量很难在中国市场销售。

对于这些欧美大厂来说,电动汽车卖得不好,给汽车加油赚钱,自然不需要考虑全部在纯电动这么快,在保留基础盘优势的基础上,不断磨练技术,改进产品,像奔驰现在走这条路。

与国产车企相比,这些欧美“老贵族”比豪门家境要好,“老祖宗”留下的产业也有赚钱的能力,而国产车企更像是“创一代”,白手起家,只要抓住机会,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冲上前去。

对于国产车企来说,接下来要走的路并不容易,一是国内车市严重内卷,输家多,奸商与欧美厂商(指赚钱能力)还有不小的距离,之前有外企高管威胁说,“我先把你烧死, 我迫不及待地想进来抢占市场。 ”

二是欧美多家大型厂商放慢了电动化转型步伐,加大了燃油车的规模,这将对想要走出去的国产品牌造成拦截和抵制,未来国内车企海外扩张的难度系数将会增加;

第三,勤劳的一代想要打败家世富足的老贵族,还是要有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核心技术,比如电池、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如何打破现有技术的瓶颈,也是摆在国内车企面前的难题。

相似文章

    为什么欧美集体放弃电动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制造商占据主导地位,欧美多家汽车制造商也加入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行列。但最近,梅赛德斯 奔驰宣布将修改其到 年实现全电动化的计划,并在未来 年内专注于汽油动力汽车的开发和制造。不仅如此,宝马 丰田 福特等欧美汽车巨头也放慢了开发电动汽车的步伐。变脸 是因为不忍,还是只是为了对中...

    欧美弃电车,中国落入新能源陷阱? 是阴谋还是不可避免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然而,最近一段时间,欧美的大型车企纷纷宣布放弃新能源汽车研究与开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关注。本文将重点介绍欧美弃用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以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以期对相关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全球新能源...

    欧美纷纷放弃有轨电车业务,新能源汽车还能买吗?

    近日,奔驰放弃电动汽车业务 欧洲在年退出所有电动汽车 苹果放弃电动汽车业务 等消息相继出现,欧美各大公司纷纷放弃电动汽车业务或推迟电气化转型计划。这一消息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是欧美企业对中国电车市场的妥协和让步,有人认为这是欧美企业的战略调整和转型难点,也有人认为这是欧美企业的虚张声势和自欺...

    眼看有轨电车竞争还不够,欧美要改变氢能赛道? 但我们有一个先天的优势!

    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中国氢能优势。i.背景。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是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的重要举措。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各国都在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也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然而,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

    眼看有轨电车竞争还不够,欧美要改变氢能赛道? 但我们有一个先天的优势!

    国产新能源汽车危机正在慢慢来临!这是一个大回合!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利用春节堵车在平台上贬低新能源汽车的内容突然增加了。在长期低温交通拥堵的环境下,其实油车如果继续加热,燃料很快就会耗尽,但很多博主却把矛头指向了新能源汽车。如果我们看一下国外的动向,就能明白,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次大布局!如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