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有六次“南游”,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和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同时,跪拜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也是康熙“南游”的必经之路。 那么,康熙作为清朝的皇帝,为什么要用跪拜的方式来祭拜前朝的开国皇帝呢? 事实上,这一切都只是政治统治的需要。
康熙的“南巡”不仅仅是拜朱元璋,还有其他目的和目标。 清军进入以来,南方各省,尤其是江南地区,可以说是遭受了巨大的灾难。 由于长江各地反抗清朝统治的激烈斗争,这里上演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等一系列“人间悲剧”,不仅造成人口锐减、土地贫瘠、经济萧条,对社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也极大地刺激了江南地区士绅和老百姓的心,使他们进一步反抗清朝。在这样的情况下,反抗清朝统治的起义也层层出击,“反对清朝,复明朝”的思想在江南地区也普遍存在。 不久之后,“三藩之乱”爆发,南方社会生产和经济秩序再次受到严重破坏,其期间黄河多次泛滥,使人民更加渴望得到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此背景下,康熙皇帝进行了六次“南巡”,绥靖民、引才、治理灾害、发展经济也成为康熙“南巡”的主要目的。
首先,我们来谈谈康熙的“南巡江”。 在黄河洪水治理中,康熙首先亲自对黄河流域进行了实地勘察和调查,指出黄河下游排水不畅,水位过高,是江水倒流、河口淤积的根本原因, 运河的洪水和下游的洪水。于是,康熙亲自制定战略,部署黄河治理工程,先后任命金福、于成龙、张鹏熙等人为黄河巡抚,负责黄河治理工作,在“南巡”过程中,他走在黄河堤岸上,到现场考察。 可以说,通过康熙的亲自调配和督促,黄河流域得到了很好的管理,灾祸大大减少。 同时,康熙还疏浚了运河,进一步打通了南北交通路线,促进了南北经济往来。
在安抚民心、赢得民心方面,康熙也是“用心良苦”。 在康熙“南巡”途中,他会率先前往山东曲阜的孔庙参拜,以表明自己“尊儒尊孔”的态度和“儒道”治天下理念。 此举立即受到学者学者和地主阶级的欢迎。 不仅如此,康熙在南巡期间,还会主动召集沿途地区的士绅和学者代表,同时,他也会破例挑选,这进一步赢得了士大夫的心。 当然,康熙也带来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也极大地赢得了江南人民的心。
当然,历史上的乾隆皇帝也有过六次“南巡”,但百姓却把乾隆皇帝比作“瘟神”,厌恶远大于欢迎,而对于康熙皇帝的“南巡”,他们高兴多了:“凡是福县在县里,官吏百姓都帮老老少, 他们兴高采烈。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差,是因为乾隆皇帝在“南巡”过程中过于讲究排场和环境,将大部分费用安排在当地政府承担,这无疑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负担。 乾隆离开后,这些**人会加紧剥削人民,这让百姓对乾隆的“南巡”怨声载道。 另一方面,康熙皇帝的“南巡”在排场、规模、开支上都要节俭得多,康熙既用了内务府,又用了自己的身体和银子,不分地方。 也正因为如此,康熙皇帝的“南巡”不仅没有加重当地百姓的负担,反而通过管河、疏渠、安抚民意等一系列手段,成功地赢得了民心,可以说达到了目的和效果。
康熙跪拜朱元璋,其实是为了维护王朝统治的根基。 在中国的王朝继承名单中,清朝是在明朝之后出现的,然而,在清朝的官方记录中,从未认为“清朝推翻了明朝”,而是反复强调“清朝是明朝的继承者”。 顺治时期,吴三桂打着“剿盗报仇”的旗号,率领清军进关剿灭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清朝进入中原后,基本沿袭了明朝的法律和政治制度,甚至采取了接管前明朝的政策。 而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明十三陵”就成为清朝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其地位并不逊色于祭祀天地、祭祖,而这个“政治任务”不是皇帝亲自完成的,也不是安排他最重要的太子去完成的, 由此可见清朝对它的重要性。所以,“明朝的继承人”是清朝皇治“正当性”的基础,清朝的皇帝自然对明朝皇帝有极大的敬意,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为自己的皇权统治。 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关系,康熙帝才选择跪拜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示崇敬。
此外,康熙跪拜朱元璋,也起到了安抚和赢得民心的作用和作用。 首先,这是康熙希望消除满族和汉族矛盾的重要举措。 因为这一时期清朝在江南地区制造了几起“****”案,所以满族和汉族的关系还是很紧张的,江南地区士绅和百姓对清朝的怨恨也极为深厚。 所以,康熙亲自来到江南,这本身就有很强的绥靖感,他急切地想让江南百姓看到朝廷对江南地区的重要性和关怀,进而缓解民族之间的矛盾。 其次,康熙此举也是为了与江南地区民众建立一定的“共情”。 此时,明朝虽然已经灭亡多年,距离朱元璋逝世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但朱元璋仍然被人们,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人民铭记和铭记。 因此,康熙皇帝跪拜朱元璋,这是他对朱元璋的认可和尊重,并与江南地区人民建立了共情。 同时,康熙用跪拜汉朝皇帝的做法,也提高了广大汉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满族与汉族之间的宽容。 第三,这也是康熙拉拢汉族士大夫地主阶级的重要手段。 在康熙时期的江南地方中,有不少是明朝的寡妇和官宦,也有在明朝或南明任职的官员。 康熙跪拜朱元璋,让这些士大夫看到康熙对前明朝的认可和尊重,这增加了这些人对清朝统治的认同感。 江南地区的精英阶层士绅阶层与地主和士绅阶层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这也对吸引整个地主阶级和士绅阶层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维护了皇权的统治。
也可以看出,康熙跪拜朱元璋,不仅仅是一项要落实的简单“政治任务”,而且这个意义非常深远,除了继续塑造清朝帝治的“正当性”基础外,也是为了安抚和拉拢江南地区的百姓和学者,保证清朝统治的稳定。
只不过,康熙皇帝,以及之前的顺治皇帝,乃至此后的清朝皇帝,都对明朝晚期皇帝十分尊敬,但对明朝皇室成员和朱明后裔却毫不留情。 在清朝史料中,许多由明朝皇室成员建立的南明小朝廷政权,都以“傀儡政权”的局面出现,这些王室成员无一例外地成为“忘恩负义”的“法官”,以至于史料极力回避他们的经历和结局, 他们都在几笔中提到。比如南明洪光政权的第一位皇帝,小府王朱有松,在清代史料中是极其“不重要”的。 “顺治三年五月,明朝诸王暗藏玺书,密谋作恶,查案,鲁王、靖王、衡王金玉银印、鲁王等十一人埋伏。 朱友松是“十一等十一”之一。
而从另一件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康熙皇帝本人对明朝皇室后裔的残忍态度。 崇祯帝第五子朱慈焕在北京城破土时逃亡,在百姓中隐姓埋名多年,却因为醉酒的言行,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被朝廷追捕抓捕。 最终,年过七旬的朱慈焕被康熙皇帝处死,家族被屠杀,明朝皇室的血脉也走到了尽头。 而这无疑表明,康熙跪拜朱元璋本质上是一项“政治任务”,当他真的要面对明朝皇室的后裔时,他也会杀了凶手,毫不留情。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帝国统治的需要而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