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我国将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最低月标准提高20元。 这一措施无疑对城乡居民有很大的好处。 但是,城乡居民养老与城镇职工养老的增幅和增速还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将分析城乡居民养老金的现状、挑战和未来改革方向。
一是城乡居民养老的现状。
我国养老保险主要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原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而成,于2014年实施。 该制度由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其中基本养老金来自第一和地方财政补贴,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自被保险人自己缴纳的年度养老保险。
据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老龄金融50人论坛常务副秘书长张东介绍,今年应该是我国第六次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也是建城金融制度以来增幅最大的一次。 这个加起来对城乡居民来说是很不错的,每人每年可以拿到200元以上的待遇。
二是城乡居民养老面临的挑战。
虽然城乡居民养老待遇有所提高,但与城镇职工养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4522亿人,减少430万人。 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比较大; 农村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老年人死亡率比较高; 灵活员工保险参与观念的转变等。
三是城乡居民养老改革方向。
针对城乡居民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基本养老福利。 基本养老金将转换为普惠养老金,在60岁时直接领取。 提高基本养老福利主要依靠财政支持。
2.优化个人账户养老金体系。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改革不应再遵循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而应由普惠养老加上具有财政补贴性质的相对灵活的个人养老组成。
3.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充缴费政策。 年满60岁且缴费不足15年的被保险人,应允许其一次性缴纳15年的保险费,以保证60岁时能够按时足额领取保险金。
4.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养老问题,必须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提高养老缴费水平,最终享受更好的待遇。
结论:城乡居民每月最低养老金标准提高了20元,体现了国家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的重视和努力。 但与城镇职工养老金相比,城乡居民养老金仍存在一定差距。 今后要从改善基本养老待遇、优化个人账户养老制度、完善补充缴费政策等多方面入手,推动城乡居民养老制度改革完善,使城乡居民晚年能享受到更充分的养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