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很多人对日军特别是主力野战师团的战斗力只有比较笼统、模糊的印象,只大致知道他们相当强大,但又不清楚到什么程度。
蒋总统多次说过,国民党的兵力是日军的五六倍,只能打十几人,否则必定损失惨重。 也就是说,在他的构想中,日本野战师的一个联队(3000多人)可以打国民党军的一个普通陆军级单位,一个旅(约1200人)可以打国民党军的一个普通师。
这么说吧,战斗力最强的国民党步兵师,有实力与日军一个主力联队搏斗,而一个普通的步兵师团,却很难战胜日军的一个步兵旅。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日军的战斗力,我们不妨以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最前线的第74军为例。
在我的印象中,第74军基本上没有占到日军一流师团的优势,还能打十几个二流师团,只有在遇到三流师团,在友军的配合下才能讨价还价。
第74军与日军第106师团和第34师团这两个三流师团的战斗,分别发生在武汉战役的万家岭战役和上高战役中,两者的战斗模式不同。
万家岭战役中,第74军与友军第4军、第64军、第66军一起,在苏北山区围攻日军第106师团,最终损失惨重。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绝对的兵力优势下,包括第74军在内的国民党军队,不仅没有像通常所说的那样彻底歼灭日军第106师团,甚至连整个联队的一个联队都没能歼灭。
至于万家岭歼灭的敌人数量,我至少见过三个版本:3000+; 5000+;10000+;综合研究,我个人认为,歼灭106师五六千人,可能更符合事实。
与万家岭战役对第106师的围攻不同,1941年上半年的上高会战,与薛岳指挥第三次长沙战役时的“天炉战术”有些相似:第74军第57师是天炉底,经受住了第34师的疯狂猛攻, 而外翼阵地的第 49 军、第 70 军和第 72 军向内收缩并包抄第 34 师。
即便如此,在第74军率领的上高战役中,国民党军还是高于日军,这也在某种意义上表明,74军如果一对一和日军的三流师团,就不应该占上风。
这是1938年的澜丰之战,于纪石的第74军、桂永庆的第27军、李汉魂的第64军、宋希连的第71军和胡宗南的第17军团,以及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其他精锐部队,包围了日军的二流师团板垣第14师团。
这一仗由国民党军队攻克,日军第14师团按防御工事进行防守,相对而言,日军的战斗力有所增强。 但十多万国民党大军的精锐,最后还是没能吃掉板垣师团,眼睁睁看着被第16师团救出,实在是太可惜了!
具体战斗中,第74军下辖的两个师团第51师团和第58师团的直接攻击对手只有日军的半个联队(日军的两个联队与其他两个师团一起受到攻击,平均每个师团半个联队), 虽然他们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但他们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转换,1938年,战斗力和实力还没有达到巅峰的第74军(第57师团尚未调动),在进攻状态下或许能与日军的一个翼作战,在处于防御状态时,或许能与日军的两个翼作战, 再也没有人能够承受它了。
这里我们以1941年下半年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为例,当时第74军凭借打赢加滔战役的威望,装备了苏军新武器,被编入“攻击军”的兵力也扩大了不少。
然而,正值鼎盛时期的74军,在从江西紧急投入湘北战场后,遭到日军第3、第6一等师的突袭和分割,所辖的三个师团损失较轻,除了李天霞的第51师团、俞承晚的第57师团和廖灵琦的第58师团损失了一半以上, 整个第74军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
比如春化山战役,第57师团与日军第三师团花谷旅激战,损失惨重。 此时,第57师团的战斗力可能在日军的一个联队和一个旅团之间,而拥有三个师团的第74军估计只能勉强与日军的一个一流师团相提并论。
像第74军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在国民党军队中已经是出类拔萃了,巅峰战力基本上是日军的一流师团。
毋庸讳言,其他国民党军队,一支普通军队甚至一支集团军,都未必能与日军的一个主力师团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