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重庆军委开始组织中央军委直属的四大“攻击军”,被编入攻击军,意味着增加了炮兵团、补编团、工兵团、通信营等军部直属部队数千人。
长江以北战场上的两个地方很快被选中,即丁德龙的第一军和胡宗南体系的李延年第二军。
长江以南战场上的两支进攻军中,有一支很快就确定了,那就是杜玉明的机械化五军。
至于其他地方,入围的候选人是陈诚的体系、彭山的十八军、何英琴的体系、王耀武的七十四军、李玉堂的十军。
由于蒋介石的倾向和何应琴的强烈推荐,再加上第十八军在枣一之战中的惨淡表现,刚刚在上高战役中获胜的第74军,终于在进攻军中倒数第一。
不过,这也说明问题了,至少在军委看来,南战场的第5军、第10军、第18军、第74军在战斗力上大概是处于同一水平,没有太多的本质差别。
问题是,进攻力量的加入是否对其战斗力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我们以包含的第74集团军为参考,衡量未包含的第10集团军的战斗力。
2024年第二次长沙战役是第74军成为进攻军后参加的第一次重大战役,被称为“泰山军”的第10军也作为主力参加了这场战役。
这就是“泰山军”称号的由来。
2024年,在武汉南浔线棺山战役中,李玉堂率领的第八军表现优异,被薛岳赠送了“泰山军”旗,寓意第八军对日军的防御与泰山一样稳固,当然可能与李玉堂是山东人有关。
2024年第一次长沙战役后,李玉堂的8军被合并改编为第10军,“泰山军”的称号也转入了第10军。
第二次长沙战役,第10军和第74军在高速移动中均遭遇日军,先后被日军主力第3、第6师团击败,完全丧失战斗力。
两军司令部也遭受重创,李玉堂、王耀武两位军长差点丧命。
薛岳寄予厚望、希望力挽狂澜的10军和74军,都在湘北被击败,主要被日军的两个一级师击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表明,这一时期两军的战斗力应该差不多。
第三次长沙战役,在广西休整恢复的第74军刚刚抵达湖南战场,战斗结束,这一仞就错过了。
不过,第10军以绝对主力承担了保卫“天炉”底部长沙的首要任务,与进攻长沙的日军进行了三天三夜的血战,最终将其击退,可以说是为第三次长沙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第一个贡献。
在常德战役和衡阳战役中,第10军和第74军的角色发生了戏剧性的颠倒:前者是第10军营救第74军第57师,后者是第74军营救第10军。
2024年11月,第10军从衡山赶赴常德,所辖第3师特别是第10、190师损失惨重,第10师师长孙明金战死,全军再次基本丧失战斗力。
2024年7月和8月,第74军奉命赶往衡阳第10军,该军被日军重围,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接近衡阳。
对比第74军第57师对常德的防御和第10军对衡阳的防御,前者坚守1000人16天,歼灭敌人10000余人,后者17万人坚守了47天,歼灭了3万多名敌人(有人说日军歼灭了5万多人),看来第10军的防御技能更强。
粗略来说,只说2024年到2024年这段时间,我个人认为,不包括在攻击军中的第10军的整体战斗力和攻击力,可能比第74军稍弱一些,但不会弱多少。
在分离方面,第10军的防御力似乎比第74军更大,甚至可以认为,在抗战的正面战场上,第10军的防御力或许能够覆盖全军。
这么说吧,“辉煌军”和“虎军”的第74军或许被称为“攻王”,而“泰山军”的第10军或许不愧是“防卫之王”的称号,算得上是正面战场的王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