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亚迪彻底疯了。
随着秦加DM-i荣耀版和毁灭者05荣耀版的起价,起价已降至仅798万元,无疑彻底拉开了“电比油还低”时代的序幕。
接下来,海豚荣耀版、汉DM-i荣耀版、韩EV荣耀版、唐DM-i荣耀版、宋加DM-i荣耀版、宋EV荣耀版、海豹DM-i荣耀版也如潮水般涌来,定价也比一个狠。
今天上午,作为A级插电式混合动力SUV的Song Pro DM-i Glory Edition,只有10辆98万元可以启动,比亚迪实现400万辆销量目标的雄心壮志,明确摆在桌面上。
这放大了视角,不管你承认与否,2024年正在发生的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模式战争”。 比亚迪突如其来的狠辣,可以说是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变成了越来越令人窒息的红海。 如果你想留在餐桌上,你必须剥掉一层皮肤。
而类似的原因,我相信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新生力量也被深刻理解。 尤其是眼睁睁地看着高河崩塌,陷入挣扎的泥潭,无疑再次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殊不知,刚刚过去的二月,再加上各家各户的期末成绩单,只能用各有各的烦恼,各家各有难经来形容。 即使对于部分品牌来说,“春节假期”也算是其交付量暂时下滑的遮羞布,但痛点和顽固病症依然明显存在。
理想、问题和其他?
事不宜迟,让我们直奔主题。
VOYAH成为2月份第一家公布成绩单的新汽车制造商,共交付了3,182辆新车,同比增长187%。
下一个理想可能是应对春季发布,而不是像往常一样在下午宣布,而是在今天早上宣布 2 月份共交付了 20,251 辆新车。
然而,随着 2024 年 L 系列更新的完成和 MEGA 的进入,这家新汽车制造商表示将在 3 月再次开始交付 50,000 辆。
无独有偶,顺着理想,HarmonyOS宣布AITO新车交付21142辆,夺得新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冠军。 其中,新款M7共交付了18,479辆。
在这一点上,有一种感觉,新势力的阵营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分裂,这一段的副标题是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结果。
相比之下,小鹏汽车在 2 月份仅交付了 45,45 辆汽车。 可以肯定的是,这股在2023年成功触底反弹的新生力量,将在2024年迎来更加严峻的极端考验。
另一方面,哪吒在2月份交付了6,085辆新车。 最大的期待是4月份推出的哪吒L能溅起多大的波光,拓展海外市场能取得怎样的成果。
8132辆成为蔚来2月份交出的最终成绩单,比预期的要合理。 相信随着2024车型的陆续交付,这支新生力量仍将能够在高端新能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至于其他品牌,或许是因为春节假期,大家换了急于揭晓答案的状态,开始默默地处理。 截至发稿时,仍有许多玩家尚未发布 2 月份的交付。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只能说:“有道理。 但这种做法也容易引起外界的猜测和质疑。
二月过去了,决战从三月开始
其实,2024年的前两个月,可以算是所有新势力造车的所谓调整期,而从已经到来的3月开始,接下来的十个月,将真正开启一场决战,永不退路。
例如,从目前各公司抛出的销售目标来看,理想将达到80万台; 文捷将达到60万辆; 哪吒将达到30万辆; 小鹏汽车将达到28万台; ZEEKR将达到230,000辆; 蔚来汽车销量将达到23万辆; VOYAH 即将达到 100,000 ......
他们每个人似乎都准备好做一项大工作。 但是,结合过去的经验和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只能说:“完成任何人都不容易。 ”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日益激烈的战争、合资车企的不断反击、独立传统车企的高压战略、消费侧纯电动车型尤其是高端纯电动车型的冷需求。
随着这一趋势,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新势力如何在2024年生存并生活得更好? 在我看来,以下几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主销是负责任的。
毕竟汽车行业讲究规模效应,没有足够可观的销量,所有空想都是空谈。 所以,没有商量的余地,月销量1万台是大家必须尽量守住的“生死线”,月销量2万台是决定自己能否脱险的“枯萎线”。
基于上述背景,还要求所有新势力必须集中火力,拥有一两个真正的“主心”。
二是粮草丰富。
平心而论,由于大多数品牌尚未迎来转机,2024年是否有足够的食物和草,也是决定一股新势力造车成败的关键。 毕竟品牌营销要花钱,产品发布要花钱,渠道拓展要花钱,补能建设要花钱,用户服务要花......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只要资金链波动甚至断裂,很快就会从大厦崩塌到崩塌。 因此,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创始人通过各种手段吸引资金能力的考验。
第三,买车的信心。
让我们问一下,2024年大家在购买新势力制造的产品时,最担心的痛点是什么? 电池综合寿命有水分吗?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如何? 做工材料不扎实? 还是智能驾驶体验不成熟?
或多或少地站在不同的角度。 但就个人而言,“信心”可能是关键因素。 说得更直白一点,“我买了你的车,你到底会不会倒闭,是我最在乎的。 ”
动不动就花几十万元,相信没人愿意看到无处可维持的局面,这也需要所有新势力去造车,而在2024年,一定要在“购车信心”层面为终端消费者提供充分的证明。
当然,以上三个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严重的连锁反应。
总之,还是那句话,“年初就是地狱,怎么可能有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