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今年1月厂商销售数据的发布,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据,大家对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现状有了新的认识。 整体来看,最初在行业中表现为黑马的新车动力车企,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市场增长并不明显。 除了理想汽车凭借其增程式新能源网点实现月销量超过3万辆外,蔚来、哪吒、小鹏等其他车型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相反,传统车企推出的新能源品牌在终端市场十分抢眼,来势汹汹的势头令人印象深刻。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
从厂商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来看,今年1月理想销量为31165辆,闰跃销量为12277辆,蔚来销量为10055辆,哪吒销量为10031辆,小鹏销量为8250辆。 除了理想和闰跃两家车企的销售数据外,其他公司的表现都非常一般。 尤其是小鹏汽车,销量更是无与伦比。 虽然理想1月份的销量同比增长,但与去年12月的5万多辆销量相比,环比下滑也令人震惊。
相较于新车厂整体销量低迷,传统车企推出的新能源品牌呈现稳健增长态势,部分车企销量同比增长惊人。 其中,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6838辆,埃安销量达24947辆,吉利银河19223辆,深蓝17042辆,极氪12537辆,腾势9068辆,阿维塔7059辆——这些品牌从高端车型到高端车型,实力雄厚。
要知道,这些品牌中有许多都是全新的品牌,只上市了一两年。 对他们来说,由于上市时间短,产品少,市场意识不应该很高。 但现实情况是,市场表现惊人。 如果我们继续以这种速度增长,我们只能给传统车企足够的时间,他们很快就会成功地将新车厂挤出市场舞台,让他们无处可藏。
汽车制造新势力完成了“三板斧头”?
曾几何时,汽车制造的新生力量,作为行业内的一股清流,给国内新能源市场带来了冲击。 虽然几年前,新造车势力还处于PPT造车阶段,但一些领先的造车新车企业,还是让整个行业对造车模式、用户生态等“新”玩法感到兴奋,非常看好。
然而,俗话说,“出来溜走的是骡子和马。 在说销量的终端市场,当新车造车企业真正做销售时,整体上存在“不适应”。
在这里,我们对比一下2023年一些车企新能源的年销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与传统车企的三四十万辆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相比,大部分新车厂商都在15万辆左右徘徊。
结合去年新能源的全年销量和今年1月新车制造势力的市场数据,不得不说,三板斧之后,新造车企业有点差,明显缺乏竞争力。
如今,在产品方面,理想正面临同级别竞品的冲击,蔚来也遭遇了来自阿凡达的压力,随着深蓝汽车、吉利银河等中高端新能源车型的开发,也对小鹏、飞跃、哪吒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压缩了新造车动力车企的生存空间。
从目前的销量来看,别说超越传统新能源了,能否生存下去还不得而知。 因此,如果说过去几年业内人士还在担心新造车势力能否实现准时交货,那么现在就有必要考虑一些造车新企能走多远呢?
大象变得势不可挡
新车厂整体表现低迷,既有自身原因,也有竞争对手的影响。 传统车企成功转型新能源后,凭借企业雄厚的技术实力,龙头车企迅速超越新能源市场,使得新车厂商最初的规划布局落空。 可以看出,无论是制造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汽车制造终究还是一个系统工程,传统车企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新能源市场将占据主导地位,毕竟也属于传统车企。
相反,新造车势力在过去几年中以全新的打法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颠覆者。 最初,他们推出的产品在设计上时尚前卫,成功地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造车势力的缺点也暴露无遗。 例如,产品列表。
一是后续产品推广缓慢,研发、资金、渠道跟进业绩薄弱,再加上第一链条同质化,新动力车企业绩难以达到更高水平。
相比之下,传统车企在研发、产能、资金、渠道等环节具有优势。 新能源全面转型后,传统车企在产品研发、设计、技术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这一新变化赢得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这也是传统新能源能够逆袭的重要原因。
在《车一圈》看来:从目前来看,一些新车企业陷入了销售增长的瓶颈,这不仅受到自身产能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以至于在销售上没有更大的突破,势必对整个企业的健康成长构成巨大威胁。
相比之下,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越来越稳定。 此前,新造车势力所倡导的用车生态和造车模式,在传统新能源汽车中可见一斑。 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传统新能源比汽车制造的新生力量更先进。
同时,基于传统车企的技术实力、优越的智能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必将一帆风顺,成功实现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