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闻客户记者陈杰。
随着中国饮料行业进入新时代,娃哈哈集团再次展现了锐意进取的风采。 3月6日,中国饮料行业协会副会长、娃哈哈集团总经理宗福立出席中国饮料行业协会年会并发表题为《扣时代和弦,践行新品质生产,构建行业新图景》的演讲。
这是宗芙丽自父亲去世以来的首次公开露面。 对她来说,参加行业年会,不仅是对父亲宗庆厚这位中国饮料行业的传奇领袖的致敬,更是表达了她选择投身这个行业的决心。 基于企业和行业的新发展节点,宗福立作为实干家,以务实的思维分析了中国饮料行业的新环境、新趋势、新动能、新视野。
顺应健康潮流,践行饮食的“内力、心法”
宗福丽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从新加坡对饮料的分类、世界卫生组织对阿斯巴甜使用的提醒,到街边小店即饮产品的转变,很明显,饮料行业已经迎来了国民健康时代。 消费导向正在慢慢重构,从一开始满足口腔和胃部的需求,到追求健康价值,人们赋予饮料更高的价值,无糖、低糖、功能性、植物性等新兴消费热点纷纷涌现,行业的“健康”成为科技创新和生物工程技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必由之路。
30多年前,为了解决儿童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的问题,娃哈哈的第一款产品“娃哈哈营养液”诞生了。 作为最早进入“大健康”赛道的饮料企业之一,娃哈哈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从注重产品安全转向注重安全健康,在多个领域培育了“内功”。
在减糖方面,娃哈哈持续在饮料产品上开展减糖减糖和减糖工作,以现有拳头产品为核心,开发推出低糖版营养快车、无糖版可乐、无糖苏打水、无糖纯茶等数十款新老产品,构建与时俱进、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品矩阵。
在生物技术方面,宗福利一直为娃哈哈特色菌株资源库感到自豪。 据悉,我国食品菌种长期被国外垄断,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娃哈哈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着手进行益生菌研发和产业项目布局,研发人员从草原到山地,从雪地到高原, 克服各种恶劣环境,开展菌株的采集、开发和生产。目前,娃哈哈已建立近5000株菌株的菌株资源库,拥有菌株数量和收集资源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打破了依赖“国外菌株”的桎梏,为益生菌系列保健品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娃哈哈不仅局限于原料控制和生物技术,还专注于中国传统食材和特色资源的研究,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将传统食品来源诠释为现代饮料。 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这些古籍凝聚了先辈无数的心血和经验,也展现了中国传统食材的独特优势和魅力。 在现场,宗福利提到:“当前,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市场,挖掘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健康美味需求,从中国传统资源中寻找突破口,开发优质产品。 ”
娃哈哈成立了现代生物工程研究所,将传统中医饮食疗法理论与生物工程、现代提取等技术相结合。 娃哈哈从儿童营养解决方案出发,到茶饮品,再到谷类产品和传统食用香精的开发,不断探索产品包装和口味研发的需求和灵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起点”,顺应饮料行业的健康趋势。
向内挖掘中国传统食源,不仅要培养养生的“内力”,更要培养文化的“心法”。 宗福丽也希望这款饮料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多元表现形式,消费者能从娃哈哈的产品中看到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遗产”。
拥抱新的优质生产力,创造无限的“未来主义”。
会上,宗福丽还就近期热词“新品质生产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新品质生产力”自提出以来备受关注,也成为两会工作报告中的一大关键词,但往往与未来产业、前沿技术一起出现,很少有人会将其与“朴实无华”的传统饮料行业联系在一起。
但在宗福力看来,“新品质生产力”也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特定行业和产业链,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此外,新的质量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需要加强绿色制造业。
娃哈哈虽然是一家食品饮料公司,但其成长历程也是工业自动化到智能化的缩影。 从最早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到自主集成自动化生产线,再到如今自主设计规划的智能工厂,娃哈哈通过“三步走”战略初步实现了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在生产方面,娃哈哈建立了国内第一条数字化、智能化的饮料生产线,打破了各类设备的信息孤岛,实现了生产数据的互联互通。 今年年初,娃哈哈文诚公司荣获“2023浙江未来工厂”称号。 娃哈哈将最成熟的生产线和技术带到山区,以“技术造血”的形式带动当地产业链的发展,在山区播下科技腾飞的种子。
宗福利表示,“实体制造行业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行业,一个小小的技术改进或理念创新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
要想进入智能产业阶段,就必须注重研发和生产的创新升级,形成一套可以嵌入原有业务的“高耦合”模式。 未来,她希望在娃哈哈建立一种新的数字生态样本,在娃哈哈的各端之间建立超链接。 从采购、制造、仓储物流等业务环节,到零售终端、销售业务和合作伙伴等B端对象,再到最终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形成了全新的、端到端的数字生态制造链路,连接人、物、领域,让“制造”更具同理心。
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也要注重双碳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娃哈哈作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官方非酒精饮料赞助商,将在2022年和2023年开展“零废弃亚运会工厂”的成立,通过源头和技术改进,全方位推进各类固废的源头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让“无废”理念融入生产生活。
娃哈哈以“新品质生产力”,赋能自己通过技术摆脱传统的增长路径,实现高效高质量增长,持续探索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的关键。
让“舌尖上”的服务转化为“心尖上”的温度。
如果把打造品牌比作建房,那么产品本身的“硬件”就是支撑建筑搭建的横梁,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就是让它抵御风雨。
在年会上,宗福丽分享了一个小发现:近日,在社交平台上,一条点赞量很高的评论晒出了她小时候收集的各种娃哈哈卡片,称这些卡片是童年快乐的源泉,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她对此既感动又欣慰,也沉思道:“37岁的娃哈哈,为什么能唤起大家的童年回忆? 而这段记忆今天还活着? ”
她认为,秘诀在于将企业成长的“鼓点”融入中国饮料行业发展的节奏中,持续实现品牌与消费者的共鸣。 娃哈哈作为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企业,从80年代起步于中国饮料行业,用40年的时间见证了中国成为全球饮料市场的重要力量,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市场趋势——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 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重塑饮料行业的生产模式、营销策略乃至整个产业链。
宗福丽坚定地表示:“虽然时代在变,生态在变,赛道在变,但娃哈哈与消费者沟通、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初心始终不变。 “纯净水、AD钙乳、八宝粥、双歪等多款经典饮料产品,跨越时间维度具有强大的号召力,让娃哈哈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一个品牌,而是一个生命记忆的重要见证。
近年来,娃哈哈围绕用户需求积极表达价值,加入产品文化背景,“倍增”品牌影响力。 以AD钙乳为例,娃哈哈通过“大孩子”6一节和定制包装,垂直延伸到潮流玩乐圈、二次元圈等各个圈子,让不同年龄、爱好的大孩子心胸松动。 同时,当国产“潮流”产品成为新的需求点时,娃哈哈也积极弘扬民族风文化,与敦煌IP联名,在央视春晚推送新版可乐国潮,在世界各国华人面前致敬传统文化,展现文化自信。
宗福丽的品牌玩法并不复杂,她只是希望在一家长久的公司里,做有长远价值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把健康和快乐带给大家,让消费者“舌尖上尝”服务,把它转化为触动消费者“心尖”的温度。
过去的2023年,中国饮料行业关键指标一直不错,多家企业表现良好,行业稳步向好。 在宗福丽看来,这背后离不开的是一个企业的“好”心:比过去做得更好,比同行做得更好,比消费者期望做得更好,这是一种良性的“内卷”。
在现场,宗富丽谦虚地表示,她既是在这个行业摸索了20年的“老将”,又是接过企业管理“接力棒”的“新将军”。 年初,在接受超新闻专访时,她坦言,“我觉得除了公司,我也承担起了行业的责任,为中国的饮料做一些好事,当然要看命运、时机、实力。 娃哈哈的最新想法,有待宗福丽验证。
*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