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
文本 |徕泰在MWC24现场,雷科技报道团队看到了大量的手机品牌,以及AI软硬件应用(可以点击“MWC网站”在雷科技查看)。 然而,从理论上讲,沟通是MWC的第一个主题,因为MWC代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不难发现,MWC24的主角依旧是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厂商,通过他们可以看到移动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提前感受未来的网络世界。
近年来,5G在中国迅速普及,大多数手机用户都体验到了比过去更快的移动网络。 至于5G和6G技术的未来演进方向,自然是MWC24的热点,来自世界各地的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带来了自己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现在,让我们提前感知未来。
5G-A其实是5G-Advanced的缩写,又称55g。5G-A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它是“5G的演进版”。 根据 3GPP 制定的标准,我们现在使用的 5G 技术处于 R17 阶段。 另一方面,5G-A将进入5G的第二阶段,并将满足R18、R19和R20等标准。 如果不出意外,2024年,R18标准将最终确定,成为5G-A商用的第一年。
那么,既然是5G的演进版,5G-A会带来哪些改进呢?
我们先来看看运营商巨头中国移动是怎么说的。
中国移动是MWC24的重要参展商,在5G-A展台上,中国移动提出了5G-A的“六面能力”:沉浸式通信、集成通感、确定性网络、智能轻量化、天地融合、计算与智能集成。 老实说,这些术语对于普通人来说有点太晦涩难懂了,但如果将它们与实际场景相结合,就更容易理解了。
资料来源:雷科技现场报道团队制作)。
例如,“意图驱动和轻量级”是指RedCap技术,可以看作是5G的简化版本,主要应用于物联网设备,可以大大降低5G终端的成本,加速5G的普及。在智慧矿场、无人仓储等场景下,可以借助RedCap部署无线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可以大大降低安装成本,提高效率。
确定性网络主要体现在毫秒级时延和厘米级定位精度上,可用于室内定位、远程医疗等场景。 小磊还是很期待的,毕竟室内定位这个概念已经存在很久了,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很好。 如果5G-A能够将这一功能推广到手机等设备上,那么未来,我们就不怕在商场、建筑物、停车场等场所迷路了。
计算与智能的融合可以理解为AI与5G的结合,计算能力可以通过高速网络聚合,计算结果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分布。 毕竟,运营商作为基础网络的提供商,在AI研发和部署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为他们拥有数据和算力。
通感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感知到周围的物理特征,包括目标的方向、距离、速度等信息,可用于健康医疗监测、低空监测等场景。 通俗地说,那么未来的5G-A信号将不再是单向传输,而是更加智能化,具有更丰富的能力,可以直接与周围目标交互连接。
在国内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综合实力无疑是最强的。 而且,在先进移动通信技术的部署上,中国移动一直非常积极。
在MWC24上,中国移动宣布将于2024年在300多个城市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的5G-A商用部署。 相信我们很快就能体验到中国移动提供的5G-A服务。
除了运营商,电信设备制造商也是5G-A的积极推动者。
在MWC24上,华为发布了全系列的5G-A GIGAGREEN系列解决方案,其核心优势是兼顾网络性能和能效:“原生GIGA”提供10倍的性能,“原生绿色”实现“0位0瓦”绿色节能。
华为与中国联通还在MWC24上举行了创新大会,中国联通在会上表示,正在积极推进5G-A组网试点,实现10Gbps超大下行和1Gbps智能上行。 华为与中国联通还联合打造了长城精工5G-A柔性生产线,这是全球首个大规模商用5G-A OT专网。 中国联通还带来了燕飞的5G RedCap产品矩阵,用于办公、工业等场景的应用。
资料来源:联通)。
此外,中兴通讯还为MWC带来了自己的5G-A解决方案。 其中,中兴通讯的5G-A NTN旨在实现空天海联接,通过NTN地面基站实现手机与卫星语音、短信等场景的直接连接。 中兴通讯5G-A BBU解决方案的亮点是通信和算力的融合,基站具有内生的AI能力,可以承载AI大模型等技术。
简单总结一下与现有的5G技术相比,下一阶段的5G-A具有更强的能力和技术特点。 其中,用户更容易直接感知到数据吞吐量增加带来的网速提升。 但是,RedCap 和通感等功能主要用于 TOB 场景。 然而,无论是通信和AI连接,还是在天空中部署集成信号,最终都会与用户相关,用户可以从中间接受益。
2024年可以说是卫星通信在智能手机上普及的第一年。 除了先锋华为之外,荣耀、小米、OPPO等众多龙头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相应产品。 同时,在MWC24上,我们也看到了不少与卫星通信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可以肯定的是,卫星通信已经是5G-A的重要特性之一。 联发科在MWC24上展示了5G-A NR-NTN卫星测试芯片,可为手机、汽车等终端提供100Mbps网络。 高通公司还演示了通过非地面网络在太空中的5G通信,并模拟了卫星和地面终端之间的通话。
博通还展示了一款内置4G 5G卫星融合通信设备的救护车,可以在各种复杂情况下与外界保持紧急通信。
资料来源:雷科技现场报道团队制作)。
同样,在未来的6G中,卫星通信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 现有的地面信号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的二维覆盖,而卫星可以将信号覆盖范围扩展到整个地球的三维空间,大大增强了6G网络的覆盖范围。 6G可能有许多新功能,更广阔的空间信号覆盖范围可能是其中之一。
可以通过5G和WiFi实现专用网络。 在 MWC24 上,英特尔展示了基于 5G 专用的 ** 广播技术。 整个系统运行在专用的5G信号中,与外界互联网隔离,确保安全。 它可以在覆盖区域内广播4K信号,允许手机等终端接收和**超高清**。
联发科技还展示了家庭虚拟专网技术,在家庭场景中,所有物联网设备、手机、PC等,无需连接外部网络即可相互连接和协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虚拟专用网络环境下,不同设备的算力技术通过高速连接集中在一起,产生更大的功率。
资料来源:雷科技现场报道团队制作)。
别的不说,专网也将成为6G的重要特征。 它帮助用户构建一个更加私密和安全的网络环境,同时允许它所涵盖的不同设备无线连接在一起,以实现更大的协同作用。 它还允许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网络的各种参数,以适应特定的业务场景。
目前,我们熟悉的AI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云端和本地端,前者是基于云服务器、各种语音助手、ChatGPT等,都是云端AI; 后者是通过本地设备实现的,例如,现在一些手机和PC已经具备了设备端AI的能力。
在MWC24上,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与通信之间更紧密的联系。 例如,基站将拥有自己的计算能力,可以直接处理AI任务,并将结果快速传递给用户。 GSMA发布的《6G终端愿景》也提到,终端内生智能将是6G终端的典型能力,在设备端和服务器端也可以实现算力协同。 毫无疑问,6G将成为进一步广泛采用人工智能的重要催化剂。
资料来源:雷科技现场报道团队制作)。
近年来,关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6G的讨论很多。 说实话,虽然5G技术仍在发展,但6G仍然是一个未定义且有些虚幻的概念。
不过,在一年一度的顶级移动通信展MWC上,我们可以得到更多来自业界和业界的专业分享,看到一些更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 他们可能无法代表未来整个6G的全貌,但他们也可以瞥见一些未来真正实现的前沿技术。
总体而言,6G仍然是一项遥远的未来技术。 与6G相关的标准和内容尚未确定,各厂商发布的技术方案和各厂商在MWC24上展示的产品均为探索阶段的成果,未来可能无法与真正确定的6G技术相匹配。 然而,显而易见的是,与5G相比,6G将拥有更丰富、更强大的特性和能力。 同时,6G将继承和增强5G的大量特性,尤其是5G-A,包括卫星通信、专网等。
在MWC24上,我们看到了移动通信领域的大量技术成果,将5G带入了5G-A的下一阶段,这将以新的能力帮助千行百业,深化各行业的数字化升级,为普通用户带来更好的网络体验。
至于6G,小雷还处于迷雾之中,但越来越多的探索成果已经出现,不断拉近了我们与这项未来技术的距离。
MWC的主题是移动通信,但从MWC这些年的变化来看,终端端、应用层、产业端应用成为MWC展会的焦点。 比起6G何时到来,更需要关注如何解决终端侧、应用层、产业侧的通信问题。
例如,在大型AI模型时代,计算集群已成为核心基础设施,但不同算力模块之间的网络通信成为一大瓶颈。 2020年,英伟达斥资69亿美元收购以色列网络芯片公司Mellanox,解决计算集群的通信瓶颈。 除了云端,在MWC24上,雷科甚至观察到,在终端端,联发科正在通过多端共享计算的模式,解决AI在设备端的算力不足问题。
再比如自动驾驶的运营,离不开车联网、车路协同、车云协同网络,目前的网络无法很好地支撑智能时代的汽车和交通网络。
总而言之与其期待虚幻的6G,不如更关注移动通信技术与场景的结合,以及场景应用压力下涌现的创新通信解决方案,这些都是MWC展会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