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6G技术是如何演变的?
12月5日,2023全球6G发展大会在重庆两江新区开幕。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院士、国内外权威专家、国际组织代表齐聚重庆,围绕6G性能要求、关键技术、测试验证、国际标准化等议题,深入探讨6G发展愿景和技术产业路径。
开幕式上,中科院院士尹浩重点介绍了6G通感计算融合的发展需求、典型特点和挑战。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和演进需要十年的周期。 尹浩院士**,人类社会将从5G“万物互联”向6G“万物智联”跨越。
会议现场。 尹浩院士表示,进入智慧时代的人类社会,将是涵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各种智能系统的总和。 以智慧交通的无人驾驶环境为例,6G网络可以实现目标检测、定位、识别等感知功能,无线通信系统利用感知功能智能精准分配通信资源,挖掘潜在通信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发表了《6G的发展趋势:通信与AI的融合》的主题演讲。 他表示,按照移动通信50年的发展周期,系统在速度、空间、服务、智能等多个维度不断拓展。 从1G到4G,5G的可靠性、低时延、用户数量都得到了提升,而6G的发展应该以提升维度和智能化为目标。
IMT-2030(6G)推进组6G***发布仪式。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温 Ku表示,6G的愿景不仅仅是网速快,还有手机性能比的提升、覆盖率的提升、垂直产业在网速基础上的全面拓展,6G不仅仅是5G的延续, 也是5G的全面升级。
AI的引入,特别是6G进入行业以来,为6G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通信的未来不再只是网络和硬件的发展,而是更加注重智能创新,通过6G网络的内部连接、计算、数据、模型等功能,构建分布式、高效、节能的AI服务和开放的生态系统。 “文库指出。
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发表主旨演讲。
大会发布了IMT-2030(6G)推进组研究撰写的《6G网络架构展望》和《6G无线系统设计原则与典型特征》两部分,为推动形成具有行业共识的6G整体架构提供指导。
其中,《6G网络架构展望》从6G发展的驱动力出发,提出了6G网络架构的设计原则和网络能力,对6G网络系统框架和组网架构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6G无线系统设计原则与典型特征》结合6G部署场景和组网场景需求,研究形成6G无线系统的功能特点、架构特点和运行特点,提出6G无线系统总体架构和设计原则。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代表IMT-2030(6G)推进组介绍了我国6G研究进展和2024年6G技术试验进展,并分析了通信感知融合、无线人工智能、智能超表面、 太赫兹通信,以及移动算力网络、分布式自治网络、数据服务等三种网络技术。
来自欧洲、韩国等国家6G推广组织的专家介绍了6G在各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