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
文本 |徕泰进入 2024 年仅三个月,苹果已成为展期中最大的科技巨头之一。
一方面,苹果寄予厚望的Vision Pro售后评价褒贬不一,不到半个月就进入了退货潮; 另一方面,苹果酝酿已久的造车项目被正式判处死刑,数十亿美元被投入水中。 比起这些,真正需要关注的还是苹果的智能手机业务,毕竟这是苹果目前最赚钱的业务。
苹果的智能手机业务有点危险,主要是因为其技术领先正在逐渐被取代,比如三星在全球市场率先确立了Galaxy AI的概念,导致Galaxy S24系列创下了新的预售记录。 还是形象部分,在小米14至尊推出时,首次在形象中引入自主研发的大尺寸机型,利用AI辅助成像,让手机成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如果说技术的落后只是让市场对iPhone的未来感到担忧,那么苹果降价出售的举措就足以说明苹果对自己的支柱业务也有一些担忧。 据悉,苹果旗下天猫官方***已经展示了2024年春续季的折扣策略,其中iPhone 15系列的四款机型都有1000元的优惠券,降价超乎想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苹果的天猫官方店铺并不是我们之前讨论过的第三方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店铺做出的打折策略代表了苹果官方的态度和立场。 开售才半年,苹果就为iPhone 15系列做了一场大促销活动,很难说苹果不着急。
最近两代iPhone的首次销售并不理想,但像iPhone 15系列这样的悲惨情况却是第一次发生。
iPhone 15系列在发售当天就爆了,其中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机型在第三方渠道普遍打折300-500元,一些不太受欢迎的颜色,比如黑色,降价了,没人愿意买。 最让人惊喜的是iPhone 15 Pro,它明明拥有苹果推的钛金属,却逃不掉首日爆裂的命运。
事实上,iPhone 15 Pro 是 iPhone 15 系列四款机型中升级最少的一款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标准 iPhone 15 的卖点是灵动岛、熔融玻璃,而 iPhone 15 Pro Max 的卖点是新的 5X 光学镜头。 相比之下,iPhone 15 Pro 除了钛金属的亮点外,并不令人意外。
不过,不仅仅是 iPhone 15 Pro 不受欢迎,而是整个 iPhone 15 系列都没有引起消费者的高关注度,这是苹果遇到的最大危机。 从iPhone本身的局限性来看,信号、图像、充电速度仍然是最大的短板,如果这些基础体验做得不好,必然会导致大量老用户逃离; 从市场来看,2024年将有大量强势新手机出现,如小米14至尊纪念版、OPPO Find X7至尊尊享尊享版、Vivo X100 Pro+等机型,可以给iPhone带来沉重打击。
这迫使苹果调整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主动降价是最好的选择。
在春节新季活动中,苹果天猫***赠送了5999-1000的大优惠券,叠好天猫优惠券后,就能实现4849元就能拿到iPhone 15 Pro,相当划算。 有朋友可能会说,这样的**在各种平台的百亿补贴活动中早已可用,但苹果天猫期货店毕竟是官方渠道,享受到的售后、服务、保修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
资料来源:天猫)。
无论如何,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苹果能够在官方渠道给予折扣是一件好事,让对iPhone 15系列感兴趣的粉丝有更实惠、更安全的购买计划。 但降价始终是治标不治本的决定,如果苹果只能靠降价来吸引消费者,iPhone的市场优势很快就会消失。
在iPhone 12系列之后,苹果的创新停滞不前。 然而,苹果的用户(水果迷)似乎并不关心AI、图像和折叠,对于很多水果迷来说,买苹果就跟买LV和Gucci一样,“反正就是买包包”,买包包需要什么创新? 这已经成为苹果平躺的信心——市场是最好的裁判,苹果至今仍拥有超高的市场份额和出货量。
在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单机出货量排行榜中,前7名均为iPhone,其余3名均为三星中低端机型。 有趣的是,位居榜首的机型不是新发布的 iPhone 15 系列,而是 iPhone 14。
资料来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排行榜的一些变化也很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以iPhone 14为例,在市场需求上已经远远超过了iPhone 14 Pro Max,性价比更高的前辈已经取代当代旗舰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其中,由于对 iPhone 15 系列的差评,更便宜的 iPhone 14 成为了不少老果迷的首选。
这样的市场需求变化,迫使苹果不得不谨慎行事,在无法推出中端机型拯救市场的情况下,苹果不得不考虑简单粗暴的降价策略。 但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即使 iPhone 15 Pro Max 降价 1000+ 元,其价格仍然高达 8000 元左右,而且在这个价位范围内,已经有太多强大的 Android 机型可供选择。
特别是,近年来iPhone销量强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原因,那就是华为无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在Mate 60系列之前,华为在高端旗舰市场基本处于缺席状态。 华为腾出的高端市场很大一部分已经被苹果吃掉了。 华为Mate 60回归后,有限的产能一直供不应求。 下一个随着华为手机的逐步复苏,苹果可能很难继续躺下取胜。
但苹果还没有着急。 首先,iPhone在市场上依然强势,尽管存在诸多缺点,但它仍然是高端市场最具影响力的旗舰机型之一。 其次,苹果运营生态多年,这些用户很难真正从iPhone阵营中跳出来,选择安卓手机; 第三,iPhone具有极高的主动定价能力。 安卓手机为性价比疯狂,iPhone蚕食了大部分市场利润,理论上iPhone还有很高的降价空间,这是其竞争力的一部分。
不创新怎么办,销售就好了! 光谱的另一面是“销售良好呢? 没有创新! “这正是苹果面临的问题。
如果人们没有先见之明,他们一定有近期的担忧苹果最热门的机型并不是当代旗舰,这表明iPhone对非苹果生态系统用户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面对即将到来的AI手机时代,苹果已经完全放弃了汽车业务,加大了AI来迎接挑战,但与此同时,它与前景不明朗的vision Pro业务线分道扬镳。 或许iPhone在未来两年内仍会卖得不错,但苹果的想象空间正在缩小,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人工智能在手机上的应用进展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大模型刚刚登陆智能手机,它仍然以智能助手的身份协助用户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小米的同学小爱,他提倡自然语言问答互动。 短短几个月内,vivo和OPPO分别交出了蓝心模型和安第斯模型,除了自然语言之外,还包括大量的生成式AI,如文章摘要、文案生成等。
不久前,在小米 14 Ultra 发布会上,其自主研发的图像模型正式亮相,它的到来主要解决了阴影色调、融合光学、人像和色彩四个问题,总之,图像模型消除了以往计算摄影带来的数字感,用AI计算还原了光学纹理。
在刚刚结束的MWC上,荣耀在海外发布了Magic 6 Pro,高调宣告了对AI手机的理解。 同时,荣耀还拉拢了全球五大AI巨头(谷歌、Microsoft、英特尔、英伟达、高通),打造类似于AI手机的OHA(Android背后的联盟组织),希望引领人机交互的新革命。
很难看出人工智能在移动领域会如何变化,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像 Sora 这样的生成视频模型将在手机上可用,用户只需提供他们的面部特征即可生成有趣的视频博客。 但上面提到的 AI 功能在 iPhone 上不可用。
就像5G刚推出时一样,消费者对这种先进的通信技术感到困惑,但他们仍然愿意为体验新技术付费,而iPhone 11系列则因为没有5G网络而受到了很多批评。 如今的苹果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有没有先进技术的两难境地,不是简单的降价等营销决策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当然,AI只是iPhone现阶段的问题之一,包括前面提到的图像、信号,甚至是最基本的充电速度、续航、散热控制等,iPhone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距离iPhone 16系列的首次亮相还有半年的时间,很难说苹果会选择在半年内专注于解决这些问题,还是继续在第一天就打破,公开秘密地给消费者打折,以换取销量增长。
很多人表示,目前AI手机的面貌并不明朗,甚至有悲观者认为,AI手机是营销噱头,是手机厂商在传统智能手机卖不出去后试图打破局面的尝试。
诚然,AI手机还处于发展初期,会是什么样子还有待业界去探索。 但Android手机厂商有勇气使用新技术进行探索、试错走向创新这种态度无疑比苹果“捡现成”的做法更值得肯定。 事实上,不仅是AI手机,安卓手机在手机图片、折叠屏手机等维度上都在冲锋在一线,苹果要么在关注,要么在观望。
这些年来,苹果越来越习惯于事后诸葛亮,做技术的集成者,在前辈试错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产品,再依靠品牌、营销、生态的强强结合,取得巨大成功。 作为后来者,苹果可以少踩坑,同时,安卓手机多年来一直在努力降低铰链等**链的成本,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 但即使这样的想法能够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对应的公司也绝对不是“伟大的公司”,苹果也不再是那个不断改变世界的苹果——这实在是有点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