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计划海底捞终于放开了特许经营权。
3月4日,海底捞宣布将实施海底捞餐厅的特许经营模式。 据悉,这是海底捞成立30年来首次开放加盟。
早在几年前,海底捞也曾坚决表示不会接受加盟方式。
那么,海底捞这次开营权意味着什么呢? 在质量控制方面会有保证吗? 最终会不会因为规模效应而给企业发展带来困难?
事实上,自海底捞上市以来,扩张一直是其基本战略。
纵观海底捞财报,不难发现,海底捞的重大扩张始于2020年,因为2019年的年营收和净利润再创新高,所以在2019年财报披露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宣布了大规模门店扩张计划。
然而,张勇低估了疫情的影响,逆势开店,让海底捞吃亏。 咄咄逼人的扩张战略很快让海底捞陷入了亏损的泥潭。
巨大的业绩损失加上**的股价,再加上市场对张勇的个人评价,最终为了缓解**的影响,张勇选择辞去集团CEO一职,由海底捞的老将杨丽娟接任。
杨丽娟掌舵海底捞后,迅速按下了扩张的暂停键,开始全面缩水,在“啄木鸟计划”的加持下,海底捞终于扭亏为盈。
进入2023年后,由于疫情消散,之前的逆势扩张让海底捞尝到了甜头。 2月20日,海底捞发布正面盈利预测,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捞持续经营业务全年收入预计不低于4140亿元,增幅不少于333%;与 2022 年的 16 家相比净利润4亿元(不含特海国际业务),2023年净利润不低于4400亿元。
至于利润的增加,海底捞认为,主要是由于营业额的提高和海底捞餐厅运营效率的提高。
据悉,业绩不仅远超疫情前,甚至创下历史新高。
但令人费解的是,尽管表现“爆炸性”,但市场却没有给出一些反馈。 在良好业绩的加持下,海底捞2023年的股价仍将为**3475%,进入2024年后,截至3月5日,仍将持续**,范围为839%。
当然,对于股价来说,一方面是有市场本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公司本身的逻辑发生了变化。 因此,从消费类上市公司的发展路径来看,持续扩张、规模化是一条必然的道路,毕竟如果公司不能继续扩张,市场给出的估值就会降低。
这个时候,海底捞开放加盟,也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 关于质量控制问题,海底捞表示,海底捞的加盟餐厅将接受集团提供的人员培训、一连锁体系、管理经验、食品安全控制、品牌营销服务、绩效考核等中后台服务,确保食品安全和顾客体验。
不仅如此,海底捞还强调,在选择加盟商时会采用多项标准,包括对海底捞品牌和价值观的高度认可、愿景规划、行业经验、财务基础等并在所有自营和特许经营餐厅实施统一的经营和质量标准。
目前,海底捞的做法确实没有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当餐厅数量达到一个数量级时,边际效应是高概率事件,公司将陷入裁员和关店的循环。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海底捞这次可能就没有好运气了。
康健金融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扩大收入,扩大规模是没有问题的,但企业要注意增收不增加利润的局面,规模是一方面,企业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尤其是餐饮企业, 如果一家门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那么其他门店也会受到牵连,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海底捞还是要谨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