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张建华,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
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能源行业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首先,从能源结构来看,非化石能源加速成为供给增量的主体。 2023年,非化石能源占新能源总产量的40%以上,能源生产体系将加速低碳发展。 其次,从产业体系来看,绿色低碳技术加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处于世界第一梯队,为全球贡献了7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设备。 能源产业链绿色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从终端能源角度看,加快形成多元化供需和消费体系。 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率达到76%,全国已建成充电基础设施约860万台,达到2020年的5倍以上,“十四五”期间终端能源电气化水平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同时,能源转型进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是能源需求的意外增长,加大了转型压力。 “十四五”前三年,能源消费年均增幅为“十三五”规划的18倍,相当于英国能源消费每年额外增加一次,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刚性增长,使协调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变得更加困难。 二是亟待加强消费侧的节能减碳。 中国的能源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高达75%,单位GDP能耗降低指标“十四五”进度滞后预期。 后续电能替代潜力逐渐缩小,终端能源清洁替代难度越来越大。 三是重大工程建设面临诸多资源制约。 集中连续新能源开发陆海空间不足,水电、核电、输电渠道等生态敏感区项目协同建设难度大,新能源储能、光热发电等一流机制尚未完善,亟待加强能源转型政策合力。
在新的征程上,能源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四革命、一次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一是要筑牢安全减碳基础。 我们将继续增强能源生产能力,提高自主支撑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动力。 立足我国资源禀赋,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统筹规划,从整体上推进新旧能源有序更新换代。 充分发挥化石能源支撑作用,加强清洁高效利用,提高低碳能源转型的支撑和调节作用。
二是增加非化石能源供给。 有序推进大河流域水电建设,保持核电建设稳健步伐。 稳步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优化海上风电基地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新能源装机容量每年增加1亿千瓦以上。 到2030年,70%的新能源消费将来自非化石能源**。
三是在消费侧推进节能减碳。 开展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融合互动,到2025年达到终端能源电气化水平的30%左右。 持续扩大绿电消费,推动电力市场、绿证市场、碳市场有序对接,确保绿证发放全覆盖。
四是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巩固和扩大新能源产业优势,推动大型风电、高效光伏、太阳能热能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大力推进小型反应堆、四代反应堆等新一代核能技术研发,前瞻性地做好可控核聚变部署。 优化能源科技创新机制,促进产学研应用深度融合,做好“财税财财等政策结合”作用,推动形成更强的能源创新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