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 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明确要求“扩大盈利性投资”。 投资不仅会在短期内影响总需求,而且会长期影响总供给,加强短期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稳定政策)与长期政策(包括增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可以鼓励企业“能够投资”。 “敢于投资”和“愿意投资”,从而建立健全可以扩大投资的长效机制。
陈晓亮. 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继续回暖向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2%,增加22个百分点,继续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还应该看到,要进一步推动经济反弹,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缺乏有效需求。 为此,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明确要求“扩大有效投入”。 要持续激发投资活力,就要构建能够激发有效投资的长效机制,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强调要“完善扩大投资机制”。 考虑到投资不仅会在短期内影响总需求,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会影响总供给,加强短期政策(包括货币财政政策等稳定政策)与长期政策(包括增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可以激励企业“能够投资”, “敢于投资”和“愿意投资”,从而建立健全可以扩大投资的长效机制。这将有助于实现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激发潜在消费,扩大有利可图的投资,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重要目标。
拓宽投资空间,推动企业“能投资”。
投资空间对于投资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如果投资空间有限,企业之间的竞争将非常激烈,并可能引发产能过剩。 要想继续扩大投资需求,就要不断扩大投资空间,让企业“投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从两个方面拓宽投资空间。 创造更多的“新空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这将有助于培育新产业,从而创造新的投资空间。 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大量新兴产业涌现。 挖掘更多的“旧空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大目标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这将有助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从而释放产能过剩所占据的投资空间。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显缓解了产能过剩问题。 截至2022年底,共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约3亿吨,淘汰过剩产能,煤炭10亿吨,水泥3亿吨,平板玻璃100万吨5亿重量箱。
2023年底,**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仍是经济复苏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之一,也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进一步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因此,通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可以大幅拓宽投资空间。 加强稳定政策、增长政策、结构性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宏观经济政策“三政一体化”,有助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拓宽投资空间。 首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稳定政策可以有效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淘汰落后产能进程可能引发的短期就业压力和经济下行压力,从而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 其次,增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可以共同作用,更快地培育新的生产力,从而产生新的产业。 新质量生产力是黑龙江总书记2023年9月视察黑龙江时提出的新理念,与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未来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连,是孕育新产业的关键。 加强增长政策与结构性政策的协调,有助于落实2023年底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的质量生产力”的要求落实到2023年底,从而创造新的投资空间,让企业“投资”。
提高投资回报率,鼓励企业“敢于投资”。
企业家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越高,企业扩大投资的动力就越大,企业就会缺乏投资的动力。 近年来,由于“国内流通受阻,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重性和不确定性上升”,企业投资回报率有所下降。 2022年和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下降4%和2%3%。在此背景下,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可能面临“不敢投资”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全社会的投资活力。
为了激励企业“敢于投资”,他们需要提高投资回报率。 决定投资回报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的高增长时期,中国投资回报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相对较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回报率。 加强增长政策与结构性政策的协调,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进而提高投资回报率。 首先,我们需要利用增长政策来加快技术进步的速度,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我国技术创新进入新阶段,主要依靠自主研发,需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 2023年2月21日,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增长政策的重点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这将有助于实现颠覆性和前沿技术的突破,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二是运用结构性政策,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速。 近十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等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要素配置效率。 但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仍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 通过加强对结构性政策的运用,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改善投资环境,鼓励企业“愿意投资”。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不是最好”。 对于创业者来说,既要关注创业初期的税负和融资成本,又要关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长期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等稳定政策与创新政策等增长政策之间的协调。 此外,除了经济目标外,该行业还必须追求环境保护等非经济目标,非经济政策可能会对企业投资产生影响。 因此,决策部门也应加强非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
2023年底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导向的一致性”。 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导向一致性评估,加强政策协调,确保同向努力,形成合力”。 这为下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方面,要增强稳定政策与增长政策的一致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长远生存能力。 对于能够扩大有效投资的企业,不仅要通过稳定政策以免税和补贴的形式提供支持,还要利用增长政策加大对创新等领域的支持。 建议一线部门加大基础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企业间创新共享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消企业后顾之忧,切实提升企业投资意愿。 另一方面,也要增强非经济政策与宏观政策方向的一致性,避免非经济政策对企业投资造成“意外伤害”,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扩大投资的意愿和动力。
作者为国家自然科学项目评价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