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今年,汽车产销首次突破3000万辆,乘用车、自主品牌、新能源、出口等多个细分市场数据再创新史纪录。
中国汽车市场“3000万辆”的天花板终将在2023年被打破。 在欢欣鼓舞这一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我们仍要保持清醒,看清其背后的代价和隐忧,看“增产不增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看破战底线的传统燃油车,看2017年国内乘用车需求低于峰值, 外部环境、国际政治形势严峻、内部市场无序恶性竞争加剧等潜在风险和挑战,同时,我们也必须理性看待“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我们深知,只有高质量发展,永续未来,才是汽车行业的共同利益和追求。 总成交量创历史新高
首次突破3000万台,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里程碑,见证了我国的成长和崛起。 中国汽车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双突破3000万辆大关,完成3016年10,000 和 30094万辆 同比增长11%6% 和 120%,产销创历史新高。 迄今为止,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已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 回望15年前的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接下来的1000万辆汽车只需要四年时间。 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2000万辆大关,2017年达到2888万辆的阶段性峰值。 当时,距离3000万辆汽车只有一步之遥。 然而,这一步已经走过了漫长的五年。 在此期间,2018年也出现了历史上首次下滑,开启了“三连下”的下行周期,中国汽车市场进入转型调整期。 这1000万辆用了十年时间,终于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再次打破了局面。 创纪录的 300940,000台,背后是中国制造的积累。 (见图1)。图1:2000-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含出口量)走势
据中国汽车协会分析,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迎来8个积极因素,支撑中国汽车市场突破3000万辆的新水平。 一是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逐步增强了消费者信心,在增强消费者购车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 二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汽车消费,密集出台多项促进汽车消费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措施,刺激了汽车需求; 三是汽车出口快速增长超出预期,对2023年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7%;四是三年疫情消费积压2023年**强劲,车市周期性回暖,人需求回升; 五是十年前购买的汽车已进入更新期,新旧赛道切换带动了新能源汽车换代潮,换代周期提前; 六是整车降价竞争将带动消费,2023年国内车市竞争激烈,传统燃油车降价将带动新能源汽车降价,整体降价将刺激消费; 七是厂家主动减少库存,通过二手车和租赁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第八,楼市、**等投资渠道不畅通,进而刺激消费需求,带动汽车销量增长。 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中国汽车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傅炳峰认为,3000万辆的突破充分体现了中国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市场开放程度、制造水平、技术水平和成熟度。 与2017年的阶段性峰值相比,2023年的数据包含着质的变化,即新能源汽车的“飙升”,从2017年的不足80万辆飙升至2023年的949辆5万辆,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产品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凸显了中国汽车制造水平远高于10年前,已跻身世界领先阵营。 傅炳峰认为,中国汽车的质变首先得益于国家战略的引导,一系列前瞻性的政策为今天的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升温。 同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措施,为企业“走出去”开辟了道路,创造了机遇。 但中国车企却抓住了历史机遇,以创新为动力,努力拼搏,稳扎稳打,迎来了全面崛起。 中国品牌再创新高
份额首次超过一半,牢牢控制了半个国家
在创纪录的数字中,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的大幅增长尤为引人注目。 据中国中国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459辆6万辆,同比增长24辆1%,市场占有率为56%0%,创历史新高。 多年来,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徘徊在40%左右,甚至45%都难以超越。 真正的势头始于三年前。 在又一次触底**之后,从 2021 年的 444%,到 2022 年达到 499%,然后在 2023 年达到 560%,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如同被打开一样直线上升。 这意味着这个独立品牌已经从与德国和日本的三条腿的立场变成了一个控制着该国一半以上的独特立场。 (见图2)。图2:2008-2023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占有率
通过数据对比,不难看出,近三年中国自主品牌的上升周期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上升曲线高度契合。 可以说,中国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是两大细分市场,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对方。 2023年,新能源产品在中国品牌乘用车中的市场份额将高达499%,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这一比例为80%6%由中国品牌贡献。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虽然汽车出口量只有新能源汽车的一半,但其对中国品牌的拉动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得益于新能源和智能的加持,近三年来中国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带动汽车出口量实现“三级跳”,而这一出口量也计入中国汽车销量。 对于中国品牌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中国汽车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表示,中国品牌主流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转型速度明显快于合资品牌,每年中国车企都推出大量车型, 其中不高,性能也很好,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另一方面,中国品牌在产业链上也做得很好,比如比亚迪,现在已经非常完整,可以降低成本。 “这是中国品牌通过不断积累和锤炼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非常好的表现。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品牌呈现出全面崛起的态势。 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车型不断涌现,为中国汽车产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以比亚迪、广汽埃安、蔚来、理想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正在逐步改变国内汽车市场的品牌格局。 未来2024年,国泰君安研究报告认为,自主品牌的行业内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同时,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的国内替代有望在2024年加速,逐步从10万-20万元的中端市场向2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替代。 新能源再创新高
距离1000万辆仅一步之遥,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智能化的大力发展,是中国汽车工业实现飞跃的法宝。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产销完成958辆70,000 和 9495万辆,同比增长35辆8% 和 379%,市场渗透率为316%。如上所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与中国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高度契合。 在2021年和2022年翻了一番之后,它终于在2023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距离1000万辆只有一步之遥。 尽管在越来越大的基数下增速有所放缓,但379%仍然是一个高增长数字。 (见图3)。图3:201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速
可以说,“3000万”的成就是新能源汽车。 以“变道超车”的战略勇气,中国新能源汽车展现了领跑者的姿态。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电动汽车。 以吉利、长安、广汽为代表的传统自主车企也在快速提升,在新动力车企中,理想汽车进步大,蔚来、闺跃、小鹏小步跑。 产业链建设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我国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大型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聚集国内外企业1000余家,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覆盖基础材料全链条, 零部件、车辆等 其中,中国已成为最大的驱动电机生产国,中国动力电池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74%。 2023年,中国企业将占据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容量前10强中的6家,市场份额超过60%。 中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理事长张金华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已成为支撑全球汽车转型的重要力量,中国新能源汽车生态链的建成,将对不断增强国内国际市场和资源联动发挥更大作用。 2024年1月11日,中共新版《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占新车保有量的45%。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普及率45%的目标并不难实现。 傅炳峰预计,在大力推进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新能源汽车在农村推广应用的政策下,可以预见,我国汽车产业将朝着深度电动化方向发展,巨大的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将得到充分激活。 未来已来,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新赛道必将为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创造释放巨大空间。 站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沿,中国的动力备受关注,值得期待。 出口创下新高
近500万台,全球第一已成定局
世界和时代选择了中国,中国用努力和行动抓住了世界。 中国汽车出口连续三年创下三项新高,成为拉动汽车产销增长的重要力量。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为491辆0万台,同比增长57辆9%,出口贡献557%。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20辆3万辆,同比增长77辆6%。2020年前,我国汽车出口处于稳健发展期,长期在百万辆水平波动; 2021年以来进入闰期,先后突破200万辆、300万辆、2023年近500万辆,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取得显著成就,加速全球汽车产业转型进程。 (见图4)。图4:2008-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及增速
如果不出意外,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截至发稿时,日本2023年汽车出口数据尚未公布(根据日本汽车协会的数据约为430万辆),但其2023年1月至11月的出口量仅为399万辆,NHK报道称,“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数字(日本2023年全年汽车出口量)不会超过中国。 中国汽车总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认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俄罗斯市场的增长。 总体而言,从俄罗斯市场出口了近80万台。 这是一个机会市场,中国车企抓住了机遇,实现了全年近500万辆的出口业绩。 徐海东进一步总结道,“总体来看,中国车企的产品竞争力非常好,正是因为中国车企能够生产出符合海外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海外市场的消费者才会接受和认可中国车企的产品,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然而,真正的出口和真正的国际化必须通过在海外目标市场的直接生产来实现。 相信随着中国汽车制造商不断融入海外市场,构建系统能力和服务能力,中国汽车出口仍将保持优势。 傅炳峰提出,要理性看待“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他说,“中国汽车出口表现越来越亮眼,确实很容易引起关注,这对中国汽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但是,我们需要理性地理解,一个国家出口的汽车数量是根据属地原则计算的,其中也包括外国品牌在当地生产然后出口的汽车数量。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汽车出口数量作为标准。 事实上,中国汽车全球化的步伐相对较晚,近几年才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中国企业的海外布局和技术输出才刚刚开始。 可以说,国际领军企业对中国“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的身份定位,表达了对中国汽车进步成就的认可和对中国汽车产品的接受。 “不可忽视的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的比重逐年递增,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标普全球汽车大中华区轻型车分析总监高涛建议,短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优势明显,可以弥补高关税的压力,但长期来看,由于目标国的首要壁垒和本土品牌的电动化发展,成本优势可能会降低甚至消失, 所以中国车企必须依靠全球产能布局,才能实现长远发展。东风公司战略规划与技术发展部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洛川也建议,在“走出去”的新时代,中国车企在出口产品的同时,要拉动技术标准和品牌认知度的输出,从而增强用户粘性和品牌认知度。 2024年**
“高处不冷”,预计小幅增长3%
2023年已经结束,2024年已经开始。 在3000万辆之后,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协会的数据,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为1150万辆,同比增长20%; 出口量预计同比增长12%达550万辆。 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细分市场基本同步,小幅增长3%-5%。 (见图5)。图5:2022-2023年和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预测,中国协会的分析认为,2024年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来自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首先,从宏观角度看,一是宏观经济稳步复苏和反弹; 二是国家宏观产业和消费政策支持力度不减,中国仍坚定不移地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 第三,汽车工业本身依然火热,围绕汽车工业的技术、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 其次,从微观层面来看,一是新能源汽车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汽车电气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二是本土车企品牌力持续提升,海外需求旺盛,中国品牌不断加大国际化发展力度,新能源汽车出口发挥显著带动作用; 三是汽车链基本稳定保持高效率,电池、电机等产业链保持领先,国产化芯片强势崛起。 机遇与风险并存。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一是中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复苏; 第二,民营企业家和消费者的信心是否足够,取决于“提高预期”的效果; 第三,在全球政策波动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下,海外市场是否仍存在机会仍存在不确定性; 四是厂家主动去库存、拓展新渠道的能力是否有效; 五是变化趋势尚不明朗。 针对2024年汽车市场面临的问题,中国汽车协会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聚焦扩大内需,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巩固外贸外资基本市场; 四是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进稳促稳,先立后破”的原则,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凝聚市场信心,提升社会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