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锌财 卢士明.“你已经被我包围了,立即放下**投降!比亚迪对着一群车企大喊大叫。编辑|大风。
2月19日,龙年伊始,比亚迪毫无征兆地宣布降价,拉开了2024年汽车市场大战的序幕。
具体来说,比亚迪的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秦加荣耀版和毁灭者05荣耀版,上市,起价仅为798万元,与之前版本的冠军版车型相比,两款新版车型**减少了2万元。 其中,Qin Plus DM-i Glory Edition的价格区间为7980,000元-1258万元;Qin Plus EV Honor Edition的价格范围是 10980,000元-1398万元。
与2023年“油电同价”不同,比亚迪今年打出了“电价比油低”的口号。 这种口径层面的变化,不仅代表了比亚迪“新能源代燃油车”的绝对态度,也体现了比亚迪在技术层面的快速增长和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巨大优势。
同时,结合秦加的产品定位和市场地位,比亚迪此次的战略目的非常明显,具体目标也非常明确。 简单来说,就是要以最优的绝对优势和产品实力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锤打十万级合资车企的销售腹地。
难免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家几年前还被网友昵称为“笛子”的汽车公司,如今却成了大家口中的“笛之王”,成为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独具齿轮”的存在。
*大战愈演愈烈,不少车企都在回望2023年,车企之间的第一场大战始于特斯拉大幅降价,随后12万雪铁龙C6将**大战推向高潮。
依稀记得,当时行业的风向还是“比亚迪怎么接手?但仅仅过了一年,随着当下比亚迪降价消息的不断发酵,似乎风向在一夜之间迎来了180度大变,困扰大家的问题变成了“其他车企应该怎么做?”
毫无疑问,比亚迪的降价对于A级轿车市场其他车型来说是不可避免的暴击,而作为“受害者”,专注于低端市场的车企别无选择,只能做一个字,那就是“与”。
毕竟,在这个和尚多肉少的市场里,只要一人“卷起来”,哪怕知道一流战争弊大于利,车企也要打仗。
可以看出,在比亚迪官宣降价后,五菱汽车、长安启源等车企也纷纷跟进降价。
据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官博消息,五菱星光正式发布150进阶版荣耀售价998万元。 超长纯电动续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价格正式进入“9万元”时代。 该型号的原价为1058万元,相当于降价6000元。
此外,长安启源也跟进降价,旗下Q05和A05车型均为7款39万元起。
除了传统厂商之外,在新生力量阵营中,专注于低端市场的哪吒汽车坐不住了,但不同于其他车企单车降价,哪吒直接宣布了多款主力车型的降价。 其中,哪吒X降价220000元,哪吒阿雅全系降价8000元,哪吒S全系降价5000元。 同时,哪吒汽车推出套期保值赎回政策。
在合资汽车制造商阵营中,现代汽车是第一家迅速做出反应的汽车制造商。 据了解,全新现代伊兰特的起价已降至758万元,减少24万元,是第一战中跌幅最大的一次。
有趣的是,现代和比亚迪唱着相反的曲调,喊着“石油强于电”的口号,不仅海报的颜色和布局与比亚迪的非常相似,而且“比”字还特意标上了引号,这或许是对比亚迪的无声反抗。
不过,作为一款纯燃油车,考虑到韩系车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现代汽车对这一水平的抵抗,看起来更像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斗争。
当然,不管其他车企降价的影响如何,2024年车市降价的浪潮已经袭来,今年车市的竞争将比往年更加激烈。
作为“发起者”,在技术、成本等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下,比亚迪看起来信心满满。
极致成本控制,奠定了第一空间经济学的基础,具有规模效应,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固定成本被稀释而使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到更多的产品。
作为高频商品,汽车本身的规模优势效果非常明显。 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生产线成本都随着产品量的增加而降低。
秦系列一直是比亚迪的量产车型,累计销量已达80多万辆,生产成本本身就足够低,但凭借恐怖的成本控制能力,比亚迪还可以进一步压缩成本,在保证自身利润的前提下,获得了降价空间。
比亚迪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本优势,离不开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制造能力。
技术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核心,从多年前开始,比亚迪就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如今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领域,比亚迪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积累。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表示,比亚迪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自主研发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三电”的企业。
除了技术,比亚迪还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的产业集合体。 用白话来说,比亚迪自己能制造的一切,都是绝不会从外面买来的。
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方面,比亚迪一直在努力实现自己的生产和销售。 例如,前照灯、汽车内饰材料、润滑油等材料,比亚迪可以自己制造,并将它们用于自己的产品中。 就比亚迪密封件而言,约75%的零件由比亚迪生产。
在需要采购的材料数量很少的层面,比亚迪也可以通过其强大的议价能力,确保自己能够获得市场上最低的价格。
对于这些**商人来说,“低价”也是无奈的。 如果你不低价卖给比亚迪,比亚迪会自己做,做出来之后,不仅会自用,还会卖给别人,蚕食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早些年,博世利用ABS技术卡住了比亚迪的脖子,这是提高价格和限制产能的垄断。 最终,比亚迪终于研发出了自主品牌首款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ABS系统,不仅比博世更强大,而且更低。
通过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自主生产零部件,比亚迪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销量在一流优势下不断攀升,销售带来的规模优势可以持续降低成本,这样的良性循环是比亚迪近年来快速崛起和成长的核心原因。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领军老大哥”,比亚迪通过高端的技术手段和工艺,量产产品,让原本昂贵的产品大受欢迎。 毫不勉强地说,798万秦加的上市,是中国最大国家变强的转折点。
向庄无建意向是北公目前的汽车市场,只有有了规模,行业才有话语权,才能获得用户的信任。
比亚迪此次降价的目的是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更实际地说,是为了继续扩大自身的市场规模。
市场这么大,比亚迪的规模扩张,就意味着吃了别人的蛋糕。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项庄的剑舞是针对裴公的,这一次比亚迪不是要开展自有品牌的内部竞争,而是要公开赢得合资车企的燃油车市场。
打开车帝可以看到,在过去一年的汽车销量排行榜上,A级车占据了屏幕的主导地位,这直接说明中国消费者对这个价位范围内的汽车有着巨大的需求。
不过,从具体车型来看,它们主要以燃油车为主,其中日产的Sylphy、大众的Lavida和Sutar等车型排名第一。
第一、第二、第四,仅这三款车型的销量就突破了100万辆。
都说这是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但为什么燃油车会成为普通消费者的首选呢? 是因为消费者看不到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吗? 显然不是。 相反,随着油价的持续上涨,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在混合动力车型的情况下,它可以极大地满足消费者在各个方面的需求。
如果是短途通勤,消费者可以使用纯电,与燃油车相比,经济成本非常低。 如果是长途驾驶,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共享燃料和电力,没有所谓的里程焦虑。 同时,混合动力车型还可以挂绿卡,解决城市交通限制问题。
此外,就秦PLUS而言,无论是油耗还是动力,还是内饰、外观、空间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级别的合资燃油车型。
优势如此巨大,但为什么消费者还是选择纯油车型呢? 原因无他,只因为在这个价位范围内,一直没有合适的新能源车型可供选择。
然而,在绝对的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下,比亚迪打破了这种持续了多年的局面。
去年,随着比亚迪秦Plus降价至898万元,销售额迎来大幅攀升。 2023年,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共零售434213款新车,其中秦PLUS DM-i(插电式混合动力版)307411辆,秦PLUS EV(纯电动版)126802辆,总销量远超Sylphy和Lavida。
从去年的“油电同价”到今年的“电比油低”,随着秦加**进入不到8万辆,比亚迪无疑会给合资燃料带来沉重打击,大幅提升其市场份额,巩固其市场主导地位,也将引领中国汽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24年可能成为合资燃料汽车“崩溃”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