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斑马消费杨伟。2月22日,珠江啤酒(002461深圳)披露了2023年业绩报告,公司营收为5378亿元,同比增长91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625亿元,同比增长443%。
在主流A股啤酒企业中,有燕京啤酒和重庆啤酒(600132SH)披露其最新业绩。其中,燕京啤酒预计2023年业绩提升6322%-94.44%,重啤酒净利润同比增长5%78%。增长的势头已经确定。
事实上,在上一轮啤酒**热身后,珠江啤酒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逐渐显现出来。
2022年,白酒、红酒、米酒均遭遇衰退危机,只有啤酒行业实现增长,行业产量、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 和 202%。2023年,整体形势对酒业更加不利,啤酒仍将坚守阵地,总产量为3555家以上规模以上啤酒企业50,000 千升,增加 03%。
在2022年啤酒板块整体表现的背景下,珠江啤酒净利润下降211%。2023年前三季度,青啤、燕京啤酒(000729SZ),重啤酒的业绩增长率为。67%;珠子啤酒仍然只有 1278%,四季度继续拉臀,公司年度业绩增速回落至5%以下,整体滞后较为明显。
上世纪80年代,国外啤酒巨头争先恐后地进入中国市场。 全球啤酒领军企业百威英博于1984年与珠江啤酒进行技术交流合作生产,布局中国啤酒市场,成为珠光啤酒上市前的第二大股东。
在外资的协助下,珠江啤酒迅速打开局面,于1997年生产出国内第一瓶纯生啤酒,并逐渐成为本土啤酒第一梯队,成长为华南地区啤酒之王。
目前,广州国有资产持有54家持股15%,第二股东百威英博持股29股99%;与此同时,百威英博已任命两名董事加入公司,其中一人担任副董事长。
经过40年的发展,珠江啤酒已成为百威英博在华南市场的重要子公司,两家公司的业绩也同步。
早些年,百威英博在中国啤酒市场,尤其是在高端啤酒领域几乎是无敌的,珠江啤酒也成为本土啤酒品牌的高端王者,盈利能力突出。
不过,在2013年开始调整,2016年左右进入复苏周期后,本土啤酒厂商抓住高端化、去产能的战略机遇,迅速崛起,近年来中国啤酒市场呈现出“本土啤酒上,外来啤酒下行”的非常明显的趋势。
2023年,本土巨头稳步推进,以百威英博和嘉士伯的珠江啤酒和重庆啤酒为代表,在主流酿酒商中增速最低,堪称热点。
珠江啤酒紧随百威英博之后,进入了不进不退的尴尬局面,逐渐成为行业内的二线玩家。 而且,当这种趋势继续加深时,弟弟们可能会比外国爸爸跌得更快。
毕竟,处于类似境地的黄河和兰州的**开发区,已经被啤酒行业边缘化了。 因此,兰州黄河醉醺醺的,迎来了去年的**亏损; 第一个发展是计划放弃啤酒业务。
2017年,在广州国资和百威英博的加持下,珠江啤酒募集了4296亿元,其中主要募资项目为珠江 ·帕代啤酒文化创意园。
这个毗邻广州“小腰”的商业地产项目,已成为AAA级旅游景区,是广州夜景的地标。 以此为支点,公司形成了“啤酒酿造”和“啤酒文化产业”的双主营经营格局。
然而,与该业务相关的租赁餐饮服务和其他业务并没有给公司的业绩带来太大的改善。 该行业在去年上半年的收入为 4,67535万元,毛利率70%。
截至2023年6月底,上述项目的投资进度仅为20%。 其他募资项目,包括营销网络、O2O渠道、精酿啤酒产能、体验店建设等,也进展缓慢。
七年过去了,公司30多亿元的私募资金一直没有动用。 因此,截至2023年9月底,珠江啤酒的货币资金超过76亿元。
另一方面,珠江啤酒的主要竞争对手在业务发展上可以说是有自己的魔力。 华润啤酒 (00291.)HK)在抢占啤酒龙头的市场地位后,收购了金沙酒业的跨境酒类业务;青岛啤酒厂 (600600.)SH)基于高端优势,持续提升商业价值;嘉士伯整合了以重庆啤酒为核心的中国业务; 燕京啤酒的产业运营效果最为突出,产品高端化,拓展新零售渠道,并邀请顶级蔡徐坤、王一博代言品牌。
尽管啤酒行业整体处于顺周期状态,但行业产销增速相对较慢,仍是一个权衡取舍的市场,挤压增长的竞争氛围从未缓解。
珠江啤酒如何打破僵局? 如今,该公司的业务重心又回到了啤酒业务上,未来再次押注于泛国有化。
由于消费市场对啤酒新鲜度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啤酒产品的运输成本相对较高,该行业具有明确的销售半径,导致中国啤酒市场相对稳定地分割。
由于珠江啤酒在华南地区的深耕无法给公司带来持续的业务提升,北上湖南、河北的效果也不好,借助新渠道攻克泛国市场,成为一条比较确定的路径。
因此,珠江啤酒去年启动了大规模投资计划,计划投资10多亿元,扩大中山和梅州工厂的产能,提高罐装啤酒的包装能力。 提高啤酒的罐装率,借助电商等渠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啤酒的销售半径,寻求新的增量; 更重要的是,拥抱年轻消费者。
只不过,在地方分、权贵分的啤酒市场,什么是蓝海市场? 目之所及,到处都是红色的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