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后,**隐蔽,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铜币,也有少量的布料。 铜币由国家垄断铸造,私人铸造也很常见。 公元118年(汉武帝五年),鉴于半两币太重,不方便流通,半两币被废止,统一使用五泰铢币,直到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 使用开元通宝,五泰铢硬币是700年来中国的主要货币。然而,在魏、晋、南北三代时期,不同时期的各个政权都铸造了自己的货币,在太原地区,有曹魏五泰铢,后赵世乐的冯货,北魏的太和五泰铢和永安五泰铢,北齐昌平五泰铢,周周北部的步权和五兴大布, 永通万国、隋五泰铢等。
公元581年,杨坚灭了周王朝,建立了隋朝,次子杨光为晋王,守卫太原郡,后继位为隋阳帝。 公元618年,李渊和他的儿子灭亡了隋朝,因为隋国的发源地太原是古代唐朝,他的祖父李胡在南北朝时期被北周封为唐公,李渊继承了这个爵位,所以开国名唐,太原是唐帝国的发源地, 然后晋升为大总督府,领导十三个县。公元690年改名为“北都”,公元742年改为“北京”。 唐朝不仅在晋阳囤积军物资,还对宫城进行了整修,公元637年(镇观十一年)李世民派将军李秦在汾江东岸修建东城。 后来,武则天皇后派石崔神清在汾河上修建中城,形成了京城北部、东城、中城最大的景观。 金阳规模宏大,国库雄厚,家户兴旺,成为除长安外最大的城市。 当时的金阳交通便利,经济富裕,手工业和商业发达,是全国货币铸造的中心。 铁**越来越完美,国家剪刀锋利无比,铁镜、铜镜享誉全国。 此外,金阳硝石和酒都是当时的贡品。 唐代的晋阳不仅是一座繁华的城市,而且是文化富饶的人才。据《通迂边防》中的《景行记》记载,唐朝杜桓随镇西节度使高先之西下,公元751年(天宝十年)下西海(即地中海),檀罗斯之战后被俘,在大石(今阿拉伯)生活了十年, 然后被释放,经海路返回广州。他去了该国的首都阿朱拉(即关德,现在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并看到了“梭丝机”和“织布河东人乐易和吕黎”。 [20]这表明山西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并且在公元8世纪阿拉伯国家就已经教授了这些技能。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金阳改为北京后,与都城长安、南京(成都)、西京(奉祥)、东京(河南)一起称为吴京。 据记载,当时太原州“领导十三县,128905户,778278口”。 《通辞》卷七说,唐朝开元年间,“南边的京乡,北边的太原、樊阳,西边的蜀川、良府,都有商旅店铺,相距千里,寸寸不占。 ”
金融业的萌芽
南北朝时期,借贷活动进一步发展,货币借贷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 《北齐书》第二十二卷《李元忠传》记载,李元忠“性善,......家里有钱,家里在乡里,很多人都借钱牟利。 袁忠每次都把地契烧掉,村民们都很尊敬。 ”[21]。当时,一些处理贷款活动的信贷机构被称为“优质商店”。 到了唐代,出现了“橱柜店”、“柜子店”、“附属店”等信用机构。 这些处理信贷业务的机构大多是并行的,它们不是专业的金融机构。 当时山西人参加信贷机构,史料也记载,如在寺院存款,《惠昌结一路牛生》记载:“牛生去了......来自河东。到菩提寺,......僧人说,金阳经常在这里送三千关温的钱,他再也不会回来拿了。 到了一定的年纪,一旦到了,就没什么可付的了,现在我们见面了。 [22] 温廷云(约公元812-870年),唐晋末齐县人,在他的《千云子》《扶风包一(一)》中记载:“有个胡人米良,因饥寒,见金丝,七年不求。 有一天,他看到了光明,哀悼他的饥饿和寒冷,并有5000美元的钱。 梁说,因为感激:梁终于有东西要报答大郎了。 边无所事事,光明而来,据说:崇县有一栋小房子要卖,直20万温,大郎赶紧买下。 奕溪市的内阁,锁住了多余的钱,也就是直接退出了货币市场。 书契当天,梁奕奕说:梁攻玉,尝了屋子里的黑石,人家很少知道,是砸铁砧,真用于阗玉,大郎丹发财了。 [23]唐代金属货币数量不足,出现了纸币,被称为“飞币”。 宋代发展为纸币,称为“交子”,最初是由商人发行的,后来改为**发行。 晋元时代,模仿宋制,发行了“钞票”。
宋、袁、金、尚
从公元907年到979年,在70多年的时间里,炳州古城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几个朝代,轮番被占领,经济萎靡不振。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969年派兵攻打北汉,979年赵广义率兵攻占晋阳,放火烧毁晋阳城,第二年,用汾水灌溉晋阳城遗址,晋阳地区的商人被迫数次迁往河南等地, 许多人背井离乡,失去土地,被迫走上经商之路。
宋元时期,太原加强了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往来,成为南北货物的重要中转站和集散地。 宋朝需要的战马,大部分都靠北方的辽国,辽国需要的是宋国的手工艺品。 公元996年(道二年),在山西,“边国开田,封建百姓交换市场”,“边疆商人深入环界”**。 后来,赵宋两朝害怕危及自己的政权,多次下令关闭市场,但实际上不可能这样做。 据史料记载,宋朝清历时期(公元1041-1048年)“吐蕃出境的丝绸城区有2000多座。 他还命令三个师向福州马城(今陕西府谷)运送三万丝绸”。 后来,常在冰州立田立城,“夏人西来,辽兵南下,汇聚临府两国边境,渡河,保德飞冲被敌人攻打,来不及征用,辽夏对河士有利。 以此为控制之道。 互商市场以丝绸、易骆驼、马羊、玉器、战毯、甘草、香、瓷漆器、桂义蜜蜡、麝香肚脐、毛褐汤、羚羊角、铟砂、柴胡、肉苁蓉、红花、灵茂、民间市场为主,听其百姓方便。 [24]山西北部的商人在戴州雁门关与外国商人接壤,在私人市场上带着硫磺、烟草和炉甘石进入边境“,他们有时被禁止,有时被释放,或者”在塞州以外甚至欧洲做生意”。 [25]宋神宗皇帝在位时,山西商人参与中外市场商船的进出口**,并在当时的山东密州板桥镇与外国货物进行外来货物交换。 元佑年间,南方广州、福建、浙江的商人将货物运到河东路,与晋商进行贸易。 山西商人还将山西袉洲盐运到四川,以换取丝绸茶叶。
宋辽对峙时期,山西的大同、应县、朔州是东辽的统治区,与西夏的贸易活跃,往来频繁,“西京(今大同)是商品的主要集散地”,西京是“西北带和石连坡上游,......为西夏设市场,也“为宋代在朔州设田”,私人走私是不可抑制的渠道。 [26]
晋代时,黄河以北地区商贸活跃,山西省洪东“适宜进晋主干道”、“骏马驰骋之地,商客来来往往之地,车轮马蹄声日夜不停”。 在北方,由于蒙古**,铁钱流入蒙古地区。 **数量如此之大,以至于蒙古人可以利用流入的铁钱来铸造**。 27]
元朝,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洲和欧洲,从塞贝到欧洲的贸易路线进一步扩大。 “*与我国北方已建成完整的驿站,交通畅通,商务出行十分方便。 在和林(今外蒙古的哈赫林),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国际贸易市场。 这个市场的商品交换以粮食和,......为主参与**的中国人无疑是山西商人。 [28]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写道,太原省工商十分兴旺,出产酒绢,也有人出国在印度经商牟利,平阳省居住的商人很多,除太原、平阳外,泽、鲁的商人也相当富裕。 [29]可以看出,当时的山西商人不仅活跃在城乡之间,活跃在赛外之外,而且还从事外交事务。
纵观中国古代,山西的商人和商业活动一直十分活跃,不仅有许多重要的商业城市,而且有着悠久的边境贸易传统和对外往来。 不仅有中国的商代祖先,还有传授道珠公范力技艺的晋国纪然,以及义敦、白贵等经商发家的大商人。 季然“贾人如旱舟,水在车”的经营理念,“市面上不缺东西”影响了范丽,范丽发展成为“高极反便宜,低极反贵”。 此外,白贵的“人弃我,人人取我”等经营之术,是历朝晋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2.商业革命中的明清时期。
从明朝到清朝末年,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一些学者称之为商业资本主义。 中国的这场商业革命通常被称为明清资本主义的萌芽。 商业革命的标志是:第一,商品交易的迅速扩大,使货币金属与商品数量之比的变化引起革命; 二是国内市场有限,商家积极进入国际市场,国内外市场开始衔接; 三是创新商用手工艺品等企业管理制度,实行规范企业管理; 四是商业化发展带动了金融业的一系列创新和金融革命; 第五,重商主义思想出现。
在这场商业革命中,中国最活跃的商人是晋商、回族商、潮商、洞庭商、宁波商、龙游商、陕西商、山东商、江油商等等。 其中,晋商势力发展最大。 据史料记载,“河北是河北古都山西,所以豫公不进贡。 从前有饶林竹、陆隐、玉,现在有鱼、盐、枣和柿子的好处。 所辖四县以太原为省会,平阳为富。大同和六安,靠在寒薄的一边,地窄密麻麻,庸俗的还是勤俭的,然后多玩好东西。 杜普班是一个国家,特别富有,商人都在争夺。 [30]明代山西省蒲州人张思危说; “我普杰在蜿蜒曲折的河道中,土土难矗,百姓相聚,田地不能给丁,命交给生意,拿轻都牵牛去四方的人,则十房九空。 [31]1617年,《明世录》卷558卷(万历45年)六月冰神记载:“大同杀虎堡为云中第一重要之地,自献辰以来,汉夷贸易动,蚂蚁聚集在城中,每天不下五六百匹马,连一杯酒都萦绕不去, 嘈杂的欧洲人。[32]1644年(清舜治元年),《清朝先祖志》记载:“都督察院参与祖克发政治,张存仁说,......山东是粮食运输之路,山西是商人之路,亟待安抚。 如果两省的士兵和平民回到我们的领土上,那么财富就会消失,国家也不会稀缺。 [33] 山西商人将山西特产如泽鲁丝、揭州鲁盐、山西煤铁、平阳纸运往全国市场,布、茶、糖从南方运往塞别,牛马皮毛从蒙古运往内地,中国土特产运往日本和韩国,茶叶和丝绸运往俄罗斯, 等等。他们有专门从事生产的商人,有专门从事运输的运输商,还有专门从事行走草原(又称同世行)的蒙古商人。 当时,晋商的资本积累已经相当可观,“平阳、泽、鲁三人天下富,不几十万也不富”[34],“有钱有势者,江南推新安”。 江北将山向右推。 新安大甲鱼盐业,藏羌有多达一百万,另外两三十万都在嘉尔。 在山的右边,或盐,或丝绸,或转售,或窖粟小米,其财富比新安大。 ” 35]
在这场商业革命中,晋商始终站在潮流的最前沿,开辟了从中国经蒙古沙漠和瀚海到欧洲的茶叶之路,其活动舞台遍布全国及日朝俄等国,创造了记账局、票号等多种金融机构, 其财富积累、组织体系、管理技术等均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成为各大商业团伙的首领,为商业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业手工艺品的商业化大大增加
从工矿来看,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4年(明朝玄德九年),铁产量从114万斤增加到833万斤,增长了近7倍。 1461年(明日舜五年),仅山西省阳城县的铁产量就达到700-900万斤,相当于17年前全国的铁产量。 [36]从农业的角度来看,在鸦片战争之前,商业粮食约占该国粮食产量的10%5%,价值 1633330,000两; 全国棉花国内市场为316万公担,占30进口商品棉6%,减去60%50,000公担,255种国内棉花商品50,000公担,占263%,价值1277银币50,000两; 全国棉花消费量、国内棉花自给率占472%,国内棉制品量占52%8%,价值9455银币30,000两; 全国丝绸产量、商品量占922%,价值1202银币30,000两; 该国国内茶叶消费量为200万公担,茶叶出口量为6050,000公担,生产的茶叶量等于货物的体积,即26050,000公担,价值3186银10,000两; 全国食盐产量也是销售量,为322亿斤,价值5852银子90,000两。 [37]
大量商业城市的兴起
鸦片战争前,非农业人口为2000万,占5%。 [38]在非农业人口增加的同时,城市也在迅速发展。 据史料记载,明代玄府镇“家铺”规模,各有各得名,如云南南京玫瑰花粟村、苏杭玫瑰村、泸州丝绸村、泽州秦铺、临清布丝店、绒棉店、杂货店等,各行各业商铺沿长四五里, 贾樟柯都在争夺它。[39]至于北京,不仅人口增加,商店数量激增,而且商业行会的组织也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北京的工商馆建于明代中期,比如山西平遥颜料商人建立的颜料馆......在明万里之前。 ......在山西临汾县、香菱县,还有油盐粮商建立的临湘会馆。 山西临汾纸、干果、颜料、杂货、烟草等五行商建立了临汾东亭(又称临汾乡寺)。 临汾商人在山西建立的临汾西馆。 六安馆由山西省六安州铜、铁、锡、碳、烟袋商人兴建。 药材商人在浙江宁波建立的四明馆。 由陕西关中等地的商人建立的关中堂。 [40]到清代中期,不仅南京、苏州、扬州、广州、泉州等地是著名的商业城市,就连张家口、包头、伊犁、库伦、科布多也成为著名的商业城市。 包头谚语“先有复数,才有包头市”,复数指乔家在齐县的经营网络; 辽宁谚语有“先曹家店,后朝阳县”,指太谷曹家; 还有西宁的“先金一洛,后西宁城”等等。
拓展国际贸易路线
东南为海**,以广州、泉州、厦门、福州为中心,交趾、泰国、马来半岛、爪哇、菲律宾、日本**。 日本学者滨下武教授认为,“亚洲的**网络主要是由中国和印度商人到各地进行**形成的,从而构成了相应的定居网络。 ”[41]
北部陆路**,以恰克图和塔尔巴加泰为中心,与俄罗斯和西亚国家**进行。 当时清朝规定盐茶为主,商人往北方运茶,要到绥远总府索要茶叶报价,否则依法视为私茶,只能在内外蒙古和新疆销售, 并且严格禁止出口。程华鹏(1824-1892),山西忻州商人,从小聪明好学,十几岁时随亲友到桂花市学商,1851年(咸丰初年)从中国大陆经外蒙古贩卖杂货商到俄国西伯利亚,获利数倍, 并了解俄罗斯市场的需求。晋商只能以法律的名义将茶叶运到外蒙古,私下出卖俄国人,但一旦边防官员和克伦族被发现,他们要么扣留货物,要么处以重罚,要么索贿,以缉私为名大赚一笔。从而成为中国对抗俄罗斯的障碍**。 程华鹏亲自到北京去舒里书院,表示禁止茶叶出口只能“病商惟惟,损害国税”,并建议要明确关税规则,允许与外国人直接接触,这样不仅能增加国内商品出口的税收利害关系, 但也免除了对官员的敲诈勒索,以减少商业困难并促进公共和私人关系。[42]为了回应商人的呼吁,清朝**发布了“准线”,并给出了“四联函”,允许茶商在归化中开设茶叶店,运输茶叶出口,并与俄罗斯人在恰克图和塔尔巴加泰进行贸易。 于是,经营茶叶**的山西商人纷纷前来,程华鹏帮他们拿到信票,茶商们互相扶持,为晋商开辟了巨大的利润来源。 于是,俄罗斯茶叶的出口量逐年增加,从1845年到1847年之前,俄罗斯茶叶每年出口约40,000箱,1852年后达到175,000箱以上,俄罗斯商人也将茶叶转售到欧洲市场,获得巨额利润,俄罗斯商人因此大量进入中国北门。 正如马克思所说:沙皇俄国“对内陆陆路的独家使用权**已成为对他们无法参与海上的一种补偿”,“由于这种增长,.......”恰克图从一个普通的堡垒和集镇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大的城市。 ”
商业手工艺品组织的公司化
金商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体系,包括股份制企业制(股权融资)、权权分离制、企业总公司和分公司制、联名制(连锁制)、资金管理制度、银行秘密存款制度。
山西晋城是国家级炼铁生产中心之一,生产车间管理有序:8座方炉,1个大柜,4个铁炉,1个铸造锅炉; 16个带钢炉4个铁炉,1个渣炉(用于加工再生铁),每个炉子都有一个大柜子; 经理、采购、会计、保管有一丝不苟的分工。 从企业组织体系来看,从明代中期到清代中期,我国手工业、工商、金融等行业的组织形式都实现了公司化。 第二种是合伙关系; 三是股份制企业。 金尚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职业经理人出现,委托关系普遍,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化。
金融业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晋商在中国创造了早期的银行业,其中包括货币银行、当铺、印刷厂、会计处和票号。 金融企业的出现,是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货币短缺导致了信贷工具的产生和金融机构的出现,同时发生了一场金融革命。 明代中期,当铺、钱庄遍布江南北,清朝有印局、记账局、票号。 票务分号设置在全国各地,在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国家也设置。 1912年11月,梁启超先生在北京对山西银行界发表讲话时说,英国的金商和中国的窑炉厂不应该被抛弃。 如果我们把意大利自由大都会的货币商人与我们的票号进行比较,有四个相似之处:第一,他们与商业企业打交道很多,但他们吸收公款并存入公款,而且大多与皇帝和贵族有往来; 二是利用各地货币体系和权重的差异,抹平颜色,从中获利; 三是审慎出票,有未偿信用; 第四,它发生的时代背景是相同的。 [43]
美国学者费正清先生说:“在18世纪,中国已经有了真正的国内市场,如果不是更早的话,任何地区最好的产品都可以用来满足任何其他,.......的需求。例如,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始,或者中国商业革命的开始。 ......中国国内市场的崛起,可以用批发商、零售商、南北游商等各种专业商家群体的成长来衡量,还有层层经纪人和高层人士,他们在不同地区服务得最好。 ”[44]
大量实用业务技术被创新
金商创造了多种金融工具,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商业票据和银行票据。 没钱也不可怕,只要有信用,还能做生意。 空话没有证据,账单就是证据,写账单就行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当年欧洲的一个法案最多可以背书和转让五六十次。 我们目前的票据只能背书三次。 笔者在光绪元年看到一张山西商票,背书三十四次,这张票据服务过货物流通三十四次。 金尚非常重视算盘等计算技术。 清朝有一位安徽商人,是中国著名的算盘专家。 不过,明代汾阳商人王文素在河北经商,边经商边学算盘,写了三十卷《算术宝剑》,比安商早八十年,能在算盘上做二元多方程,可惜没有刻字本,只有一份手稿,现收藏在北京图书馆。 还有会计,中国的复式簿记在山西是首创。 清初,山西商人在傅山的帮助下从事龙门记账,这是最早的复式簿记和最早的财务审计。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有一本书说中国的转移结算发生在1898年的上海,但实际上,在此之前大约150年,山西货币商人已经熟练地为商人办理转移结算。
晋商文化发展起来
什么是金商文化? 它总结了山西商人创造的所有精神和物质财富,包括他们的财富积累、企业制度、财务管理技术、商业艺术、商业道德、金商精神,以及商戏、武术、书法、建筑、雕刻、收藏等。 晋商文化与整个中国商人的商业文化有共性,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 这是唐晋传承的管理思想,是关公崇拜的商业道德,是地方轴心的理财理念,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政商的经营发展战略,是晋商的精神。
三是晋商的崛起,正处在对地,对人
山西的商商势力虽然悠久,但真正形成有影响力的商帮还是明清时期的事情。 明清时期的兴起,可以说是时间、地点、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时机成熟,我们抓住了历史机遇
从历史上看,人口的流动,往往促进了货物的流通,就像周灭商时商人被迫经商,赵宋在解决太原北汉分裂政权时三次强迫十多万晋人迁往河南,明朝多次迁金人致富南京, 在北京、安徽等地,这些移民与晋商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
首先,在明朝,盐业开通,晋商率先行列。 为了解决北方边疆80多万驻军的问题,明朝实行了盐“开中法”,谁能把军粮送到边关,按其价值给“盐引进”,商人就可以拿着它到指定的盐田去收盐,其实 这是官方盐销售私有化的历史机遇。明代最活跃的晋商是晋南商人,晋南位于山西粮食主产区,是著名的鲁岩产区,比其他商人更靠近边境,粮食兑换成本最低,军用物资运到附近的绥德和大同边境口岸, 他们很快就发了财。后来,金商率先改粮改银引,进入天津长庐盐场和扬州两淮盐田,获得扬州淮盐业和天津长庐盐业的经营权,走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