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白佳佳.
2024年2月18日00:00,春节档正式落下帷幕。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总票房达到8016亿,超过2021年的78个42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春节档新纪录。 此外,393总共 60,000 场比赛和 163亿张门票的发行量也超过了以往所有春节档。
该行业延续了“战斗”的传统,但今年看起来更加悲惨。
2月10日上映的8部春节档电影(《一起摇太阳》《黄丕:财神猫》《红毯先生》《八环:树冠下界》)中,有4部已正式撤档,加起来只占总票房的2%3%。
剩下的4部电影中,贾玲的《火辣辣辣》再次交出了惊艳市场的成绩单,27部23亿票房领跑春节档。 韩寒的《飞翔人生2》紧随其后,拿下243亿票房。
令人意外的是,张艺谋的新片《第二十条》虽然获得了罗翔、法山大叔等法律专业人士的好评,但票房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只有13部42亿,多年来一直“发家致富”的“熊出没”,(1392亿)被坚决压制,只能降级到第四位。
对于观察者来说,今年春节期间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事情。 例如,总票房创纪录背后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一半的电影选择撤档重新上映,他们的考虑是什么? 要知道,赢家通吃是电影业的传统。
而最值得商榷的问题,还是在贾玲身上。 作为新人导演,两次参加春节档收获颇丰,观众喜欢她什么? 能给行业带来什么启示?
首先倒一盆冷水。 虽然 8016亿春节档总票房史无前例,但含金量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足——更像是补了。
为什么?
对于电影行业来说,今年的春节档其实比往年多了两天。
第一天很好理解。 今年的春节假期有8天,比往年多了一天。 数据方面,正是在这多出的一天里,总票房从约73亿增至80多亿,超过了2021年。
另一天的增加来自春节摊位开始日期的推迟。
过去,春节档的开班日期基本上是农历除夕夜。 正常情况下,人们不出门看电影,不仅不是观影的高峰期,甚至是低谷期。 而今年的春节档档,开档日期从正月初开始,从电影消费的角度来看,晚一天显然比早一天划算多了。
正是这额外的两天有效时间将推动票房上升到80以16亿的峰值,如果把2023年和2024年春节档的总票房分别除以6和8,2023年的平均日票房实际上会更高。
与当年的票房数据相比,确实如此。 除情人节拉累单日票房至12亿外,新年第一天至初六日均票房均低于2023年。
资料**:猫眼专业版,金融莫格利制图。
不过,史上最强的春节档“补”,确实让人们看到了行业发展的积极一面。 缓慢增长形成的票房分布相当包容,给了业内玩家更多的确定性。
如前所述,电影业一直是赢家通吃的。 盘点2021-2023年春节档票房分布,冠亚军占总票房的比例分别为。 05%,而总票房为7842亿, 6035亿, 6758亿。 也就是说,总票房越高,票房集中度就越高。
这种现象的逻辑也很好理解,只有好电影才能通过观众实现裂变传播,院线会根据数据同步调整排片率,导致越强越强。
今年春节档前四档电影虽然聚集度高,但彼此之间保持着相对和谐的关系,没有一步步走下来的趋势。
从数据上看,贾玲和韩寒都属于第一梯队,分别拿下了34%和30%的票房。 二线《熊出没》和《第二十条》保持着不到1%的微弱差距,分别占据了17%和16%的票房。
这意味着,即使是排名第四的“第20条”,也可以带来453亿的收益。 显然,电影投资人放松钱包的原因还有很多。
除了总票房创历史新高外,本届春节档期间另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很多电影都选择了退映,甚至有人调侃今年是“退赛元年”。
撤军在电影行业并不少见,一般都是因为发行商误判了上映时机。
比如今年春节档,《一起摇太阳》虽然好评,但并没有达到大众对春节档合家片的期待,所以票房不如预期。 最终,他选择在情人节那天退出春节档,重新安排在3月30日,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选择撤档的电影特别多,占总数的50%,而《红毯先生》和《八环:华盖下界》都在2月17日(春节档的最后一天)选择了撤档。
因此,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他们认为自己在春节期间不被消费者看好,换个时间段还能做呢? 要知道,这已经是《红毯先生》第二次被撤档了。
也许“分线签发”是他们做出撤回文件决定的信心。
过去,中国电影市场大多采用“账号共享发行”的模式,即电影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上映,院前院线根据电影的质量、特点、票房表现、观众口碑等情况对电影进行排序。
这种模式的缺点是院线基本没有进行差异化运营的可能,同时电影团队难以生存。
因此,业界逐渐开始尝试一种叫做“分发行”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电影人可以根据院线和院线提供的条件进行选择和交易。
不过,在春节正式开幕之前,分线发行的弊端就暴露无遗了——大型电影制片厂可以利用自己的市场地位,强行提高排片率,让自己处于竞争优势的一方。
此前,一家电影院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如果按照个别电影发行商的要求,剩下的电影只能分成最后12部电影排档率,不管热度高不高,都只能一起跑。
这场恶性竞争最终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抵制。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紧急印发通讯,要求春节期间“任何单位或组织不得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干预包括电影排片在内的市场经营活动,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活动作出限制性安排。 ”
虽然春节档的电影宣传发行最终又回到了账号共享的发行模式,但从背后电影厂商的开枪和藏箭中也可以感受到,分线发行模式确实可以有效提升电影率。
也就是说,春节档期间,《红地毯先生》和《一起摇太阳》背后的制片人和发行商,恐怕很难在资本竞争中突围。 但在另一个竞争不那么激烈的时间点,他们很可能会以分线发行的模式,与院线连锁达成更有利的合作条件,通过涓涓细流慢慢收回成本,甚至走红。
当然,前提是对影片的质量有足够的信心。 因为一旦战线拉长,节日气氛消退,只有观众的口碑才能带来票房。
从这个角度来看,春节档期间几部电影的撤档,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包容。 在分拆发行模式的支持下,小规模但制作精良的电影可以勇敢地在第一个档碰碰运气,结果不如预期,然后退居二线。
在等待中国春节档票房最终结果的同时,AI领军人物OpenAI再次给世界带来了科技冲击。 无独有偶,新推出的**生成工具SORA恰好被认为给影视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简单来说,SORA可以对用户输入的文本进行分析和理解,并生成相应的**。 虽然我仍然可以从演示中发现一些违规行为**,但我已经触及了商业使用的门槛。
尤其是对比了一年前产生的**质量后,很多人认为“进书,出大片”将在3到5年内成为现实。
那时候,我们还需要所谓的专业导演和演员吗? 被业内人士视为影业标杆的大制作(如《流浪地球》《风神》)将何去何从?
今年的春节档或许能给这个问题一些答案。
很多人,甚至贾玲的粉丝都一致认为,《火辣辣的》不是一部很成熟的电影作品,前半段剧情平淡,故事也没那么吸引人,但这些缺陷并不妨碍它成为观众最大的公约数。
可以理解,观众期待的不是看一部精彩的电影,而是见证小人物通过电影改变自我的勇气和努力。 一个真正的“小人物”是重中之重。
从《热辣辣》的线上发酵路径可以看出。
电影上映前,贾玲发了一条微博和大家打招呼。 文中提到,《火辣辣》不是一部关于**的电影,而是“一部关于善良的人如何爱寻找自己,学会爱自己的电影”。
不过,在微博热搜上,“*相关词条依旧占据最大比例。 大多数人对这部电影的第一印象,还是贾玲身材的对比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众从《火辣辣》的很多场景中选择“**作为送朋友或安利给朋友的关键词”,这是寻找小人物共性的过程——虽然可能没有办法一年减掉100磅,但很多人都能在这条路上看到自己。
它越小、越真实,观众就越容易在其中找到共鸣。 而贾玲真的瘦了100斤,让观众的共鸣比任何剧情设计都更合理。
其实,韩寒的《飞翔人生2》的成功,也是基于类似的逻辑。 虽然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平庸和混乱的,但汽车的后半部分是世界级的惊艳。
后半部分的惊艳,无疑与韩寒从“书生”到“司机”的亲身经历有关。
回到最初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工具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还需要专业的导演和演员吗?
当然,你需要然而,专业的定义不再是技术镜头语言,而是一个专业的“生命力”,真正参与到影片中的“小人物”中,有着同样的命运。 未来,电影艺术只能继续向人的方向挖掘,从而走出与机器完全不同的价值之路。
事实上,真正一流的导演已经出手了。 卡梅隆用科技再现了一个叫做潘多拉的科幻世界,讨论的主题依然是人类思考已久,但至今仍未找到答案的环保、种族、身份认同等问题。
有人说科幻电影是对现实的演绎,但严谨的演绎往往从最基本的公理开始。
要演一个瘦了100斤的人,就得减掉100斤——这是贾玲通过《火辣辣》给出的第一条公理。
鲲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