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需要什么样的电影? 龙年的利弊。
春节档已经走到了尽头,回首春节档前夕,超大片匮乏,大部分电影都是老面孔,没有举行过首映式,观众走进影院就像打开了盲盒一样。
以“贾玲瘦了100斤”为首的大量营销策略铺天盖地,一度引起部分观众的厌恶,对今年的春节档持怀疑态度。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农历新年的第八天,《火辣》创下了春节档正片的票房纪录,总票房超过7843亿,创影史新高,连口碑都远超近几年春节档,几部真人电影的豆瓣评分一度高达8分。
贾玲、韩寒、张艺谋的《第二十条》已经连续几天票房下滑,都是赢家。
在春节档火热的表面下,一些特殊现象也暴露了出来。 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大规模的提款浪潮。 导演:韩妍"人生三部曲"在《一起摇晃太阳》最后一章宣布退出春节档后,其他压力大的电影也纷纷选择退出,包括宁浩和刘德华的《红毯先生》以及两部平淡无奇的动画片。
因此,农历新年第一天上映的8部电影中有一半被撤档。 而这些被撤档的电影,没有一部票房突破1亿。
虽然两部动画电影的主创和IP影响力远不如《熊出没》,但宁浩和刘德华合作了17年的喜剧片,也因为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娱乐行业题材,被观众疏远了,这种疏远是宁浩有意选择的, 但观众并不买账。
同样,韩嫣的《绝症》作品虽然深度十足,但由于选择在春节档上映,市场反响并不理想,是一次冒险,却以失败告终。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只能选择再战一次,虽然这是一线生机,但也仅此而已。 他们必须接受已经投入的广告成本以及如何赢回观众信任的挑战。
春节档电影中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过度追求喜剧效果。 其实春节档的八部电影都是喜剧片,比如《火辣辣的》《飞翔人生2》都是体育题材的励志喜剧,而《二十条》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喜剧元素来凸显现实。
其他电影如《红地毯先生》《一起摇晃太阳》《熊出没:逆转时空》等也融入了喜剧元素,在宣传上强调自己的喜剧性。
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二十条》的笑话甚至比《满江红》还要多一倍。 喜剧片在电影市场历来备受青睐,只有《长津湖》《流浪地球》这样的大片才能稍微撼动喜剧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
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喜剧是实现“合家欢”最方便甚至唯一的途径。 那些获得“家庭乐趣”的人会得到票房。 比如《熊出没》系列电影,往往能维持8亿元左右的票房,因为它让一个目标观众(孩子)创造了三四张票(一个家庭)的票房效应。
重要的是要警惕这种普遍采用的喜剧策略可能会导致电影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的同质化。 以今年春节档票房冠亚军为例,《火辣》讲述了一个被彻底否定的女人如何通过拳击重新开始人生的故事,而《飞翔人生2》则描绘了一个被岁月嘲笑的中年男人,如何通过赛车超越自我。
两部电影的笑话都是主人公与周围世界的冲突; 然而,在后半段,喜剧的元素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灵感、梦想、自我等更积极的情感价值,喜剧似乎成为一种包装手法。
在《第二十条》中,雷佳音和马丽的个人风格和语言艺术成为影片的亮点。 他们用喜剧来诠释一个残酷而凄美的故事,从而减轻了笑声中对主题的恐惧。
然而,这样的喜剧手法,可能削弱了影片的艺术价值和深度,也让人误解了影片的问题。 其实张艺谋**的问题并没有因为喜剧而得到解决,而是在赵丽颖这个角色跳楼后,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深刻。
所以,这部电影的口碑比张艺谋早期类似的题材《秋菊的官司》要低,这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春节档电影的选择虽然无可非议,但也要符合市场需求。 但是,如果单靠喜剧来叙述,可能会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很难像去年的春节档那样,既有工业大片、古装悬疑、谍战又奇幻,像烟花一样耀眼多彩,像春节夜一样。
其实那些笑得够大声、不够纯粹、不够引起共鸣的退档影片,也反映了今年春节档的供需失衡,观众的口味似乎只剩下“喜剧+情感”的组合,缺乏更具包容性、题材范围更广的选择, 并拥有更丰富的流派。
春节档电影的需求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我们至少可以期待少一些怪异,多一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