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Broad Travel撰写。
十。
2、清朝200多年,长白山神秘莫测,像个难以接近的精灵。
广义的长白山是绵延2000多公里,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的山脉,东起乌苏里江畔的万达山,西起黄海沿岸的大连旅顺。 由于火山喷发而从长白山涌出的灰白色和淡黄色浮石,再加上山顶的积雪,使这座山即使在温暖的夏天也呈现出白色的光芒,因此被称为长白山。 长白山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一座神山。 长白山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辽志》和《晋史》中。 由于地形崎岖,气候恶劣,很少有人进入山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它知之甚少。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皇帝下令:“长白山是诸神万物的发源地,要为山神加冕,永远举行。 从此,长白山200多年的禁制开始了,只允许政府潜水珍珠、挖人参、打猎,蒙古族和汉族人不准进入。
此后,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艾心觉罗玄业命大臣觉罗武木一行四人前往长白山参拜,注意他的“细识”。 据研究,吴慕娜在这次访问中并没有真正看到长白山的主峰,虽然吴慕奈也看到了一潭池塘水,但长白山的水池不止一潭。 吴木讷在巡视长白山后向康熙皇帝的供书中,有一段关于长白山天池的记载:“山顶有池塘,五峰环绕,矗立在水边,清澈的水清澈,涟漪荡漾,池边无草木。 可以看出,竹kina涉嫌道听途说。
200多年后,清朝派人探长白山13次,但每次大探大,结果总是半途而废,徒劳无功。 一些测量员一进入森林就迷路了; 有的被虎狼袭击,受惊; 有的还没到山顶,见浓雾来袭,还以为祖神生气了,连忙磕头行礼,狼狈转身下山。 好在长白山被朝廷视为神山,是龙脉圣山,凡人无法接近,看也情理。
所以,每一次调查都是一瞥,收效甚微,以至于200多年过去了,长白山依旧神秘莫测,像是难以接近的精灵,隐藏在迷雾之中。
十。
3.从“长白山十六峰的名称和高度计”广告牌开始。
光佑终于登上了长白山,只见主峰千姿万奕,其长年风雨雕刻而成,山峰崎岖奇特,姿态不同,环形排列成一个大圆圈,或白或黄,或绿或绿峰,峰峦簇拥着一潭清潭的天潭, 真是震撼,激动!
在长白山主峰上,有一块“长白山十六峰名称和高度计”的广告牌,非常吸引游客的目光。 上面的介绍说,长白山这个名字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我国第一部地理专著《山海经》称它为无盐山,说长白山的主峰像盐一样堆积,但有味道却不咸,所以叫无盐山。 在汉代,它被称为山丹大岭或盖马大山。 后魏称泰山、太皇山。 在晋代,它被称为长白山。 不过,天池周边山峰的名字,却是刘剑锋在清末视察后命名的。
长白山十六座山峰的名称和高度标有16座峰,分别是白头峰、白云峰、华盖峰、三栖峰、玉柱峰、天火峰、紫霞峰、浙盘峰、龙门峰、金屏峰、卧虎峰、铁壁峰、提云峰、皇冠峰、孤隼峰、关日峰。 其中,白头峰最高,有2749米; 其次是白云峰,海拔2691米; 峰顶最短,为2,510米。
长白山十六峰的名称和高度计表明,长白山十六峰是刘剑峰于1908年命名的,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刘建峰是谁呢?
刘建峰(1865-1952),字同界,名志索道人,直隶老人,疯道士,探险长白山后,自称“天池钓鱼老人”,辛亥革命成功后又称刘大同。 他是山东省安丘市(原诸城县)人,据说是总理刘勇的后裔。 他“从小就继承了家庭教育,英俊睿智”。 八岁那年,他读了诗经,弱冠补了郡贡。 “任奉天等了12年才知道县城,有书、诗、画、版画流传下来,长白系列丛书有《刘大同诗集》。
十。
第四,刘剑峰奉命勘察长白山,历尽艰辛,克服困难重重。
清朝末年,清朝动乱,如果不是长白山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海外“访客”,或许他们也不会组织**和军队去探索长白山。 史料证明,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从正月到七月底,日韩两国人不下300人,其中不乏军人、宪兵、警察,官衔最高为中将。 这些人有的伪装成农业学者和游客,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他们被称为探险队,但实际上是调查。 接触次数最多达到三倍,覆盖了吉林全境,其蓄意觊觎中国领土的野心暴露无遗,引起了清朝的强烈不安。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清朝派人到长白山地区,对奉济两省、长白山和三江源头的边界进行实地勘察,以解决东北南部的边防问题,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和管理。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张凤台、李廷玉、刘剑峰等人奉东三省都督许世昌之命,前往长白山地区考察。 刘建峰曾任逢基边界勘测委员会副委员,同时被同行提拔为工头。
1908年(光绪34年),刘建峰率领一支测量队(包括5名测量员和16名士兵)出发。 刘剑峰带领调查人员,带头。
然而,危险来得比他预想的要突然。 一行人刚走了三十里,就遭遇了一场生死攸关的灾难,遇到了三只凶猛的熊。 好在第一次巡逻队枪法出众,一枪毙了熊,救了所有人,但这次突如其来的危险还是让探险队不得不原路返回。 一周后,他们盛装从临江出发,再次出发。
刘剑峰对长白山的探索是极其艰苦的。 他在《长白山编年史》中写道:“长白山雾蒙蒙,九云一晴,登山者相见有遗憾。 烧地和木头也很困难,不允许露天睡觉。 它的露营地离山很远,人们很难整天来回走动。 所以,因为有200多里,没有遗迹,也没有名字,所以很少有人来参观,还是很奇怪? 还有诗句:“十天登山九天,踩着两三对残余”,不能骑马爬上藤筋,切开石缝。 不再像刺山柑和蜿蜒的进行曲。 遇到雾霾时,他们手牵着手,交谈着,联系着,害怕被隔开三步之遥。 刘建峰说,最危险的时候是渡过木石江:“于迅三元,上河摔崖,腹部和背部受伤,从危险中恢复过来,睡在河边。 喝四次羊血,粘虎骨胶治病。 “白山姬勇”说得好:“白山幸好留了个知己,死而活在落马河边。 无论困难和障碍有多大,他们都没有吓倒刘剑峰。
《长白山和江岗志》真实地记载了这次调查的艰辛过程。 刘剑峰等人“进山十天,第九天遇到雨,爬坡四次,临天池两次,找木石一天,找暖河一天,找松花江源头三天。 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
长白山不仅神秘莫测,穿越深山古林、毒蛇兽、陡峭的壁层暗流、朦胧的视线、缺乏医疗救治,对于探险者来说,前无反应,后后无补给,危险往往伴随着它。 刘剑峰死里逃生,没有丝毫退路的意思,可见他精神的坚韧。
写于2024年1月11日,详见《在白山上:探长白山(7)》。
参考文献: 1]刘剑峰.长白山江岗志洛[M].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7
2]孙文才.不是为了一时的辉煌,而是为了千年的名声:刘剑峰对长白山的探索与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1994,(6):198−202
3] 温 Chu.刘大同的传奇生平[J].史学档案, 1996, (05):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