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著名的老虎画家都关注过这个意思,画中的老虎可能具有英雄气概,也可能托付了四海安定和平的美好祝愿。 近代,出现了张山子、徐悲鸿、何香凝等著名虎画家。 他们不仅追求形式和精神的兼顾,而且在造型、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上也超越了前辈,尤其在作品中非常注重时代气息。
张善子喜欢画野兽,尤其是老虎,自称“虎白痴”,人称“虎王爷”。 在苏州的时候,有个同乡朋友养了一只老虎幼崽,知道张善子对老虎情有独钟,就把老虎幼崽送给了张善茂。 张山子如宝,还给他起了个绰号“胡儿”。 林语堂评价张善子,“他画的老虎有一块肌肉,一根脊椎,一只肩膀,一只爪子,全都充满活力,纯净而逼真。 ”
张善子1930年画的《双虎》描绘了两只凶猛的老虎站在悬崖上,一只回头看,另一只愤怒地咆哮。 虎身在山上,虎身紧绷,虎头回眸,眼珠子圆怒,眼眸炯炯,竖起耳朵,虎身浓墨勾勒出虎纹,纹痕间涂上赭色, 虎尾像钢鞭一样强壮有力,尽显山王的风度和霸气。老虎环境的风景同样精致,山的秋叶被画家精致的笔触描绘出来,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衬托出画面的主题。 世人经常看到戚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他们的老虎也栩栩如生。
齐白石以画果、菜、花、人、鱼、虾、蟹闻名,画老虎的作品极为罕见。 《老虎画》打破了以老虎正面形象面对观众的传统绘画手法,只画老虎的背影,但透过老虎背扭的身影,依旧能感受到它身体的健壮和力量,虽然老虎身体两侧的秋草在摇曳, 你仍然可以感受到它对周围环境的无动于衷,国王的自尊风度。
徐悲鸿的《老虎画》描绘了一只趴在石头上的斑点老虎,转头仰望远方,警惕的目光不仅拓展了画面中的空间感,更展现了百兽之王的霸气。 画面中的老虎涂上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柔和色彩,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老虎的欲望和停止的动作,老虎背上的皮毛交错地涂有深色或浅的赭石和藤黄果,呈现出细腻丝滑的质感。
人们既热爱又尊重老虎的勇敢和威严以及国王的精神。 自古以来,画中的老虎常向四面八方看去,具有君王风范,成为驱邪避恶的精神象征。 然而,老虎有时有不同的形状。 徐悲鸿的《财神骑虎像》是对传统老虎形象的颠倒,赋予了昔日威武凶猛的老虎某种欢喜喜庆的色彩。
在《骑虎财神像》中,老虎的皮毛先染上赭石色,水不干时不画长度。
首先是交错的纹理,墨线散落在湿纸上,墨水的效果既是虚又实,自然地表现了虎毛的细腻质感。 铭文中的“赵兄”是指赵公的元帅,在民间传说中能够引来财富和宝藏。 作为一幅吉祥画,这幅画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 赵公,一个方脸男子,身穿铠甲,身披青袍,踩着官靴,威风凛凛地骑在虎背上。
这件作品是徐悲鸿应朋友的要求制作的。 这对朋友夫妇的属分别是老虎和兔子,徐悲鸿创作了这件老虎和兔子一起玩耍的作品。 画家让老虎不再凶猛,不再充满调皮,用老虎和兔子玩耍的场景来象征夫妻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
狮子和老虎是何香凝最喜欢的素材。 她画的狮子和老虎,形都非常准确生动,形态各异,有的昂首挺胸,有的独自走下山,有的坐着休息,威风凛凛,不怒而威严,由内而外都有一种王者风范。
《老虎》画于1910年,是何香凝送给黄兴的礼物。 这幅画整体以浅水笔渲染,天空中冷月,生动地描绘了黎明前夕虎在山前爬行、大声咆哮的姿态。
图:高建福、高启峰是“岭南学派”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 他们描绘的老虎咆哮着咆哮的形状,他们的眼睛极其立体透明,炽热。
这些画中的老虎凶猛霸气,娇嫩可爱,充满母性,或喜庆搞笑,体现出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构成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千变万化的老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