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准备好了年货,每年春节必备的习俗之一就是贴对联。 对联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起源于周,门两侧悬挂的长方形桃木板俗称“桃子符号”。 五代十国时期,宫廷中有人在桃子符号上刻上了对联。 据《宋史:蜀家》记载,后蜀之主孟长陵在学士张勋的桃木板上刻字,“用他不干活的、自封的笔题:'过年玉清,佳杰长春'”。
到了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称为“春贴”。 到了明代,桃符更名为“春联”。 据史料记载,明代太祖朱元璋对联情有独钟,大力提倡贴联,当时的文人也把对联视为高雅的乐趣。 有一次,朱元璋出城时,看到有一户人家没有贴春联,就去打听,知道这是阉猪家,也没请人**。 朱元璋特意为这个家庭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之路,一刀斩断是非之根”。 从那时起,春联就成为一种习俗,并一直流传至今。
对联描绘了时代背景,用工整、双重、简洁、精致的文字表达了美好祝愿,是中国独特文学形态的表达,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和智慧。 对联是内在语言的艺术,书法是直观线条的艺术。 对联书法既有对联的诗意美,又有汉字的形体美。 一副好的对联书法,不仅要有好对联的内涵,还要有好书法的外表。 说到唐代书法的代表人物,就不得不提刘公权。 刘公权(778-865年),字诚恳,书法以正规书著称,王羲之从初学,后来看了唐代著名书法,吸收了严振清、欧阳勋的长处,创造了独特的“柳体”,以力有力著称,后世有“燕肌柳骨”的美誉。 他与阎振清一样有名,被称为“严柳”,也被称为“正文四大大师”,与欧阳勋、阎振卿、赵梦甫并称为“正文四大大师”。 石碑上刻有“金刚经雕石”、“神秘塔碑”、“风苏碑”等,线条和草书有“傅试岗”、“十六柱”、“屈辱岗”等。 此外,墨迹《孟氏诏书》和《王贤志梨柱》也已流传下来。
刘公权的正规楷体以骨力和穿透力著称,笔触利落,笔锋利有力,结直有力,线条质量极为重要。 现这本喜庆典雅的刘公泉集春联送给大家,作为参考,祝大家新年快乐,书法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