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伦贝尔2月23日电(记者王磊)春暖花开,秋果丰盛。
浅析我国冰雪运动人才培养新模式。
新华社记者 张荣峰, 王春燕, 季家栋, 乐文万.
在“十四寒冬”赛场上,意外多,惊喜多。 冬奥会“四代老兵”徐梦涛、贾宗阳错失奖牌,冬奥会冠军齐光璞因伤退赛,整个冬奥会有老将的遗憾,但更是活力四射。
北京冬奥会后,我国巩固和扩大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绩,冰雪运动基础更牢固、基础更厚、道路更宽、前景更光明,冰雪运动人才培养新模式逐步形成。
火花变成火炬。 内蒙古乌兰察布凉城县滑雪场于2018年落成,是内蒙古为数不多的青少年高山滑雪培训机构之一,现有队员58人,年龄在8至14岁之间。 在凉城滑雪场设施的帮助下,凉城县持续开展“冰雪上万学生”的调研实践活动,在全县中小学开设滑雪班,让滑雪运动在这个登记人口不到23万的山水小镇普及。
据报道,冰雪运动已进入内蒙古300多所学校,有20多万青少年参加。 内蒙古冰雪运动协会带动全区40多所中小学建设校园冰雪运动俱乐部,推动组建校园冰雪运动队80余支,培养了160余名具有社团教学和管理技能的教师和技能人才。
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表示,天津从2018年开始,成立了冬季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 如今,天津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近200人,“十四届冬季”活动已派出150人参加。 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北京冬奥会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首届冬奥会雪上技巧运动员宁秦现在是吉林雪上技巧队的教练,对于这位常年在雪场上打拼的“老人”来说,中国冰雪运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期。 “滑雪越来越容易接受这项运动,以前是寒冷和危险的,但现在很多父母和孩子对这项运动的了解越来越多,这与老一辈完全不同。 大家的接受度都在稳步提高,对于冰雪运动来说,我觉得春天就要来了。 ”
去年9月在平昌冬奥会上获得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银牌的加拿大人利文斯顿(Livingston)曾执教过刘佳玉,他对中国的设施印象深刻。 “在加拿大,我们只有一个世界级的U型场地技巧,我基本上必须在那里训练,直到去年退役。 但是在中国,我见过三个世界级的U形基地,据我所知,还有一个正在建设中。 崇礼的室内场地可以克服季节限制,满足长期的训练需求。 这些设施无疑是(中国)运动员发展的有力支持。 ”
山西队滑雪教练郑云龙认为,场地安全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场地可以给运动员带来更好的训练规划,而成都和北京也建了剑峰干雪四季滑雪场,夏季也能模仿冬季的条件进行训练,气垫着陆也为安全起到了保障, 这是他当运动员时没有的条件。
第14届冬奥会“冰壶(公开组)混双冠军、黑龙江选手巴德新赛后表示,冰壶运动过去不再是东北一个家族的霸主,现在更多的是开花结果,相互竞争。 “选手的水平非常高,竞争非常激烈。 在之前的联赛中,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年轻运动员很多,冰壶的受欢迎程度迅速增加。 ”
黑龙江队冰壶教练马永军与巴德新有着相似的感受,他说:“现在南方省市的冰壶人才越来越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十二冬'和'十三冬'有了明显的提高。 ”
技术会有所帮助。 福建队在“十四届冬季”冰壶(公开组)混双比赛中获得亚军,真是个小意外。 福建冰壶男队队长臧家良赛后透露,赛前一个月,球队通过采血测量了运动员的疲劳值,然后给出了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以提高训练的科学性。 福建队冰壶教练李洪波介绍,福建队在训练中非常重视思维和技术战术训练,除了定期的体能训练外,还通过观赛、制作比赛、赛后分析等方式训练队员的思维能力。
内蒙古近年来也加大了对冰壶的投入,内蒙古冰壶队教练郭文立透露,在训练过程中,他们通过高速摄像机拍摄训练画面,然后通过软件分析冰壶路线、投掷力量等数据,让训练更加数字化和精细化。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专业的场地,也没有那么好的设备,但现在我们看到冰壶杆和平衡鞋是世界顶级的设备,训练时会有辅助电子设备。” 目前有高校等科研团队帮助运动员做数据分析和统计,让训练更加科学有效。 ”
从现在的运动员到教练,郑云龙感受到了滑雪训练方式的变化。 “现在训练的细节不一样了,现在的方式很科学,我们(作为运动员)会进行激烈的训练,也就是靠数量的积累,以前我们没有考虑过运动员的疲劳,现在更科学了。 郑云龙说,“山西队现在已经组建了科研队,我们(作为教练)会和他们沟通,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帮助孩子们进步更快,而我们当时没有这样的支持。 ”
据李克民介绍,天津每年将投入4000多元用于冬季项目团队的培训、科研和医疗团队的招聘、设备设施的维护。 天津队训练基地配备了高压氧舱、低压氧舱、液氮冷疗舱等训练设施,设施设备世界一流,其中液氮冷疗舱可以帮助运动员快速摆脱肌肉酸痛和疲劳,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宁秦无怨无悔,对现在的训练方式羡慕不已。
2018年是我比赛的巅峰时期,但由于前交叉韧带骨折,我不得不退出比赛。 现在的孩子们都发育旺盛,从小就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雪地训练,基础很扎实,这一代人会比我们走得更远、更稳健。 宁秦说,“现在的训练,各个方面都融入了科技和科学元素,职业球员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甚至包括饮食,球员都有专业的营养师,确保饮食能够完全满足训练要求。 ”
多个通道。 第14届冬冬代表北京队获得单板滑雪公开赛男子U型场地技巧银牌的张义伟目前在北京经营着一家单板滑雪俱乐部,前后培养了50多名年轻学员。
家庭联合训练大大减轻了当地球队的负担,现在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推向职业化,五六岁就把孩子送到俱乐部训练,费用由家庭承担。 10岁时,合格的球员将被转入当地职业队。 张一伟说,“当地团队人手有限,当年在哈尔滨团队,扩军后只有七个人。 在当地团队中训练一个孩子的周期通常超过10年,最终结果能否产生还不得而知。 现在,通过家族的联合培养,家族承担了前期的培训费用,有效扩大了可供筛选的人才库。 ”
作为“第十四届冬季”单板滑雪公开组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最年轻的选手,12岁的周一竹走上了自主发展之路。 五岁时,周在新西兰教练的指导下参加了日本为期八天的训练营。 之后,父亲陪周一竹去美国训练,帮助她追求滑雪梦想。 在9岁掌握了高难度的900度旋转后,周一竹在圈内声名鹊起,现在她每年在科罗拉多州训练几个月。 2023年,周一竹在冬山露水巡回赛中获得第二名。
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实施的跨界、跨学科选材政策,在本届冬奥会上开花结果。 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击败贾宗阳、王新迪等著名选手夺冠的河南队少年陈硕还不到20岁,是2018年通过跨界选拔从体操队转战冬季运动的队员。 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铜牌得主刘璇驰,六年前在山东开始体操,六年前在河北转战滑雪,她是唯一一位在这项比赛中尝试三周跳台的女性。 在女子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比赛中,山西队参赛选手全部由10至12岁的小朋友组成,10岁的张淑琪原本是练习轮滑的,2020年通过测试进入山西单板滑雪队。
李克敏非常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联合培养模式,认为联合培养不仅拓宽了北方冰雪运动队的人才出口,也促进了南方后起步队伍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广冬季运动,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鼓励冬季运动传统较强的省份和起步较晚的省份联合培养运动员,实力强的省份将为双方提供一定的资金共同培养运动员,这对动员全国竞技冰雪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动员作用。 李克敏表示,冰雪人才的引进和合作交流,有力带动了天津冬季运动的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 22岁的李天马是第14届冬奥会男子自由式滑雪公开空中技巧组亚军,他认为齐光璞、贾宗阳等老将的经验,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们的很多经验都来自他们,他们可能走了很多弯路,我们直接进入直道,我们直接进入冲刺。 李天马道:“和国外高手相比,其实动作难度差不多,差距是经验,经验积累起来,层次就会上来。 ”
宁秦表示,雪上运动需要时间来沉淀,与欧美相比,我国的雪上运动起步较晚,要赶上别人几十年走过的路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还需要时间来弥补。 “当外国运动员经常滑雪时,他们会做出选择,比如雪上技巧或U型场地技巧。 中国可能会在滑雪基础还很差,运动员基础不够扎实的时候直接开始练习,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很难完全改变。 ”
回顾自己的经历,秦宁认为,中国滑雪教练的经历是一个吸收和转化的过程。 作为最早的雪上运动员之一,她觉得当时的队员和教练了解不多,所以只能请外援教练向他们学习,但外籍教练和中国选手的磨合期很长,磨合期过后,外援教练的执教周期可能就结束了。
我不认为第一年外教告诉我的是真的,但三五年后我才明白外教一开始的意思。 宁秦回忆说,“我们这群老队员当教练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国外经验,与年轻球员的磨合期更短,沟通更顺畅,对球员的训练习惯有了更好的了解,执教周期也会更长。 从长远来看,优秀的本地教练会更好地工作。 (参会记者:赵泽辉、恩浩、戴金荣、刘义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