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践,通俗易懂,通俗易懂,通情合理。
混合动力车是增程车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今天,它仍然是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大多数选项可能会在未来两年左右扩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未来的范围扩展与当前的范围扩展有很大不同。
李氏公司CEO李翔公开喊话:“中国自主品牌还在使用多级DHT,车企未来一两年将转向增程式技术路线。 而国内的吉利、长城老板们也在空中回应,“坚决不使用增程”。
对于车企来说,增程门槛相对较低,高速油耗明显高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管你是否认同李湘的观点,有两点大家基本认同,李湘是顶尖的产品专家和营销大师。
但李湘为什么时不时地挑起这个话题呢?事实上,这是一个聪明的营销策略。
毫无疑问,续航里程的技术门槛是混合动力车中最低的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由发动机高速直接驱动,效率更高,可以达到95%左右。 为了使发动机在不同转速段的高速下以最高效率,一些厂家开发了两速和三速机械传动机构,用于直接驱动。
增程是发动机只用来带动发电机发电,高速行驶时,发电过程中有损耗,电机电能有损耗,所以发动机动力转换到驱动的最终实现率在80%以上。
增程式的高速油耗比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高出10%左右,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验证。
然而,插电式混合动力增加了变速箱机构,增加了研发成本,增加了制造成本。 需要有专门的传动系统团队,也需要有变速器开发经验,也需要有可靠的传动制造能力。
从电力控制方面看,增加了电力系统的控制复杂度。 在功率控制方面,既要协调发动机和电机的直接配合(加速时电机会介入),又要协调油电工作状态的平稳转换。
Lee认为为什么总引发范围扩展和插件混合之间的争论
为什么李湘时不时地总是抛出扩程最好这个话题?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营销策略,在大家争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李湘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因为,只要还有争论,这似乎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大多数对汽车不太了解的朋友自然会这么认为。 就连认识一些车的朋友,也会下意识地觉得,这确实很难确定。
两年后,就没有必要讨论这个问题了。 因为人们的注意力会转移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智能驾驶上。
电池技术的发展使混合动力车型的范围成为可能急剧增加
从近两年电池技术的发展速度来看,基本上是一年一步。 就在几天前,蔚来刚刚直播了半固态电池的续航时间。
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使得在相同的位置和空间内,可以大大增加电池的功率,从而增加续航里程。
据本田统计,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仅占纯油实际使用量的4%。 当然,这个数字是在车主总是担心及时充电并支付一定充电时间的前提下实现的。 换句话说,业主仍然需要付出一定的额外精力和时间。
当混合动力车的纯电标定续航里程一般可以达到300km时,即使没有上门充电,车主也基本不需要刻意担心及时充电,可以达到纯电驾驶的比例。
充电速度的提高大大降低了纯油的使用比例
800V高压快充,可实现每秒一公里的快充,一般充电5分钟即可增加两年后续航里程300公里。 即便是现在,如果没有800V高压快充,新的中高端车型也不敢露面。
高压快速充电站将很快被覆盖。 华为宣布将在两年内建设超过20000座高压快充站,而随着社会力量的推动,可以说,两年内,高压快充站将遍布城市地区和许多地区的高速服务区,超过加油站。
人们单程高速长途行驶里程大多在300km以内,高速耗电量比较大,再加上空调,这样的里程在中间的功率就足够了。
而人们习惯在300公里的长途距离上几乎要在服务区停车一次,以方便休息,这段时间就足够充满电了,不用刻意就可以做到全纯电驾驶。
以上变化使人们不再纠结于纯油的高速油耗
当纯油行驶的比例越来越小的时候,谁在乎纯油行驶的油耗增加的延长续航里程呢?
假设一辆汽车每年行驶 1 辆5万公里,按油耗的10%计算,一年油开1500公里,按1升每百公里油耗差,也是15升汽油、每升油9元、135元的差值。 也就是说,增程器一年使用135元以上。
当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到这样的境地时,汽车制造商真的没有必要直接驾驶。 更不用说额外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了,即使车主将来会支付超过135元的变速箱维护费用。
他的范围不是这个范围扩展
以上分析是两年后纯电动电池寿命、充电速度、高压快充站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中的普及情况。
现在范围扩展做不到了,所以是一样的范围扩展,概念完全不同。
只要理想的品牌形象不受近两年增程器门槛低的影响,就达到了目的。
结束语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汽车的智能驾驶突然爆发,技术实现也突飞猛进。
人们在选择汽车时几乎把智能驾驶的能力放在了前面,选车的重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智能驾驶面前,混合动力汽车在高速油耗上的差异根本不是问题。 因此,估计李湘会抛出更多智能驾驶的话题。
在实现智能驾驶方面,增程器在实现智能驾驶方面比混合动力直驱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它一直是电驱动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