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紫涵的妈妈”似乎一夜之间走红,很多人顺势模仿“紫涵妈妈”的语气,网络上掀起了一阵“我们的紫涵”风。
可能有朋友不知道紫涵的妈妈是谁,跟踪“我们家紫涵”是怎么走红的。
子涵的妈妈“因为一段聊天记录而走红。
一位妈妈问班组的老师:“我家子涵早上去的时候还好,但放学后被蚊子叮了,幼儿园照顾孩子吗?”
有的家长看不出来,有的家长说“被蚊子叮咬就是这么大的仗”,有的家长说“你的孩子家里没有被蚊子叮咬过”,家长回答:“不咬孩子,一定不疼!”
就因为这张对话截图,子涵的母亲走红了,从此出现了“子涵文学”的一派。
网友们也纷纷跟风,紫涵文学在网络上占有一席之地。
同一个家长,看到这个之后,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
很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对孩子过分关注的父母,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过于紧张。
我特别能理解这部分父母,包括这位子涵的母亲,当她一个人照顾孩子的时候,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照顾得很好。
自从成为母亲以来,我也有过这样的阶段,孩子就是一切,而当母亲太投入了,因为过度紧张,我可以预料到所有不好的情况,每天都很紧张。
陷入这种情况后,很难,也无法接受孩子在学校被蚊子叮咬。
这只是一件小事的极小代表,有很多事情是这样的父母无法接受的。
有朋友因为儿子在幼儿园跳舞时被另一个小男孩推搡而崩溃,她过度联想,以为儿子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校园霸凌”。
这是敏感和过度教养的结果,以至于当孩子被置于群体环境中时,心会紧紧咬住,难以平静下来。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我相信这个理念。
家长特别紧张,孩子特别娇气,学校里发生的一件小事,如果家长太关注,在孩子眼里,小事就变成了大事。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到了幼儿园、幼儿园后,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会减弱,换老师对他们影响不大,但会更关注同学。
但是,如果一个班级换了老师,家长过分关注,当着孩子的面大谈特谈,传达出“我的孩子很依赖这个老师,我们不接受”的信息,孩子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抗拒情绪,不会接受老师的换人。
与生俱来的性格的人真的不多,都是后天因素的影响。
如果孩子过分关注和过度培养,结果是孩子很难适应群体环境,变得非常敏感、脆弱,相对不那么独立。
我相信这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一面。
不同的人对孩子是否及时满意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要及时满足孩子,这样孩子才能有安全感,也有人说要延迟孩子的满足,让孩子越来越独立、勇敢。
事实上,脱离现实,向任何极端倾斜都是没有好处的。
及时的满足和过度的关注会成为“子涵的母亲”,延迟的满足可能会让孩子缺乏爱。
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年龄,选择如何调整我们的养育方式。
在2岁之前,孩子基本没有任何认知,他们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他们需要父母和家人给予极大的安全感,这将成为他们性格的底色。
养育孩子最累的阶段不应该是孩子读书之后,而是在2岁之前,因为我们必须以孩子为中心,及时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
做起来并不容易,一旦你上了这个角色,做起来就不难了。
但是,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发展积极调整我们的养育方式,如果保持“以孩子为中心”、过分关心的状态,一不小心就会变得“溺爱”。
随着孩子认知、智力、行为的发展,我们必须根据孩子的个人情况来调整状态,简而言之:让孩子在什么年龄做什么。
一个2岁的孩子因为拿不到玩具而哭泣,我们可以容忍,给孩子很大的安全感,但一个4岁的孩子还是因为拿不到玩具而哭泣,妈妈应该给孩子一点“色彩”。
不用骂,不用生气,不用崩溃,最好的办法就是冷眼相待,引导孩子“做自己的事”,如果孩子继续哭,那就让他(她)冷静一会儿,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以为所有的大人都能被他(她)处理得了。
渐渐地让孩子远离家庭中的“中心位置”,不是因为不爱,而恰恰是出于对孩子的责任,必须去做。
孩子总是要走出家庭,走出家庭的温暖怀抱,融入集体,适应集体,学会独立处理人际关系。
所以,子涵的妈妈们,我们应该好好想想,我们能做些什么,才能成为对孩子最负责任的育儿方式,是一味地让环境以孩子为中心,还是引导孩子适应环境,逐渐放开自我
跳出来客观思考一会儿,这个选择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