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签订了涵盖不同护照的免签协议,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华旅游、学习、生活和工作。 由于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广泛使用以及外籍人士在中国使用银行卡和现金,支付习惯存在一定差异。 那么,外国人在中国支付面临哪些困难呢? 他们觉得方便吗?
根据一些在华外国人报告的情况,有的人不熟悉移动支付,有的人已经适应了移动支付,有的人对移动支付有顾虑,比如能不能上网,认不出自己的银行卡。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一段时间的外国人告诉记者,他们在熟悉移动支付后,在中国也有了新的体验。 例如,在中国生活了18年的阿杜与我们分享了他的支付神器——他的智能手表。 在中国生活了10多年的夏娅告诉记者,她觉得自己的生活离不开移动支付。
两个主要机场开放。
海外宾客支付服务示范区。
为进一步满足在华外籍人员对支付便利化的需求,不久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海外宾客支付服务示范区正式开通。
记者注意到,海外客人支付服务中心的具体位置正对着机场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到达的B出口。
记者看到,服务中心的ATM机、自助兑换机等设备支持多语种服务,服务台上摆放着各种宣传单张,电子屏幕散发着《海外客人支付服务指南》,为海外客人介绍各类支付服务的获取和使用流程。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服务中心的成立,是为了为海外人员一到华就提供支付服务咨询和帮助指导。
海外宾客支付服务中心服务专员孟彤宇:我们现在可以支持“洋卡绑定”,然后(国外)客户会觉得在中国消费可能更方便。 然后会有**微信或支付宝,绑定他们的海外卡,进行购买,并咨询这方面的在线支付(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
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优化支付服务。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会议,推动支付服务优化,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出多项措施,为外籍人员等群体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具体措施包括:促进重点场所、重点商户接受境外银行卡,有效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 坚持以现金为底线定位,持续改善现金使用环境,提升外汇兑换和现金服务水平。 同时,要求重点场所必须支持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样化支付方式。
为优化在华外籍人员支付服务,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相关负责人也提出了更具体的措施。
中国银联:多措并举突破支付堵塞
中国银联表示,已推出多项集中资源、投入资源的措施,与行业各方共同构建受理网络,推动支付服务尽快实质性优化和完善。
据介绍,中国银联将投资30亿元联合商业银行、收单方等方,共计投资来源,并将资金用于餐饮、文旅、酒店等重点场景,部署受理终端、岗位受理标志,大规模改造优化线下卡及非付款受理环境。
中国银联常务副总裁胡浩忠:我们计划在全国40个重点城市覆盖食品、住房、交通、旅游、购物、娱乐、医药、学习等8大类24个场景。 然后,通过刷银行卡、手机支付(支付)、扫码等方式,覆盖全场,进一步提升来华人员的支付便利性。
同时,中国银联还将加强与银行卡协会、清算机构等各方的合作,加快推进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实现各种支付工具的无障碍受理。 加快银联与国际银行卡协会网络双向开放,在规则、标准等方面与其他清算机构进行协调。
中国银联常务副总裁胡浩忠:我们已经与海外机构联合发行了200多个海外(电子)钱包(支持)。 海外,银联已发行23亿张银行卡,可作为“外卡绑定”和“外包内用”,与支付机构合作,进一步推动我们(支付)条码的互联互通。
据介绍,未来,中国银联还将重点加强与当地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加快解决地铁等不支持接受银行卡不付款的出行场景等问题,优化出行卡产品设计,让银联、银行等支付产品在各种场景都能使用, 不断提升外籍人员来华等各类群体的支付体验。
专家:便捷支付需要全链协调。
专家表示,要解决外国人在华支付问题,既要有制度安排,又要有技术建议,需要全链条、全场景的协调开放。
兆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便捷支付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除了将便捷闸门向前推进外,还要加强旅游景区、演出展览、交通等日常消费领域的拓展,这需要全链条、全场景的协同开放。 财政、商务、文化和旅游、交通等部门以及各类市场主体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不断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
专家表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优化外国人在华支付场景,提升支付体验,有利于进一步拉动中国消费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