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宗宇
图片由广汽集团提供。
202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3月4日在北京拉开帷幕。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3月3日启程赴京出席会议,聚焦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智能化、国际化发展痛点,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继2023年汽车消费、国产芯片应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等建议之后,今年,随着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进入新阶段,冯兴亚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的具体内容,带来了关于制定智能驾驶法规和标准的5条新建议和1条提案, 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节能汽车开发、整车规格芯片产业链开发及汽车出口等,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汽车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多环节推进,加速实现“双碳”目标。
“双碳”目标已成为全球共识,电气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动力电池的发展水平与汽车产业的电气化转型进程有关,但目前的动力电池标准仍存在冲突、标准化不足等问题,导致研发成本增加、产业链协调困难、资源浪费、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充电和交换的标准并不统一。
一是缺乏全固态电池标准等问题,冯兴亚提出了统一大功率充电标准和换电标准等建议,探索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
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的建设。 然而,这些发电方式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传统电力系统的调节模式难以驾驭。 再加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电力供需难度叠加。 电动汽车可以作为移动储能单元,通过与电网的集成和交互,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快速响应的分布式储能,为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此,为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的双向互动,冯兴亚提出了完善技术和标准体系、完善电价和电力交易机制、加大示范应用等建议。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对燃油车的关注度有所下降。 冯兴亚认为,节能汽车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从市场发展阶段来看,燃油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汽车市场的主流。 此外,对于该国的整体能源战略,汽车行业的转型存在过于依赖单一能源路线的风险。 节能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补充,是一种既能稳固汽车产业基础,又能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又能为实现“双碳”目标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的选择。 为此,冯兴亚建议尽快出台节能车中长期专项规划和扶持政策,完善税收、限购等配套措施,加大对节能车的积极引导力度,提高社会对节能车的认可度。
推动芯片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
在新能源汽车生态布局大踏步前进的同时,芯片产业在关键技术领域仍存在“卡脖子”问题。 产业自主可控能力成为影响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取得了许多突破,但国内芯片产业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 针对汽车产业的“卡脖子”,冯兴亚去年首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会议时,就提出了大力提高国产芯片应用率,从政策层面加快产业转型引导,加快完善汽车芯片配套措施的建议。 在今年的两会上,针对国内汽车芯片设计技术的不足、核心制造整体落后、芯片应用覆盖不足、生态不健全等问题,他还提出了克服设计短板、提升制造能力、加强车端应用、完善应用支撑等建议,体现了对芯片应用国产化的高度重视。
优化出口扶持政策,多措并举护航汽车出海。
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国汽车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正在积极进军海外市场。 基于现有优势和新赛道,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成为全球市场的领跑者。 根据中国协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量为414辆0万台,同比增长63辆7%,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汽车出口已成为拉动汽车产销增长的重要引擎,但由于海外品牌跟进速度加快,营商环境复杂,汽车出口仍面临巨大压力,国家急需援助。 例如,汽车出口全流程运行机制需要优化,汽车出口配套服务需要不断完善。 因此,冯兴亚提出了推进行业国际合作、协调出口共性问题、优化出口监管机制、加强信息运输能力建设、多措并举为走出去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等建议。
明确法律责任认定,加快智能汽车发展。
围绕汽车行业改革下半年的重点智能化,冯兴亚还提交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明确智能驾驶法律责任的提案,呼吁从立法方面加快智能汽车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迅速,使用场景不断扩大,但在立法进程上一直没有突破,法律滞后带来的弊端逐渐显现。 国家计划在2025年实现智能驾驶汽车的规模化生产,智能驾驶汽车上路试点工作也将在2023年11月启动。
为此,冯兴亚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加机器驾驶员的定义、责任分工等,实现智能驾驶法律基础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突破,并建议加快研究制定更为完善的智能驾驶专法。
风大,扬帆起航,是时候砥砺前行了。 作为汽车产业的一员,广汽集团将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万亿元广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企业,为建设汽车强国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