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人通过后台给作者留言,指责作者没有使用“作者已经指出”这句话。基本含义是作者不应该谈论他过去的一些预测,因为言辞更加激烈和咄咄逼人,所以不会被截图公开展示。
另外,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人了,之前也遇到过两个人,所以在这里稍微回应一下。
作者确实偶尔会引用过往的文章,谈起自己之前的预测,因为作者的风格不喜欢那种“不能提前预测,只能事后解释事件的合理性”。 当然,因为之前的预言已经应验了,难免他心里会有些得意。
就笔者而言,虽然不能保证一切都会准确无误,但笔者过去的很多判断确实是准确的,并且已经应验了,所以我就随意举一些例子。
不要远谈,我们来谈谈俄乌战争。
1、在《俄乌战争:战前三》中,作者预言了三件事:
答:据预测,“俄罗斯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战争泥潭”。 看看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三年了,俄罗斯已经深陷战争了吗?
B:据预测,“俄罗斯只能打乌克兰”。 俄罗斯进攻基辅之初,也从哈尔科夫、敖德萨等方向的各条战线上发动进攻,最后兜圈子,现在却跑到乌克兰去了? 就连已经被占领的赫尔松,也主动放弃了。
C:预测“第三世界将不可避免地帮助俄罗斯”。 现在看,朝鲜和伊朗直接大力提供军事援助,伊朗提供了数百枚导弹和无人机,朝鲜在半年内提供了350万枚炮弹; 还有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欧佩克+正在竭尽全力提高油价,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也没有孤立俄罗斯。
这三大预言是作者在俄乌战争开始前做出的,而且不仅仅是在战后才被宣扬的。
在美国提供毒刺标枪不得不谨慎,坦克战机更是忌讳的时候,作者在《第五预言》中说西方坦克和F16迟早会抵达乌克兰,现在成真了吗? 也有人说俄罗斯有内乱的可能性,后来瓦格纳和纳瓦尔尼有没有发生叛乱? 现在他们都死了。
2、俄乌战争爆发时,大多数人认为其发生的原因是“北约东扩”。 然而,在“俄乌战争,普京透露了自己的真实目的,根本不是北约东扩! “,作者指出,俄乌战争的真正原因不是北约东扩,现在让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
现在有两点可以直接确认:
首先,现在连俄罗斯自己都不再提到“北约东扩”;
其次,北约已经向东扩张到瑞典和芬兰,而且是在俄乌战争期间这样做的。 如果“北约东扩”的理由成立,那岂不是一记耳光? 这难道不意味着俄罗斯输掉了俄乌战争吗? 显然不是。
3、在《过去所有的不幸! 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俄罗斯可以做出危险的举动! 笔者曾多次提出,在芬兰加入北约之前,俄罗斯应该组织一支庞大的军队找芬兰的茬,典型的做法是说芬兰某块领土有争议,俄罗斯想收回,以阻止芬兰加入北约。
现在,两年多过去了,俄罗斯是否组织了列宁格勒军区来对抗芬兰和瑞典? 唯一的缺点是为时已晚,芬兰和瑞典几乎肯定会加入该条约。
4.在《乌克兰打败俄罗斯的必经之路》中,作者指出,乌克兰很难正面战胜俄罗斯,唯一能与俄罗斯作战的办法就是打持久战,乌克兰不应该指望打败俄罗斯,只要能迫使俄罗斯妥协, 这将被视为一场胜利。
事后看来,情况是否如此? 当初,乌克兰以各种方式进攻,组织了几波春秋大**,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现在主动从被称为马里乌波尔第二亚速斯塔尔钢铁厂的阿夫杰耶夫卡撤退,知道迟早会失去,以免与俄军决一死战,而是打击俄罗斯能源、铁路和**预警机等战略资产。 它还介绍了乌克兰军队在运动中不断歼灭俄罗斯的活力。 观察乌军目前的打法,是不是像作者之前说的那么?
另一个例子是巴以冲突。
1、起初,很多人认为巴以冲突爆发的原因是哈马斯试图阻止沙特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
作者的文章“时至今日,巴以冲突的真正原因应该比较清楚! 真正的原因是,美以为了阻止中东大和解,破坏金砖国家态势,搞了战争和混乱,而哈马斯只是被以色列捞出来执法。
现在让我们看看,是这样吗? 说 3 点:
答:到目前为止,在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伤亡人数远远超过其报复的需要; 现在已经将近半年了,远远超过以色列的报复要求;
B:美国不断向以色列派出**,并不断利用否决权否决联合国停火协议,这显然是因为它不想让中东战争停止,想让中东战争继续燃烧下去。
C:如果说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导致了目前的巴以冲突,就等于说塞尔维亚青年暗杀了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错误的。
2、在“加沙隧道”中,谨防以色列的 2 个杀手锏! 作者警告哈马斯阻止以色列的海上袭击,但这发生了吗? 以色列确实利用地中海的海水淹没了哈马斯的隧道。
像上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所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只是最近的例子,稍早一点,比如2020年的美国,当时很多人都在说特朗普会赢,笔者以为拜登会赢,甚至后期拜登和特朗普的票数都是准确的——306:232。
还有过去中印之间的对峙,加勒万冲突,双方已经有几十万大军在前线,当时很多军事专家都表示会打,笔者的判断是否定的,根本原因是中印双方都不会错过自己的**发展窗口, 不费吹灰之力打,以后是这样吗?
再举个例子,笔者n年前一直在喊“未来是算法和算力的较量”,而我却没有改变说辞,现在芯片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世界都在争夺的东西。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就不一赘述了。 笔者无法准确判断一切,未来也会有不确定的时候,但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些重大的事情并没有出现重大的偏差。
作者偏爱的风格是试图提前判断事件,而不是在事后解释事件的合理性。 而且,为了防止读者认为作者在胡说八道,每次都会发布过去言论的来源。 另外,作者不喜欢太啰嗦和累读,喜欢简明扼要地解释应该说什么。 总之,这就是作者的风格,如果有些同志不开心,请多多包涵,如果真的觉得不开心,那就没办法了,作者很难让大家喜欢,请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