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顿饭差点把我关掉! ”
晚上10点,表哥在微信上生气地向我抱怨。
她说,晚上亲戚朋友吃饭时,她正夹着一块鱼和肉,对面亲戚家的8岁儿子突然疯狂地转动了方向盘。
表哥筷子上的鱼“啪”的一声,掉进了刚端上来的一碗热汤里。
有些尴尬的表哥连忙拿起汤勺把鱼捞出来,没想到对面的熊孩子把转盘反转了。
热腾腾的油汤洒在表哥的白色羽绒服上。
看着表哥的油,熊孩子的母亲笑着说:“孩子不懂事,不要管它。 ”
母子俩一副冷漠的样子,这让表哥的心像吃了一只苍蝇一样恶心。
“他还是个孩子。 这是无数熊孩子父母的经典名言。
作为一个9岁孩子的妈妈,我其实能理解一个妈妈在孩子遇到麻烦时想要“把大事变成小事,把小事变成小事”的感受。
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你是那个屡屡被熊孩子冒犯的人,你还能做到你说的“不在乎”吗?
很多家长平时无视教育规则,习惯于无原则地放纵孩子惹麻烦,没有意识到自己“关爱孩子”的溺爱,其实才是对孩子最深的伤害。
《正面管教》一书说: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规则的爱就像裹着砒霜的糖衣。我们看到的越多,我们发现的就越多一个没有规则的家庭远比贫穷更可怕。
《家庭教育》中有一句名言:有规律的自由,才叫活泼; 没有规则的自由被称为放肆;
一旦活泼不守规矩,就变成了无稽之谈; 一旦自由失去了规则,它就会变得自以为是。
但很多时候,是孩子的父母助长了这种胡说八道和自以为是。
曾经有一则“电影院里的女人被熊孩子的父亲踢到脑子里”的新闻,引发了全网的热议:
王女士在看电影的时候,后排的小男孩不停地踢她的椅子。
起初她温柔地劝阻,但男孩完全不理会,仍然玩得很开心。
她只好站起来狠狠地拦住她,没想到男孩的父亲不仅不关心教儿子,还怒气冲冲地踢了王女士的椅子,对她大吼大叫
信不信由你,老子一巴掌打死了你! ”
带着那狰狞的模样,王女士突然发现,这个熊孩子的“坏根”就在这个咧嘴笑的父亲身上。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严重缺乏规矩感的父母。
当他们的孩子明显被冒犯时,他们喜欢不分青红皂白地包庇和纵容;
他们最擅长把一个道歉就能解决的问题变成一场大规模的闹剧,让孩子成为人人都讨厌的熊孩子,让自己成为万千人指代的熊爸妈。
孟子曾经说过,没有规则,就没有圈子。
规则是世间万物的规范,也是一种不可逾越的比例。
心理学教授李美瑾分享了一个被无数网友称赞的育儿故事。
女儿小时候,因为想买玩具在商场哭,被拒绝了。
李美瑾既不妥协,也不责骂,而是抱着女儿回家,陪她哭到筋疲力尽。
女儿无法用尽全力打动母亲,只好放弃。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提出过任何无理的要求。
古人曰:“*不自在,不自在。
最好的教育一定是让孩子懂得规则中的生存之道,才能更好地站在社会上。
了解规则往往是保护孩子不撞到南墙的基本保证。
但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分不清自由和放纵的界限。
他们总觉得定太多规矩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却不知道失去规矩的自由才是伤害孩子生命的罪魁祸首。
那些没有得到纠正的错误行为就像定时炸弹,让孩子在某个时候误入歧途,当他们犯了大错时,他们已经后悔了。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悲剧,通常是由缺乏规则感的“熊孩子”引发的。
贵阳有个10岁男孩,他从高楼上扔下灭火器,砸在两个孩子的母亲头上。
最终,老二的母亲因救助不力而死亡,男童家属也被判处罚款78万元。
仅仅因为一个孩子的胡说八道,就导致了一个人的死亡,一个家庭背负着巨额赔偿的悲惨代价。
类似的报道仍然很常见。
都说探索是孩子的本能,玩耍是孩子的天性。
但如果探索没有限制,它就会成为犯罪;
如果失去了游戏规则,很容易造成悲剧。
一个家庭,就像一辆行驶的汽车,明确的规则就像方向盘,一旦方向盘损坏,车身就会偏离,汽车就会被毁掉。
一个不懂得制定规则的家庭,远比贫穷更可怕。
心理学上有一条“海恩定律”,它说,每一起重大事故的背后,一定有29起小事故和1000起隐患事故。
也就是说,孩子在犯大错之前,已经犯了无数个小错误,却一次又一次地被父母忽视或纵容。
相反,那些人生道路特别顺利的孩子只是因为父母在童年早期就已经擅长导游的角色。
里根,这位前美国人,因在11岁时偷偷燃放烟花而被罚款125 美元。
他的父亲没有帮助他支付罚款,而是借给他 12 个5美元,这样他就必须在一年内还清。
为了还清债务,里根不得不一边上学,一边在餐馆洗碗和洗碗,或者捡拾垃圾以省钱。
为此,里根吃了很多苦头,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了责任的分量,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荀志斋记说:“爱儿子不教,就是不爱他; 没有好的教学就像没有教学一样。 ”
有人说,如果你不教你的孩子正确的做事方式,就像不教他们一样。
在家庭中,清晰明了的规则往往陪伴孩子一生,引导他健康成长,教他反省自己的错误。
只有懂得如何为孩子定规矩的父母,往往才能培养出守规矩、懂大局的优秀孩子。
甘家座右铭中有一句名言:
父子俩的严格是不能限制的; 对血肉之躯的爱不可能简单。这是关于教育孩子,不仅要给他最好的爱,还要实时为他制定规则。简是孝顺的,倔强是迟钝的。
爱孩子是母鸡的事,但懂得制定规则是父母最大的责任。
纵观最有效的教育,通常是父母的“规则感”被阐明。
在绘本《我会永远爱你》中,有一段母子对话的场景,堪称给孩子定规矩的典范:
孩子阿里问:“如果我把枕头弄得满满的羽毛,你还爱我吗? ”
妈妈笑着说:“我会永远爱你,但你必须把你的羽毛收起来。 ”
阿里又问:“如果我把油漆洒在我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
妈妈摸了摸他的头说:“我会永远爱你,但你必须给妹洗澡。 ”
这位母亲坚持认为她的儿子应该为他的错误负责,同时强调“我会永远爱你”。
你看,原来“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两面,而是可以完美地互补、相辅相成。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为孩子制定规则,让他们更容易被接受呢?
《让孩子独立的21个窍门》一书告诉我们,为孩子制定规则最有效的方法,通常需要父母做三个细节:
1.制定规则时,要把孩子的真正需求放在第一位。
只有当父母把孩子的正当合理需求放在首位时,他们才会不会受到规则和需求之间巨大冲突的阻碍。
2.规则的制定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参与。
当一个孩子成为规则制定者时,他的合作通常会成倍增加,他的自我控制感也会增强。
3、制定规则时,要多举例,不要讲道理。
用生动的案例告诉孩子为什么他们应该制定规则,这比简单粗暴的说教和管教要有效得多。
生活就像一场游戏,到处都有既定的规则。
不懂规矩的孩子往往会走很多弯路,不断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尝试和一次又一次的错误;
而那些从一开始就有规矩感的孩子,通常都能避免犯错,轻装上阵,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说:
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性格,收获命运。看似冰冷的规则,往往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命运。
如果说规则是教育的基础,那么规则就是孩子成长的盔甲。
比尔·盖茨还说,父母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用规则来约束他们。
作为父母,只有让孩子遵守规则,理解规则,才能真正茁壮成长。
规则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保护伞”。
让孩子懂规矩,遵守规矩,才是父母为孩子铺的最光明、最平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