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工业互联网是在工业网络、云计算、现代通信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形成于21世纪10年代。 美国坚持市场化原则,工业互联网以巨头企业和资本为主,更以软件为驱动; 德国更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注重整体产业形态,硬件驱动占主导地位; 在云平台的基础上,中国以政策为驱动,不断向前迈进。 总之,由于不同国家对工业基因和工业技术的积累不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也不同。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表现为市场主要由政策和补贴带动,需求主要来自国有企业和一流部门,产品和服务仍处于研发和逐步完善阶段。 那么,经过近七年的发展,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哪些变化和不变的方面呢?
要讨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变化和变化,我们必须首先从了解工业互联网的架构和参与者开始。
工业互联网架构——以平台体系为核心
工业互联网主要由网络、平台和安全三个服务系统组成,其中平台系统是核心,平台系统的核心是平台层。 平台层主要包括四类平台:数据集成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工业AI平台、技术赋能平台,其主要服务有两种类型:一是围绕数据资产价值挖掘提供的一系列数据集成、处理、分析等服务; 其次,它专注于第三方服务和客户自己提供的开发工具。 那么谁是平台层的主要参与者呢?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主要参与者,六大类型的玩家,各有优势相继登陆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层,平台层的玩家主要有六类:有六类参与者:制造参与者、传统软件参与者、互联网参与者、ICT企业参与者(包括传统IT厂商和电信运营商)、泛数据治理参与者以及设备和物联网参与者。 例如,大型制造制造商有两个核心优势:对行业诀窍的深刻理解和企业本身是需求方,其沉淀的机制模型和提出的产品和服务可能更容易满足需求方的需求属性; ICT和互联网公司拥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基础能力; 泛数据治理企业具有较强的垂直培育能力,是PaaS层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这六大品类中,各大制造业厂商凭借在产业领域的深厚知识,优先布局,基本完成了“产品-项目-平台、生态”的整个路径,暂时领先于各类企业。
在了解了工业互联网的架构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主要参与者之后,我们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参与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了适当的总结和总结,我们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参与者提出的围绕数字化和价值挖掘的服务近年来没有变化, 但平台玩家对市场需求(包括使用对象、使用场景等)的理解和把控,随着市场服务经验的积累,得到了提升。此外,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深度和方向得到浇灌,平台玩家的发展思路开始从平台建设向平台运营转变。
工业互联网平台不变——围绕数字化和价值挖掘的逻辑没有改变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是以数据为资产,完成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转化。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是释放企业经营活动形成的数据资产价值,其中“如何使用数据,如何构建数据价值”等是平台企业需要考虑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市场上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能力主要有两类:一是基础服务能力(如底层支持、技术支持等),具有较强的通用属性; 二是围绕数据生命周期提供服务,涵盖数据采集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知识沉淀与调用、数据可视化应用等全周期,涵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 从输出服务体系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已初步形成PaaS平台基地+生态共建、应用APP、综合解决方案等服务。
工业互联网平台变革——服务边界拓展,服务工具简化
自2015年提出工业互联网发展以来,工业互联网服务市场的整体逻辑没有太大变化,围绕数字化和数据价值挖掘推出了各种产品和服务。 但随着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和自身需求的提高,供给侧的产品和服务向三个主要方向演进:1)覆盖范围更广,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端,边缘层、生产层和应用层的协同管理和赋能属性更强;在需求实现方面,覆盖较长服务链的新型平台正在逐步涌现,比如橙云,它专注于产品经理从产品构思到实施的服务。 2)平台正在向细分化发展,趋于运营:一是对于细分化,主要集中在业务场景上,一方面,根据应用场景,将单个平台划分为多个平台(如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AI平台等);另一方面,注重赋能管理的厂商和一线产业专家层出不穷。其次,在运营方面,相对成熟的平台已经开始在生态建设和知识沉淀方面下功夫,试图增加变现的可能性。 3)加强易用性,尽量让更多了解工业生产经营“跨壁垒”的人使用相关产品和服务,放大服务价值。
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和服务的变化如下:
拓宽服务范围,从虚线到线性。 在场景方面,将逐步开放赋能,向各个层面(如生产层、应用层)拓展。 在需求实现方面,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增加服务链的复杂度和服务场景的多样性,满足不同主体、不同环节的需求。 它也是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基于不同的企业基因和能力,平台的定位不同,提供的服务逻辑链也不同。 例如,FII等,基于自己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直接满足客户需求; 树根互联通过P2P2B模式提供服务,即以平台为底层服务能力,赋能合作伙伴满足市场需求; 卡奥斯与平台的生态伙伴和非生态伙伴合作,在平台上实现客户的需求; 橙云为了满足某款产品的出现,不仅提供工程师协同研发设计等服务,还提供商业分销。
从平台建设到平台细分运营。 近年来,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层服务客户经验的积累和对市场需求认识的加深,平台层企业对自身能力建设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对于第三种能力,往往需要经过一定量的积累后逐步开放,而纯技术的开放更像是一个全面的制造商平台; 2)从纵向来看,一些平台层企业的能力正在逐步向APaaS和IPAAAS能力演进,其中大部分是横向扩张驱动的。
加强平台产品的易用性,逐步覆盖从专业技术人员到一般非技术人员的人员。 平台从单体架构向微服务架构迈进,传统开发向低级开发迈进,应用开发模式逐步向低门槛、高开源、高便利化迈进,平台产品的服务形式相对简化,主要有两大好处:1)加强产品架构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2)扩大开发者覆盖面。以上两点对供需企业都有利:对于供给侧来说,在实现产业机制高效沉淀和转移的同时,也有利于研发人员更好的开发维护优化; 对于需求方,可以帮助了解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但没有编程经验的业务人员实现自主开发,实现需求方的高效应用和管理。
整体来看,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在平台玩家市场呈现出“野蛮增长”的格局,各类玩家各有优势,呈现追赶的趋势。 虽然不同基因型的玩家背景不同,但基本都在探索产品-项目-平台和生态的逻辑,始终围绕数据价值挖掘提供工具和服务。 然而,在服务经验积累的过程中,随着需求侧和需求场景的逐步明确,平台层玩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精细化和落地,希望尽可能地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