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孟凡军
当前,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国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 3月4日,在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会议发言人娄勤健他指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国人大成立70周年。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进一步推进科学民主依法立法,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推进立法工作,以高质量立法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
娄勤健指出,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为2024年做好经济工作做好了全面部署。 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国家立法机关,主要通过行使国家立法权,为搞好经济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接下来,全国人大立法工作将重点落实部署部署:
一是着力改革和立法这包括实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通过立法固定改革成果,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是着力开放抓立法这包括制定《海关法》,修订《边境卫生检疫法》,完善现行法律涉外规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三是突出高质量发展,抓立法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组织编制生态环境规范。
四是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立法这包括颁布《学位法》、《学前教育法》和修订《传染病防治法》。
10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同地区各国一道,坚定不移走长期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心中。 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在印度支那半岛和中亚地区实现全覆盖,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稳步推进。
二是深化和巩固“一带一路”建设。 地区国家纷纷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大量项目形成示范效应,为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三是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中国与区域各国达成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建设了全球最大、最具潜力的自由贸易区。
娄勤健强调,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发展对外关系,促进友好交往,欢迎和吸引外国人和海外企业,组织来华贸易、投资和交流合作。 中国的大门始终向世界敞开,不会关闭,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是开放包容的。 近年来,全国人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立法机关的多层次、多渠道、广泛交流合作,努力夯实舆论基础,为构建中周边命运共同体提供法律保障。
娄勤健重申,中国将继续积极践行友好、真诚、互利、包容的理念,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和利益汇合,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惠及更多周边国家。 我们将弘扬和平、合作、包容、融合的亚洲价值观,为地区团结、开放、进步提供新动力,同各国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 “大门敞开,世界可以进入中国,中国可以走向世界。 中国将继续推进法治基础上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进程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继续夯实高水平对外开放法治基础。 娄勤健说。
近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带来了交叉融合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推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各国在这一过程中在科技领域展开竞争是常态。
娄勤健强调中国认为,开放合作是探索科学前沿、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选择,科技领域应遵循科技发展规律,顺应市场经济规律。 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为例,本世纪初,中国希望通过国际合作,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共同开发一套卫星导航系统。 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且陷入僵局。 在這樣的形況下,中國只能下定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建成技術先進、強大、世界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
事实上,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和努力,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在全球广泛应用,赋能各行各业,融入基础设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只要中国坚持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任何已知的技术,'卡住'都不是卡住的,顶多只是时间问题,关键是中国必须加强科技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 娄勤健表示,“中国提出的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不是闭门造车地搞研发,而是要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并更好地提高人类福祉。 ”
评论:于早昭。
责任编辑:霍岳。
编辑: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