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霍越
在“双碳”背景下,能源转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注的焦点。 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能源强国建设步伐加快,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加速,保障能源安全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在新能源蓬勃发展、创造新品质生产力的同时,如何培育传统能源新模式、新动能,为新能源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也成为两会内外讨论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建华表示,要继续增强能源生产能力,提高自主安全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动力。 立足我国资源禀赋,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则,统筹规划,从整体上推进新旧能源有序更新换代。 充分发挥化石能源支撑作用,加强清洁高效利用,提高低碳能源转型的支撑和调节作用。
构建新能源体系,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推动煤炭等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同时,要增强燃煤电厂调峰能力,使其更好地配合和适应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促进煤炭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传统能源的协调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江耀东说。
能源安全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各能源类别呈现“孤岛”发展格局,煤、电、油、气网络互联互通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航天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爱群认为,要大力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打破传统能源产业“孤岛”,统筹煤炭等不同能源品种的发展战略。 电力、油气,推进电力供应、供气、供热制冷等能源基础服务一体化审批,消除能源互联网建设的行业壁垒,为能源互联网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张建华在讲话中指出,要“以更大的努力打造新的质量生产力,努力推动能源行业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前列”。 要以能源科技自力更生、自强为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提升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着力打造能源科技创新高地。
全国人大代表、党委书记、中国平美神马集团董事长李毛说:“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需要以创新为核心,以产业为载体,改革解决问题,找到一条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的新增长路径。 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可持续性,从而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
当前,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出现了科技与工业衔接、打造能源科技创新高地的新模式。 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汇拓等,建立了行业首个产学研一体化的智慧矿山联合基地,将从国家重大需求、人才赋能、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为国家矿山智能化发展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能力突出的矿山领域顶尖人才和团队,以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为行业补充新动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推动中国智慧矿山迈入新时代。
从2024年能源产业集聚区地方两会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在聚焦新能源产能基地建设的同时,也在布局传统能源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煤炭大省山西提出,要加快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做好能源供应保障工作,扎实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 围绕五大基地建设,推广绿色矿山技术,新建智能煤矿150座,煤炭先进产能占比83%。
新疆提出加快发展煤炭、煤炭、电力和煤化工产业集群,进一步释放优质煤炭产能,加大准东、哈密、吐鲁番、君南等地煤炭勘探开发力度,着力建设国家大型煤炭保障基地和煤制油油气战略基地。
陕西将推动启动陕煤年产1500万吨煤质利用和煤炭综合利用两个千亿级项目,用于国家能源循环经济。 围绕减排、减煤、减卡等,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调整。
据**工作报告,2023年全市将全力增强创新势头,科技财政投入19亿元,增加557%,并特别提到了中科汇拓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国际先进技术应用促进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联合研发的全国首套矿山智能送货机器人。 这是国内首款超前设计的矿用智能载体机器人,是中国首套具有产业化标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输送装备,是全球首款“机器人矿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95%以上。
能源转型改革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行业人士表示,面对新一轮创新,能否抓住机遇,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步伐,创造新的优质生产力,是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赢得创新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评论:于早昭。
责任编辑:霍岳。
编辑: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