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来了! 六大券商首席经济学家集体发声!

小夏 财经 更新 2024-03-03

两会前瞻:六大券企首席经济学家发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分别于2024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 2024年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即将拉开帷幕,券商首席经济学家关注哪些热点话题? 您对今年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预期? 资本市场将有哪些投资机会? 为此,《中国日报》记者采访了中信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中国银河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张军、广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四川财科首席经济学家陈力、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中航工业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等,共同开展前瞻性研究。 以下是采访的“金句”:

明显地:生产装备和服务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汽车、家电和耐用消费品等传统消费品的以旧换新,运输结构的优化,适合低空经济和无人驾驶的新型物流模式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和主要生产力的布局将是发展方向。政策。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更好地发挥政策组合的作用。

张军:从经济增长来看,中国的潜在增速或将回落至5%左右。 我们计算的潜在增长率为 5在5%左右,期望的一年LPR预计为3约1%。 在此阶段,1 年期 LPR 为 345%,利率仍有70个基点和80个基点左右的下降空间。

郭磊: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将继续设定在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今年的增长基数更加正常化,今年的5%实际上比去年更快。

陈丽:建议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过程中,应把“促收”放在首位。 缺乏收入基础的消费刺激只能在短期内发挥一定作用,从根本上要促进企业经营周期和效率提升,重启“就业-收入-消费”良性循环。

赵薇:鼓励注入中长期资金。 前提是要提高上市公司分红,同时要兼顾权益资产短期波动较大的特点,优化中长期资金考核机制,鼓励和引导以年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本考核周期延长至3年, 并采用滚动回报率评估。这更有利于中长期资本投资框架和交易行为的稳定,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董忠云:基于两交易日前后的时间窗口、稳增长政策的密集出台、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的关怀、对趋平**的预期,我们看好2024年上半年A股**。 关注金融和货币以及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中国**日报:随着两会的到来,您对今年的两会有什么期待,您将重点关注什么? 明显地: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支出力度和财税体制改革有望成为两会的重点。 在**经济工作会议“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强,提质增效”的要求下,今年的赤字率可能保持在30%,并额外发行规模与去年相近的长期特别国债。 这种组合,一方面可以使赤字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发行特别政府债券来提供稳定经济增长的灵活性。 展望2024年,财政力度有望进一步拉动内需,继续推动经济实现质有效改善和合理量增长。 此外,**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预计财税体制改革也将成为今年两会的重要议题。 在货币和信贷方面,货币宽松工具仍有把握货币和信贷供求规律和新特征的空间。 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报告不仅提出了信贷“高质量投放”的要求,还强调了“盘活低效存量金融资源”。 我们认为,两会将继续这一调整,为未来信贷市场结构的发展指明方向。 整体来看,中国人民银行保持了审慎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从中期来看,货币宽松工具仍有空间。 在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培育外贸新动能,深化开放合作,夯实外资外贸基本面可能成为今年的重点工作。 张军:在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作为领先的分析师,我们将重点关注几个方面:第一,GDP增长目标的设定。 经济增长目标仍然很重要,并指导着全年的政策制定。 其次,在融资方面,除三大项目外,首先是赤字率和地方**债务的设定,其次是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向。 第三,在货币政策方面,整体货币政策基调是否稳定,金融业的定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最后,针对大模型、数据方向、新能源、新产业等新产业的支撑方向。 当然,房地产的表达和定位是否会再次改变,是否会出台民营经济法案,也是关注的焦点。 郭磊:我会更加关注工作报告中对积极财政政策的表述。 **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薄弱等问题,提出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力度,这对今年的经济增长势头确实更为关键。 无论是稳定总需求、推动大规模装备更新,还是加快科技创新,其实都需要财政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陈丽:在扩大内需方面,我们期待稳投资、促进消费。 在消费方面,我们重点关注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时如何对接; 在房地产方面,重点关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动,以及与“三大工程”相关的增量政策; 在债务方面,我们将重点投资专项债券在地区和地区,以及国债等资金的增加。 在资本市场方面,我们期待更多政策出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提振投资者信心,稳定资本市场。 赵薇:今年的两会将围绕经济目标设定、财政实力、风险防范、国债、产业发展、“三大工程”房地产开发新模式等政策表述展开。 董忠云:关于今年两会的预期和重点内容,首先是制定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和重点任务。 去年,中国经济顺利完成了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今年外部形势依然复杂,国内经济要进一步修复需要依靠政策来推动内需反弹,其中财政政策将是扩大内需的重要起点,赤字率目标, 特别债的规模、是否进一步发行特别国债等都是影响市场经济预期的重要因素。二是今年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和风险防控。 改革方面,重点关注财税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力分工是否出台重大举措,重点关注房地产行业在风险防范方面的政策信号。 第二预计2024年GDP增长5%中国**日报:您对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有何预期? 明显地: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长远规划,“十四五”期间正常年份的经济增长率应保持在比较合理的水平,结合两会公布的经济增长目标,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更有可能达到5%左右。 张军:**预计2024年GDP增长仍将保持在5%左右。 中国经济逐步复苏的基调没有改变,房地产行业在连续两年快速下滑后势头减弱,对经济的影响减弱,经济运行平稳有望。 分行业看,消费持续回暖,基建支撑经济,制造业可能保持高位,经济复苏前景仍不容乐观。 郭磊:我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将继续保持在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今年的增长基数更加正常化,今年的5%实际上比去年更快。 陈丽:预计2024年的GDP增长目标仍保持在5%左右。 一方面,5%的经济增长率是市场对稳定增长和就业的共识数据。 2023年10月底,财政部宣布2024年初增发万亿元国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进一步凸显2024年稳增长的决心,在稳定增长政策基调更加积极的预期下,预计2024年GDP仍将实现5%左右的增长。 另一方面,根据当地两时,各省的加权平均经济增长目标增长率为54%,北京、上海、广东的经济增长目标均为5%,因此将2024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更为合适。 赵薇:2024年,财政政策从“积累”向“强力”转变的过程,经济“周期”的力度也有利于增长中心提振。 从历史上看,实际利率和库存行为是反向的,弱领先。 目前,实际利率处于绝对历史高位并已确定下行趋势,实际库存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修复趋势也已开始,加之政策支持,2024年实际经济表现较2023年或进一步改善,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 董忠云:预计今年的总体方向是经济进一步复苏,但目前民间资产负债表修复缓慢,内需不足问题更加突出,**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4年要加强宏观调控, 而财政支出和货币宽松的结合有望继续为经济提供上修动力,预计今年预算赤字率不会低于3%,政策利率水平将进一步下降。政策驱动的消费和房地产复苏将是今年的重要关注点,预计两者在方向上都将较2023年进一步改善,我们预计今年两会的GDP增长目标将保持在5%左右。 同时,我们看好2024年整体经济复苏形势,在进一步稳增长的条件下,我们预计2024年GDP将达到5%。 第三科技创新是未来的经济方针关注力的方向中国**日报:在科技创新方面,您有什么期望,您期望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明显地:**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发展新的优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并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放在九项重点任务的首位。 预计两会将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为发展新型优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出台更明确的扶持政策。 此外,作为近两年的热点领域,人工智能领域或将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和更细致的监管政策,促进国内人工智能市场健康高效发展。 陈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工业体系建设。 在制度层面,有望加快形成支撑综合创新的基础体系,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巩固。 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服务质量和效益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助力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政策的重点方向; 对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新兴产业集群的孵化、布局和形成,以及培养专业人才、为其提供资金保障,是可能的政策重点。 郭磊:在我看来,“科技创新”可以从三条线索来理解:一是当前主流高新技术产业无疑会加速发展,进一步形成全球竞争力; 二是第一届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生命科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用前沿技术和产业标准来培育和孕育新产业、新赛道; 三是传统产业的转型赋能,其实是科技创新的范畴。 赵薇:2024年,在防范风险和稳增长两大重点任务的平衡下,2024年两会报告在多地将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为重中之重。 新的一尺度装备更新,还是加快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起点。 2022年,设备改造改造专项再贷政策支持领域为教育、健康、文旅体育、充电桩、新基建、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节能减碳转型升级、废旧家电处理系统领域设备购置更新。 目前,在新一尺度设备更新的指导下,政策或将进一步协调力度,结构性货币工具的规模和成熟度或将扩大,项目覆盖面和数量或将进一步扩大,以2022年为契机。第四希望加大对消费的政策支持力度中国**日报:在扩大消费和需求方面,预计有哪些政策方向,您有什么建议? 明显地:近日,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换代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效促进投资和消费,有利于当下和更长远。 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物流成本降低有望成为扩大消费和需求的新焦点。 具体而言,生产装备和服务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汽车、家电、耐用消费品等传统消费品的以旧换新,运输结构的优化,与低空经济和无人驾驶相适应的新型物流模式的开发,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和主要生产力的布局政策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更好地发挥政策组合的作用。 张军:在这个阶段,它分为两部分,用于扩大消费和需求。 在家庭消费方面,我们将继续推动传统以旧换新、消费税减免、电动车下乡。 更多对房地产消费的支持。 另一方面,仍需依靠融资启动项目建设,弥补房地产低迷后的经济缺口。 陈丽:中央财政委员会会议提出,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延续政策基调,有望围绕“中央与地方联动,推动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下乡以旧换新”的具体政策。 建议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过程中,应把“促收”放在首位。 正如2023年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所指出的,有必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扩大消费,并通过终端供应来拉动需求。 缺乏收入基础的消费刺激只能在短期内发挥一定作用,从根本上要促进企业经营周期和效率提升,重启“就业-收入-消费”良性循环。 郭磊:近日,财经委第一次会议提出,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稳定耐用消费品消费应是政策的重点方向。 此外,我个人觉得服务消费还有想象的空间。 春节假期的服务消费数据,居然超出了预期。 主要原因是2024年的春节是疫情后第一个常态化的春节,居民生活半径明显扩大,出行需求将带动服务消费乃至商品消费。 我们看到,近年来,很多城市也积极“标注”旅游、会展、娱乐、餐饮等服务消费领域,这是一个不错的趋势。 赵薇:疫情防控平稳过渡以来,会议一再强调要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多部门提出从居民收入、金融服务、消费环境等方面促进消费; 在地方层面,消费券、消费节、展览、文化和旅游活动被用来促进消费供给。 近日,中央财委第四次会议重点强调“消费品换新,要坚持财政与地方政府联动,全链条各环节协调支撑”或指向后续财政增大促进消费,以旧换新补贴、免税等财政政策可有效促进耐用品消费复苏。家用电器和汽车。国产化债券、“三大工程”等所有这些都是财政力量的方向中国**日报: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方面,您认为今年的财政政策应该如何实施? 明显地:今年年初,《人民报》刊登了财政部党委书记、部长蓝佛安关于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问答。 在“确保财政支出总额规模增加”的目标下,预计今年支出预算的同比增长率不会低于去年的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方面,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展或将成为今年的政策导向,地方化债券建设、“三大工程”建设、促进消费或将成为财政努力的方向。 张军:财政政策方面,预计**工作报告的赤字率可能在35%左右,地方**专项债券将增加约4万亿元,同时,2024年可能发行1万亿元专项国债。 除了保证最低限度的地方债务外,预计政府将加大对以下方面的投资:(1)“十四五”重大项目; (二)与民生有关的水利和公共设施项目; (三)涉及保障性住房、“平时应急”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在财政支出增加的同时,货币政策将配合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同时鼓励商业银行放贷。 央行还可以通过PSL向政策性融资银行发放资金。 陈丽:总体看,积极主动的财政政策应继续提高效率,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加力”方面,加大逆周期调整力度,以增加杠杆率为主,拉动内需,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持续完善税收扶持政策,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民营企业等特定行业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在“增效”方面,重点抓新基建、城中村改造等重点领域,在保障民生的同时,拉动内需、拉动投资。 我们将继续防范化解地方债务,实施一揽子减债方案,优化地方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适当采取扶持地方政府的方式,帮助地方政府缓解债务压力。 赵薇:地区或需“尽责”,经济大省和债务重点省市需要承担更多稳增长责任,重点债务省市要更加注重风险防范、深化债务、严防新增隐债。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2024年部分地区“负债”下,**可能需要共同加大资金项目两端的权重。 董忠云:今年,财政政策应进一步发挥,成为宏观经济逆周期调控的主要抓手。 财政政策需要充当宽松货币向宽松信贷传导的渠道,通过扩大支出在宏观层面形成对整体内需的有力支撑,在经济周期中带动私营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进一步修复。 今年仍有降息的可能性中国**日报: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今年以来已下调存款准备金率,LPR大幅降息。 是否有下调的空间? 明显地:LPR**从MLF下调后,商业银行净息差被压缩至历史低位,在利率市场化机制改革的推动下,在净息差压力下,存款利率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回过头来看,在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的趋势下,MLF利率有可能在第二季度下调。 2023年四季度,货运政策报告定下了求进而稳、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同时把“逆周期调整”摆在前面的基调,宽松的币态表更为积极; 2024年,海外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有望转为宽松,中国货币宽松的外部阻力或将进一步缓解。 整体来看,第二季度MLF利率仍有下调的可能,1年期和5年期LPR也可能下调。 张军:今年年初LPR的下降主要针对长端LPR,短端LPR没有变化。 政策层面希望将资金集中在长期贷款上。 同时,由于中国通胀水平持续下降,2023年下半年CPI将出现负增长,使得中国实际利率被动处于高位,使得名义利率仍处于高位。 因此,未来中国利率将继续下调,现阶段还有足够的降息空间。 从经济增长来看,中国的潜在增速或将回落至5%左右。 我们计算的潜在增长率为 5在5%左右,期望的一年LPR预计为3约1%。 在此阶段,1 年期 LPR 为 345%,利率仍保持在70个基点左右,80个基点。 郭磊:央行调息的重要原则是实际利率大致与潜在增长率相匹配,参考央行对实际利率的估计,今年仍需继续下行实际利率。 陈丽:鉴于2023年12月和2024年1月中国CPI和PPI同比负增长,后续货币政策继续发力的可能性更大。 展望未来,年内仍有再次降准降息的可能,具体时机取决于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以及社会金融、物价等宏观指标的表现。 此外,PSL有望更新,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重启。 董忠云:年内稳增长政策离不开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从近年来LPR的走势来看,2022年以来,1年期LPR进行了3次调整,5年及以上LPR下调了4次,基本保持了每年2次调整的节奏。 预计年内政策利率仍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 资本端、供给端等多项措施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中国**新闻:对于资本市场信心的恢复和健康发展,有哪些政策建议? 张军:首先要严格控制IPO准入门槛,加快完善退市制度,确保只有符合高质量标准的企业才能进入市场,及时淘汰不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从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制度的严格性和透明度,提高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此外,对于违规行为,将加大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通过提高违规成本,加强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监控和惩处,确保建立有效的市场纪律,确保市场的公平和秩序。 同时,要实现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加大对中长期资金的引导力度。 推动养老、保险基金等中长期资本进入市场,不仅可以增强市场的流动性,还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最后,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增强系统性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引入或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如反周期资本缓冲和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的额外资本要求,识别、监测和减轻系统性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赵薇:一是鼓励注入中长期资金。 前提是要提高上市公司分红,同时要兼顾权益资产短期波动较大的特点,优化中长期资金考核机制,鼓励和引导以年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本考核周期延长至3年, 并采用滚动回报率评估。这更有利于中长期资本投资框架和交易行为的稳定,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是要平衡上市公司和退市公司的数量,特别是在市场情绪相对低迷的时期,保证上市公司数量基本稳定,融资和再融资需求对市场的影响可控。 要严格控制IPO进入,加强上市公司全过程监管,坚决清除不合格上市公司,从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厉打击各种扰乱资本市场的行为。 债券市场有望延续小周期牛市格局中国**新闻:近日**走出八连阳并重回3000点,行情触底是否得到确认,是否迎来了拐点? 今年债券市场如何判断? 明显地:债券市场方面,短期内长期债券利率将保持低位**,长期来看,在央行货币宽松取向明确的背景下,长期债券利率或仍有下跌空间。 张军:两会的召开在即,通常是政策制定和调整的窗口期,政策“组合拳头”有利于促进经济积极因素的不断积累。 债券市场方面,国内经济复苏正处于关键阶段,预计政策将继续宽松。 与此同时,欧美主要国家降息步伐进入一定轨道,国内外货币政策协调有所提升。 在全球主要国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国内利率中心仍有下行空间,债券市场有望延续小周期牛市格局。 赵薇:**短期来看,流动性冲击高峰期已过,前期超跌板块有望受惠于市场情绪回暖。 从中期来看,“经济预期修复”的逻辑链条,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链的上游可能会相对受益。 债券市场的潜在风险可能在累积,可能会随着资本风险偏好的上升而出现周期性调整,但在“资产短缺”的背景下,调整可能相对有限。 短期来看,在基金分层、非银行基金利率有限的下行空间下,机构杠杆行为依然突出,市场情绪反复存在。 经济复苏在逐步实施“三步稳增长”的过程中,导致债券市场负面因素不断积累。 从中长期来看,在动能转换和部分风险释放的背景下,确定性资产享有溢价,下降趋势相对明显。 机构资产紧缺依然突出,利率债券和高评级信用债需求依然旺盛。 郭磊:据我了解,假期后的第一阶段主要是修复风险偏好,第二阶段的定价将取决于基本面。 因此,未来的一个潜在空间是名义增长和企业盈利的复苏。 2024年有几个有利条件:一是海外库存周期处于低位,出口可能好于去年; 二是增设国债和推进“三大工程”,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 三是第一周期位置仍处于低位,随着需求的改善,未来PPI中心有望上升。 在名义增长可能温和回升的背景下,利率已经处于低位,债券处于低价状态。 董忠云:目前,上证综指已回升3000点,但主要指数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 基于两交易日前后的时间窗口、稳增长政策的密集出台、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的关怀、对趋平**的预期,我们看好2024年上半年A股**。 从市场机会来看,市场对推出高分红、央企改革、引入市值管理考核形成共识,对防御属性高的央企高分红板块和经济数据相关性较弱的人工智能领域相对看好。 近日,国资委召开企业人工智能“AI赋能产业更新”专项推介会,要求企业加快智能产业布局发展,加快建设一批智能计算中心等,重点关注科技相关央企绩效。 确认右侧信号后,您可以关注顺周期行业。 债券市场方面,“降息+降准”的宽松预期已分阶段实现,重要会议的召开将在短期内加大政策博弈,债券市场收益率或将在低位波动。 编辑:队长 评论:徐温。

相似文章

    六位首席经济学家解读2024年经济工作重点

    记者刘琦 韩宇.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建立后破 不久前召开的 经济工作会议 以下简称 大会 提到的个字,是年经济工作的旗帜方向。会议同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着力扩大内需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九项重点任务。近日,记者就年中国经济工作要点采访了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 中航工业首席经济学家...

    恒大前首席经济学家被曝上当受骗

    我国房地产限购政策自年开始实施,北京出台了全国首个限购令,以行政手段进行监管房地产市场。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限购的行列。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不少城市陆续取消了限购政策,只有少数一线城市和一些热点城市继续实施限购政策。然而,人们的购买意愿并没有得到有效提振。在当下房地产市场在...

    专访兴业银行总经济师卢正伟,寻找接力地产“新动能”

    视觉中国.年即将结束。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分析研究年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提高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复苏态势,继续推动经济实现质量有效增长。回首今年,中国国民经济的预期 成绩单 是什么,我们面临哪些挑战?如何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明年需要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

    恒大前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表文章3招救楼市!

    近两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不仅对开发商如此,对银行 地方政府,更对国家领导层而言也是如此。还有一群人很着急,那就是经济学家。近日,恒大集团原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先生再次发文,提出三大救助方式。据任泽平先生介绍,这三项措施,只要落实到位,就能挽救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也许,就像年一样,它不仅繁荣,而且受欢...

    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兼基金经理杨刚,草木丛生,春山可期

    杨刚,金鹰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经理。展望年,国内经济能否加速复苏,可能主要取决于后续政策的方向 力度和速度,政策引导可能主要决定宏观需求的韧性。初步预期,房地产投资将受到拖累,基础设施将持续在一定程度上套期保值,制造业将出现下滑,消费将面临疫情后补偿性需求企稳的可能性,随着海外制造业和大宗商品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