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的需求变化、竞争格局和发展形势,我国入境旅游供给体系需要结构调整和系统创新。 促进入境旅游持续繁荣和长远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入境旅游是展示国家形象、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渠道。 今年两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促进入境旅游市场持续繁荣发展,是多位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例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用商会副会长、春秋航空董事长王宇建议,旅游签证便利化应逐步完善,对欧洲等世界主要客源国开放签证。 美国和东亚,应该增加。
去年以来,中国入境旅游持续复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办公厅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的积极成果。
在国家形象宣传方面,重点是“你好! 作为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相关部门在全球各大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知名展会上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活动。
在入境签证便利化方面,中国通过扩大单边免签国、完全互助免签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条件、放宽口岸签证申请条件、简化签证申请材料等一系列措施,持续优化入境程序,畅通入境通道; 以及为多次入境续签有效签证。
国际航班方面,往返主要港口城市的国际定期客运航班恢复速度加快,通航国范围不断扩大,中美客运航班数量大幅增加。
在优化入境支付环境方面,相关部门针对重点场景完善了相应的软硬件设施,提升了支付便利化和通配符受理能力,提高了外籍人员单次移动支付限额,建立了境外客人支付服务示范区,为入境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支付服务。
在景区购票方式方面,相关部门已指示互联网平台企业简化身份验证和在线预订购票手续,保留线下人工窗口,优化入境游客购票体验。 上述措施的实施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
短期内入境旅游复苏令人鼓舞,但长期来看,要促进入境旅游的持续繁荣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全球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所减弱,但全球政治经济仍存在地缘政治冲突、经济增长下滑、保护主义抬头等摩擦。 面对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国际旅游业全面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
二是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加剧。 疫情冲击后,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国际旅游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例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实施了国家战略计划,促进入境旅游的发展; 泰国、土耳其、俄罗斯等国进一步推动签证便利化; 瑞士、德国等国家通过举办海外推介活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英国建立了一个旅游发展**,以促进入境旅游。
第三,国际环境特别复杂。 一些西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虚假报道和故意歪曲,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由此产生的认知偏差影响了一些国家民众赴华旅游的意愿。
四是入境旅游市场供给仍有待改善。 受各种长期和短期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中国入境旅游的传统优势相对减弱; 另一方面,在需求转化、人才供给、产品创新、服务更新、链联接、产业链协同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面对新的需求变化、竞争格局和发展形势,我国入境旅游供给体系需要结构调整和系统创新。
新形势下,促进入境旅游持续繁荣和长远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当前和未来,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认识入境旅游的战略意义。 要从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大国形象、增强国家吸引力、展示国家新成就等角度认识和明确入境旅游的功能定位,向世界展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的民族形象。 通过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和社会主义强国。
二是优化入境旅游推广机制和方法。 要整合资源,成立专业的国际旅游营销机构,负责全国旅游营销的统筹规划和系统实施,同时联合各方力量,在主客源国进一步推广“你好中国”的全国旅游形象。 在推进入境旅游方面,要把国家形象从传统单一的中国转变为立体多元的中国,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故事,解构日常生活,赢得海外观众的情感共鸣和理解。 要充分利用社会化和新手段,做好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推广,打造海外网络新矩阵,以海外受众的兴趣和关切为出发点,展现中国风情和文化魅力。
三是加快解决入境游客面临的痛点。 要持续优化签证政策,简化手续和程序,推动重点行业支付受理环境优化,引导移动支付、网约车、**旅游企业、网购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国际化升级,弥合海外游客在国内各种生活场景下的“数字鸿沟”; 在服务设施建设、标牌引导、员工服务等方面提升国际接待能力。
四是不断创新丰富入境旅游产品。 要准确把握入境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创新入境旅游项目和产品,将入境旅游与民族潮流文化、流行文化、饮食文化、民俗、历史文化相结合,结合影视、游戏、文学作品、戏剧等艺术形式,不断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体系, 提升入境旅游体验。(作者:宋睿、张钦月;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编辑: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