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记者了解到,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弘毅准备了通用大规模模型安全、构建安全云、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三项建议。 他认为,2024年是大型模型应用场景的元年,我国可以全面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模型开发道路,应支持大型模型向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助力加快形成新的优质生产力。
一般的大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企业级场景,垂直和企业大模型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产业升级。 周弘毅认为,通用模式是“多面手”,但缺乏行业深度,试图用大模型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 与一般大模型相比,垂直大模型的调试部署成本更低,训练时间更短,性价比更高,同时垂直大模型对算力的要求更低,有助于解决当前算力“卡脖子”的问题。
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模型? 周弘毅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场景很重要,大模型在垂直领域有很大的未来,所以建议央企带头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聚焦“小切口、大深度”,推动大模型垂直化和产业化。 企业不应该用大模型来积极进取,而是要用AI逐步转化业务,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赢成大赢。 在实践中,需要对场景的具体分析进行拆分,在业务流程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选择与大模型成熟能力相匹配的业务环节。 建议央企继续提供更多应用场景,为垂直化、小型化、低成本的大模型发展开辟更多机会,助力上百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其次,知识非常重要,基于“暗知识”的垂直模式可以更好地解决企业问题。 建议鼓励企业在定制AI之前做好知识管理,将企业大数据平台升级为企业知识平台。 大模型的数据和知识只是人类知识的冰山一角,企业还拥有大量的“暗知识”,如战略规划、产品设计图纸等企业独有的知识,只存在于具体的企业中。 建议鼓励企业搭建知识平台,聚合“暗知识”,构建企业专用知识库,做好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纵向培训,深入企业级场景,满足企业需求。
三是业务整合非常重要,建议鼓励和引导企业将大模型与数字化业务系统深度融合,与业务流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模型的价值。 大型车型就像发动机,应该与商业相结合,尤其是传统制造。 大模型和业务场景的集成,关键是将代理应用与企业数字化系统对接起来。 在企业层面,通过连接组织、人员、业务、流程,构建业务协同平台,促进与大模型的全面融合。 在国家层面,鼓励企业提出一两个业务场景与大模型集成,打造大量可落地可推广的大模型,并推动这些大模型与数字化系统的融合,这将对我国的工业数字化和新型工业化产生巨大影响。 并从根本上成为新质量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客户记者 吴洪红.
进程编辑: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