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工第一天,手机圈格外热闹。
首先魅族科技表示全在AI中,停止了传统智能手机的新项目,随后OPPO创始人陈明勇发了一封内部信,称2024年是AI手机的元年,AI手机将成为继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阶段; 热身已久的小米也宣布,自家形象旗舰小米 14Ultra 定档 2 月 22 日,并将携手 SU7 打造首场人、车、家居全生态发布会,算上之前的三星 S24 系列和荣耀 MagicOS 80、2024年,AI手机成为行业主旋律。 那么问题来了,AI手机到底是什么?
从概念炒作到功能完善,AI逐渐成为主战线
严格来说,目前市场上的AI手机并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 虽然早在2015年,基于AI的APP预加载和智能相册分类功能就出现在手机产品上; 2017年,AI芯片、AI双摄像头、集成神经处理单元的NPU也陆续落地,但AI手机所需的芯片、算法、系统、云服务模块都有所欠缺。
除了基础的AI功能外,厂商还围绕性能、游戏、图像、快充赛道等扩展了AI功能(如蓝厂的V1镜像芯片、小米风靡一时的G1电池管理芯片等)。 这些基于AI算力开发的辅助工具,可以流畅地执行复杂任务,不断学习和优化用户习惯,有针对性地推出贴心服务,涵盖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智能推荐等。
从最初的软件底层应用、APP功能美化到底层系统架构的优化,AI融合碎片化的需求服务,让智能手机交互更人性化,应用更灵活。
将于2023年8月底上市的华为Mate60系列,内置盘古模型,可直接使用华为云中的AI模型为局部**增色,甚至大幅提升**清晰度至8K视觉效果; 9月1日,在“聚湾共商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技术论坛上,小米表示,其自主研发的60亿参数大模型,不仅可以实现离线文生图和AI去除路人,还可以内置到未来的语音助手中(小艾1月31日通过大模型备案),推动相关开发工具和生态建设。最近推出的 OPPO Find X7 系列、荣耀 Magic6 和 Vivo X100 系列都支持 70 亿参数大机型。
尽管在2023年年中,三星表示将打造全球首款AI大模型手机,并在2023年底公布了自研的高斯大模型和语言、代码、图像三款AI应用。 但国内厂商的步伐和决心比三星更强。 有意思的是,一向落后的苹果也在年度财报发布会上表示,正在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改变Siri、消息等应用功能,甚至为Siri添加大型语言模型,实现Siri与快捷应用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AI功能挖掘。
显然,2月18日,OPPO陈明勇和魅族科技的声明并非空话,现阶段拥抱AI是业界共识,即将推出的小米14Ultra和华为P70系列将在AI功能、AI处理能力、AI集成优化等方面为大家带来新的答案。
那么,押注AI的厂商们又是如何权衡取舍的,东风厂商能否借助AI改变行业现状呢?
抢占AI高地有望催生全新市场格局
在我看来,龙头厂商大力进军AI手机市场主要有三个考虑因素。 首先,现阶段智能手机屏幕、图像、快充、存储硬件的规模已经达到瓶颈,透明的一链体系让大家基本无法拉开实力差距,快节奏的新频容易让消费者审美疲惫,降低换新频率的欲望。 作为行业的新出路,厂商需要利用AI来拓展赛道,刺激用户消费,增加市场。
其次,AI手机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1月23日,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文件称,202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的5%将是AI手机,这一比例将在2027年上升到45%,指的是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市场AI手机销量预计在2024年将达到6000万部。 也就是说,在AI的刺激下,有6000万潜在消费群体在等待厂商竞争,一旦自有品牌产品的步伐滞后或出现技术缺陷,就很容易造成品牌用户流失。
最后,还有我们一直在谈论的市场结构问题。 在智能手机时代,很多小众品牌都因为市场压力而退出市场,与这些厂商保持紧密搏斗是常态,2024年,苹果不仅会拿下全球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第一名,还会以超过70%的市场份额称霸高端市场, 再加上华为强势回归带来的颠覆,包括三星在内的厂商需要销售来刺激市场,在某种程度上,销售数据与品牌特征挂钩,卖得好,很容易刺激羊群效应。当然,秉持“我离不开你也离不开”原则的消费者,近年来都扮演起了客户经理的角色,一旦厂家产品的软硬件功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大家就很容易转阵营了。
至于AI手机能否改变行业格局,我认为国际市场变化不大,华为有望坐到国内市场前五名。 原因不言而喻,国内厂商普遍缺乏能够突破性能上限的SoC,现阶段3nm工艺的手机处理器还没有具体的AI专用单元,NPU和TPU这种AI任务性能也要靠统一运行频率的缓存带宽来提升。虽然海思麒麟已经回归5G,但工艺技术和公共架构有限,国内厂商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看高通和联发科的面子了。
同时,目前AI手机还缺乏成熟的应用场景,就连三星S24系列也只停留在实时翻译、录音和转录、AI帧插入等基础功能上,消费者很难感受到AI给手机带来的差异化功能,短期内也很难用AI打动消费者。 换言之,全在AI的魅族科技,或许是新网点下率先走出去的,毕竟比亚迪的市场效应不是任何人都能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