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美堂反对保留新中国缩写的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共安排七批次秘密将350多名民主人士、700多位文化名人和爱国华侨华人从香港送回大陆,确保政协第一次会议的顺利召开。
这次会议不仅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而且决定了有关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重要事项。 这些民主人士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关于新中国的名称和缩写的争议最为激烈。
当时,司徒美堂的话在会上引起了热烈的掌声,会议的态度也逐渐趋于一边倒,那么他又说了什么呢?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民主人士聚集在北平,形势朝着更加乐观的方向发展。
到1948年初,中国最大的两个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中国民主同盟宣布成立民主同盟**。
在这种形势下,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的问题尤为重要。
1948年4月30日,全国政协在西一街召开全体会议,中共发出庆祝“五一”节的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精英迅速召开政协会议,讨论和实现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民主同盟的建立”。
新中国的成立,为什么会邀请这些人来谈判建国呢? 这有两个原因。 首先,这些政党的立场相对中立,他们的观点对普通民众更具吸引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人口,瓦解国民党的残余。
第二,建国需要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建设,但我们党的大多数党员都是在农村长大的,对城市生活和管理一无所知。 这些无党派人士虽然没有军队,但聚集了一大批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有重要影响的精英,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就无法建设一个新国家。
李济深的重要作用,导致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出后的第二天,邀请各民主党派代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出席政协会议。
这些民主人士大多因为国民党的压迫而在上海或香港避难,但他们很快响应了邀请,发起了新政协运动。 ** 在了解各民主党派领导人的态度后,他们立即召集了香港民主人士,并安全送往解放区参加新一届政协的筹备工作。
随着1949年1月初北平和平解放的到来,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同年夏秋两季召开新的政协会议,建立正式的政治会议
1949年上半年,中国各大城市陆续解放,中国共产党明确了成立的大方向。 许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来到解放区,经过考察和学习,他们认为召开新一届政协筹备会议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6月15日,新一届政协筹备会议在北平中南海秦正厅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决定,常设委员会设六个工作组,负责筹备工作。
6月19日,在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后,各小组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第一组负责确定参加新一届政协的单位和人数; 第二组负责起草新一届政协组织条例; 第三组负责共同纲领草案的编制工作。 第四组负责确定**程序; 第五个小组负责起草大会宣言。 第六组负责确定国旗、会徽和国歌的节目。
经过三个月的协商,全国政协一中一届第一组终于确定了参加政协新一届会议的单位45个单位、662个名额,还有77名候补代表。
他们按党派划分,44%的共产党员和56%的非党员。 值得一提的是,30%的无党派人士是民主党派成员。
年龄跨度也很大,最小的田福达只有21岁,而最年长的萨振兵已经92岁了,司徒美堂和张元吉也已经83岁了。
在六组的密切筹备中,新中国建设的有关事项逐渐清晰,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发展,其中国名及其简称问题尤为令人担忧。
那么,这些问题最终是如何解决的呢? 国名引起争议,司徒美堂持反对意见 在1949年召开的政协会议上,**主席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热情高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
6月17日,在新一届全国政协筹备会议第四组讨论中,清华大学教授张希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提出质疑。 他说,一些长老认为这个国家太长了,“民主”应该被取消。
他还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合适,因为“民主”和“人民”这两个词的含义是一致的。
张希若建议新中国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国名。 **对此,说明“民主”与“共和”具有相同的含义,因此选择“共和”更能体现国家的本质,也更合适。
另外,由于“人民”一词代表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以使用“人民”一词可以更充分地表达人民民主的概念。
1949年9月1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四项决议:将首都北平改名为北京; 使用公元年; 《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五星红旗被用作国旗,象征着中国革命人民的伟大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确定后,对于是否保留国名后括号内的缩写“中华**”,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一些代表认为,应将其列入《共同纲领》,而另一些代表则认为不应列入《共同纲领》。 在9月17日举行的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交文件中的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后面是“中华**”。
1949年9月26日,**邀请了二三十位辛亥革命的老前辈来讨论和解决这个问题。
宴会开始前,他开门见山,提出了是否取消缩写的问题。 在讨论中,他理解并尊重每个人对短期的特殊感受。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全国民主建国会常务理事黄炎培主张保留缩写,因为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用“中华**”,改了就会引起反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委何香凝也支持黄炎培的观点,认为“中国”是孙中山革命的结果,是许多烈士用鲜血买来的,应该继续使用。
我参加过辛亥革命,尊敬孙中山先生,但对“中国**”没有任何好感。 如果我们继续用这个名字,我们怎么能向全国人民宣告革命的胜利呢?
这就像我们偷偷摸摸地做事一样。 革命胜利了,但我们不敢改变国家的名字。 我坚决反对缩写,主张合理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名。 ”
司徒美堂的话铿锵有力而坚定,让在场的人信服,掌声雷动。 大家普遍同意这个问题,就连马银初、张兰、陈家庚等人也支持去掉“中华**”的缩写。
中共民主同盟常委、法律学者沈俊如从法律角度阐述了新旧名不能共存的原因。 他强调,如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下加上“中华**”的缩写,就会在法律上留下漏洞,不符合国际惯例。
他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国名都是用字母缩写表示的,没有其他缩写。 坚持使用缩略语会给今后的国家文件带来不便。
因此,他主张删除缩写。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并说:“我将把大家今天表达的意见综合送交大会常务委员会参考,由主席团常务委员会作出最终决定。 ”
在大家的一致讨论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会议共同纲领》和《组织法》获得通过,并决定去掉国名后面的“中华**”缩写。
当晚,**人民委员会**一共63名委员留下来开会,晚饭后已经十点了,但他们并没有休息,而是继续参加在秦正宫召开的**人民委员会)筹备会议,准备讨论明天的成立典礼公告和阅兵式等事宜。
10月1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北京中南海的秦正堂悄然上演。 总统亲自主持会议,汇报会议筹备情况,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公告第1号》,宣布新一届人民公告诞生。
会后,游行队伍已经集结完毕,大街小巷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下午2点,**人民**第一次会议正式召开。
**他穿着庄重,眼神坚定,兴奋地宣布:“*人民**全体成员现在就职。 然后,他又郑重宣布:“*人民**今天正式成立,成立公告向全世界发布。 ”
1949年开国仪式结束后,时间已经到了下午2点40分,司徒梅等人也登上了天安门楼。 俯视,30万人排成“和”的形状,把整个天安门广场装饰成一片红、红旗、气球和标语在海面上翻滚的海洋。
当***出现在城塔上时,广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高耸入云,30万人齐声高呼:“万岁*! “经过28年的血腥奋斗和艰苦奋斗,面对眼前的繁华景象,你怎能不泪流满面?
他看着人群向他们挥手致意,高喊:“同志们万岁! 刹那间,全场齐声高呼“万岁”,天安门广场上层的灯笼仿佛被这股温暖的气氛震撼了。
国旗升起,礼炮鸣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此时此刻,许多烈士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这一天是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人民的新篇章。
建国大典阅兵式结束后,**、***乘坐敞篷车检阅阅兵。 之后,他们回到城楼,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的命令,命令全体指挥员和战士解放全中国,高喊“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不朽! ”
检阅期间,受检阅部队在天安门广场前列队行进,接受领导人的检阅。 整个阅兵式持续了三个小时,战机在蓝天下自由翱翔,**也抬起了头**,不停地鼓掌欢呼。
整个过程中,欢呼声不断,军乐队在国旗下轮流演奏,增添了开国仪式的气氛。
开国仪式的热闹一直持续到傍晚,人们手持火把和灯笼在天安门广场游行。 从清晨到此刻,广场上的欢腾气氛已经持续了整整12个小时,而且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与此同时,全国各大解放城市也在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沉浸在幸福、欢乐和欢腾中。 这一天,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谱写了丰富而迷人的新篇章。